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58篇 |
免费 | 1198篇 |
国内免费 | 1664篇 |
专业分类
203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65篇 |
2023年 | 217篇 |
2022年 | 509篇 |
2021年 | 764篇 |
2020年 | 624篇 |
2019年 | 767篇 |
2018年 | 731篇 |
2017年 | 580篇 |
2016年 | 725篇 |
2015年 | 1025篇 |
2014年 | 1225篇 |
2013年 | 1350篇 |
2012年 | 1526篇 |
2011年 | 1406篇 |
2010年 | 966篇 |
2009年 | 925篇 |
2008年 | 980篇 |
2007年 | 892篇 |
2006年 | 761篇 |
2005年 | 685篇 |
2004年 | 589篇 |
2003年 | 590篇 |
2002年 | 500篇 |
2001年 | 371篇 |
2000年 | 241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马蹄香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蹄香(Sarumahenryi,Oliv.)花药壁的发育属双子叶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式排列。腺质绒毡层,其细胞可排列为不规则的两层,双核或多核。到单细胞花粉阶段,绒毡层细胞内切向壁上出现许多乌氏体。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圆球状,具单萌发沟。雌蕊6心皮,上部彼此分离、下部联合。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球心。胚囊发育蓼型。成熟胚囊为七细胞结构,但两个助细胞退化较早。 相似文献
983.
在实验条件下比较了四个(龙州、九宫山、监利、新会)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地理种群的发育、繁殖、内禀增长能力等参数的异同。结果表明:1.北迁的迁入当代九宫山种群雌虫降落取食3.6d开始产卵,产卵量平均为522粒,低于其第二代居留型种群的714粒;2.四个种群在若虫l龄、5龄历期上有显著差异(a=0.05).但决定翅型分化的2、3、4龄历期上无显著差异;成虫寿命、产卵历期无显著差异;新会种群产卵量高于其它三个种群;同龄期若虫的世代存活率,九宫山种群低于其它三个种群;综合反映发育、存活、繁殖等生命信息的内禀增长能力rm差异较小,在0.1874~0.1982间变化。本文还分析了产生上述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84.
985.
植物不同器官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内部的养分分配与平衡关系。该研究以福建安溪3种不同管理模式的铁观音茶园为研究对象, 设置了常规管理模式下的茶园(M1)、间作套种模式下的茶园(M2)和现代技术管理模式下的茶园(M3) 3种样地, 分析茶树根、茎、叶器官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养分的变异特征与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 M2和M3管理模式下茶树根、茎、叶N、P含量均显著高于M1管理模式, C含量差异不明显; 茶树根、茎、叶C:N、C:P、N:P均表现为M1 > M2 > M3。茶树不同器官C、N、P含量差异较大, 根据变异来源分析, 管理模式因素对C、N、P含量变异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根茎叶N-P的异速生长关系表明茶树不同器官的养分需求存在相似性; 土壤pH和容重是影响C:N、C:P、N:P的重要因素, 而土壤含水量和盐度对茶树根和叶C含量的影响较大。总体来讲, 间作套种以及现代化滴灌、水肥等管理模式可以改善茶树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对解决土壤养分不均衡问题具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986.
Yuejing Zhang Hui Liu Xinhui Zhang Shurui Wang Chongxi Liu Chao Yu Xiangjing Wang Wensheng Xiang 《Antonie van Leeuwenhoek》2014,106(2):219-225
A novel actinomycete, designated strain NEAU-zh8T, was isolated from a root of Viola philippica Car collected in China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a polyphasic approach. 16S rRNA gene sequence similarity studies showed that strain NEAU-zh8T belongs to the genus Micromonospora, being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Micromonospora chokoriensis 2-9(6)T (99.9 %), Micromonospora saelicesensis Lupac 09T (99.3 %) and Micromonospora lupini Lupac 14NT (99.0 %). gyrB gene analysis also indicated that strain NEAU-zh8T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genus Micromonospora. The cell-wall peptidoglycan consisted of meso-diaminopimelic acid and glycine. The major menaquinones were MK-10(H4), MK-10(H2) and MK-10(H6). The phospholipid profile contained diphosphatidylglycero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 The major fatty acids were iso-C15:0, C16:0 and C17:0 10-methyl. A combination of DNA–DNA hybridization results and som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indicated that strain NEAU-zh8T could be readi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closest phylogenetic relatives.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hat strain NEAU-zh8T represents a novel Micromonospora species, for which the name Micromonospora violae sp. nov. is proposed. The type strain is NEAU-zh8T (=CGMCC 4.7102T=DSM 45888T). 相似文献
987.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钙质超微化石带和Cenomanian-Turonian界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cretacea带 ,Eiffellithusturriseiffeli带 ,Lithraphiditesacutum带 ,Gartneragoobliquum带 ,Quadrumgartneri带 ,Lucianorhabduscayeuxii带。同时 ,通过洲际对比 ,建议以G .obliquum初现面作为划分本区Cenomanian和Turonian界线的标志。此外 ,Q .gartneri带和I .cayeuxii带之间缺失多个化石带 ,据此推测Turonian至Santonian期间本区可能存在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988.
989.
以正己烷为溶剂,对长裙竹荪子实体进行索氏提取,提取率为1.36%。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Rxi-1ms柱分离,质谱解析鉴定出55种成分,其中23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出来,其主要成分为:羧酸、醇、酮、倍半萜、芳香烃、酯等。提取物对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