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03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目的】从健康亚麻植株的根际土壤中筛选对亚麻立枯病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拮抗菌,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其生防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和对峙培养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温室抗病实验确定其生防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对亚麻立枯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细菌HXP-5,且其对另外7种植物病菌真菌均有拮抗作用;鉴定菌株HXP-5为枯草芽孢杆菌;温室抗病实验结果表明其生防效果可达71.22%;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为2.3%,胰蛋白胨+酵母粉(3:1)为0.25%,Na Cl为0.18%,发酵时间为72 h,发酵温度为27°C,转速为210 r/min,250 m L摇瓶装液100 m L,接种量为1.7%。【结论】经鉴定,对亚麻立枯病病菌具拮抗作用的菌株HXP-5为枯草芽孢杆菌,且对亚麻立枯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其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显示出更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32.
【目的】评价裂褶菌cfcc7252菌株降解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的能力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因子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通气、p H、温度、碳源和氮源种类及浓度、金属离子、盐度、染料浓度对该菌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平皿培养实验,利用植物种子萌发和微生物抑菌实验对降解产物进行毒性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裂褶菌cfcc7252菌株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均能高效降解MG。该菌在10.0 g/L葡萄糖,5.0 g/L酵母浸粉,0.01 mmol/L Zn2+,p H为4.0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6 h,对350 mg/L的MG降解率达67.8%;连续降解7次后,其降解率还能保持在95.4%以上。此外,该菌在盐度低于10.20%时,其对MG的降解率均达到98%以上。对植物、微生物的毒性测试结果表明,MG降解产物对红豆、豌豆等植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微生物基本没有毒性。【结论】裂褶菌cfcc7252菌株在处理以MG为主的染料废水时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33.
实施先学后教、师生互教教学模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有害微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施先学后教、师生互教教学模式,经过教师4个阶段的引导,营造了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较好地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这种教学模式确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交流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及质疑问难精神,同时也可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策略与技能改进.  相似文献   
934.
短期围封对西藏北部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放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以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的恢复作用,2013年5月、8月、10月,分别对藏北短期围封高寒草甸和自由放牧高寒草甸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a围封提高了土壤全氮、磷、钾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保水能力也明显提高;围封使土壤线虫个体密度下降,但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却提高了;围封使土壤线虫群落中的植食性线虫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食真菌线虫比重加大。短期围封有利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使之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土壤线虫数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有明显的响应,通过土壤线虫群落的群落特征可以反映放牧干扰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5.
【目的】研究人工构建藻菌共生体系在产油方面的特性。【方法】从BG11培养基中分离、筛选出无菌小球藻,通过人工共培养方法构建了藻菌共生体系,探讨了共生体系中小球藻的生长及产油特性。【结果】相比无菌小球藻,藻菌共生体系对于藻的生长、油脂积累以及产生生物柴油的脂肪酸组分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细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小球藻构建的共生体系效果最好,小球藻生物量提高了9%,油脂含量提高了36.3%,C18-1的含量提高了259.2%。【结论】进一步说明人工共培养方法构建藻菌共生体系能够提高微藻生物柴油的质量,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6.
不同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于2015年7月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5种典型荒漠植物根际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结合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5种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种类和组成差异显著,其中表征革兰氏阳性菌的18:0 iso、16:0 iso和17:1 isoω9c分别为红砂、珍珠猪毛菜特有表征放线菌的18:1ω7c 10-methyl仅在珍珠猪毛菜根际存在。总PLFAs、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菌在珍珠猪毛菜中显著最高,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在膜果麻黄和珍珠猪毛菜根际显著高于其他植物,AM真菌在合头草根际有最高值。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与植物相比,土壤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对放线菌有显著影响,土壤碱解氮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用于检测不同荒漠植物根际微环境土壤退化状况。  相似文献   
937.
研究了10种绿化树对VA菌根的依赖性、感染率及其接种效应。结果表明:各参试树种对VA菌根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率及依赖性;其中黑金刚(Ficus elastica cv.Deocora Burgundy)接种感染率最高,达90%,巴西榕(Ficus elastica cv. Variega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的接种感染率大于80%,接种感染率大于60%的有花金刚(Ficus elastica cv. Decora Tricolor)、红关公(Ficus elastica cv. Decora)、扭纹铁(Dracaena deremensis)、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ubsp. lingnanensis),小于35%的有红楣(Anneslea fragran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石楠(Photinia serrulata);黑金刚、巴西榕对VA菌根的依赖度最高,都超过了300%,红关公、花金刚对VA菌根的依赖度中等,分别为213.3%、203.5%;红桂木、竹节树、扭纹铁、石楠、红楣、伞花木对VA菌根依赖性偏弱,依赖度都在200%以下。参试树种菌根感染率和依赖度的排序基本一致。VA菌根对各参试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接种效应,对黑金刚、花金刚、红关公、巴西榕和竹节树的接种效应最为明显,对扭纹铁、红桂木的接种效应较好,而对石楠、红楣和伞花木则稍差。  相似文献   
938.
通过访问调查,对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1年是凤县林麝养殖的发展缓慢期,2002~2005年是快速发展期。2005年底,该县有林麝养殖户40家,存栏数为447头。大多数家庭林麝养殖规模小,近一半(47.5%)养殖户的存栏数不超过5头,大多数养殖户(65%)的存栏数低于10头。圈养林麝具偏雄性死亡特征,主要在5月繁殖,每胎产仔1.6±0.5只,双胎率为62.2%,雌雄比为0.946∶1。目前,所有养殖户养殖林麝的主要目的是销售种源,绝大多数养殖户对林麝养殖前景看好,并将扩大养殖规模。对林麝家庭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39.
为了探究七星瓢虫卵的最适低温贮藏条件,本试验研究了七星瓢虫卵在5、7、9和11℃条件下,分别贮藏10、 20和30 d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七星瓢虫卵在11℃贮藏10 d条件下孵化率最高,可以达到50.67%,进一步分析最适的低温贮藏条件11℃贮藏10 d对七星瓢虫种群适合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1℃贮藏10 d对七星瓢虫化蛹率无显著影响。以豌豆修尾蚜为猎物,对其幼虫和成虫的日捕食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七星瓢虫的卵经11℃贮藏10 d后,各个龄期幼虫和成虫的日捕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经11℃贮藏10 d后七星瓢虫的发育历期显著缩短,羽化率、产卵量以及子代孵化率显著降低。上述研究结果对利用低温环境提高七星瓢虫的贮藏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0.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自然传播媒介,为了解柑橘应对柑橘木虱胁迫的代谢组学变化,本文以柠檬为受体,进行柑橘木虱取食胁迫处理,分别于胁迫不同阶段(0、12、24、48、72和96 h)采集柠檬叶为试验材料,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挥发性物质。主要结果如下:结合保留指数从柠檬叶中共检出37种化合物,包含15种萜类,6种醛类,6种醇类等;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柠檬烯、桧烯、月桂烯等;受柑橘木虱取食胁迫后,柠檬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产生明显变化,萜类、醛类和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均呈升高趋势。桧烯、里那醇、(+)-香茅醛和橙花醇4种物质的含量在柑橘木虱取食胁迫96 h时分别升高2.1,2.9,7.8和3.2倍;α-石竹烯的含量下降1.9倍。(+)-柠檬烯、β-红没药烯和反式-α-香柑油烯等物质含量变化不明显,胁迫后的样品中新检出玫瑰呋喃氧化物、香叶醇和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等3种化合物。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表明,桧烯、β-蒎烯、甲基庚烯酮、月桂烯、水芹烯等9种物质含量与柑橘木虱胁迫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α-蒎烯、莰烯、松油烯、γ-萜品烯等10种物质含量与柑橘木虱胁迫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邻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含量与柑橘木虱胁迫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聚类和热图进一步分析表明,胁迫不同时间的样品具有显著差异,且胁迫时柠檬叶挥发性化合物大部分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胁迫48、72和96 h后,物质含量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了解柑橘应对柑橘木虱等生物胁迫的代谢组学变化及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