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小胶质细胞与炎症介导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常驻细胞,行使支持、营养、免疫监视等多种功能。小胶质细胞在受到感染、外伤等因素刺激后活化,并产生多种免疫效应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活性氮、活性氧等。这些因子介导慢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是导致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主要因素。本文着重阐述小胶质细胞通过分泌这些效应分子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的机制,并对目前一些针对性治疗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10种绿化树对VA菌根的依赖性、感染率及其接种效应。结果表明:各参试树种对VA菌根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率及依赖性;其中黑金刚(Ficus elastica cv.Deocora Burgundy)接种感染率最高,达90%,巴西榕(Ficus elastica cv. Variegaa)、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的接种感染率大于80%,接种感染率大于60%的有花金刚(Ficus elastica cv. Decora Tricolor)、红关公(Ficus elastica cv. Decora)、扭纹铁(Dracaena deremensis)、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ubsp. lingnanensis),小于35%的有红楣(Anneslea fragran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石楠(Photinia serrulata);黑金刚、巴西榕对VA菌根的依赖度最高,都超过了300%,红关公、花金刚对VA菌根的依赖度中等,分别为213.3%、203.5%;红桂木、竹节树、扭纹铁、石楠、红楣、伞花木对VA菌根依赖性偏弱,依赖度都在200%以下。参试树种菌根感染率和依赖度的排序基本一致。VA菌根对各参试树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接种效应,对黑金刚、花金刚、红关公、巴西榕和竹节树的接种效应最为明显,对扭纹铁、红桂木的接种效应较好,而对石楠、红楣和伞花木则稍差。  相似文献   
993.
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用量与耐药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至2002年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用量与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头孢噻肟的用量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r=0.911,P=0.032);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显著正相关(r=0.996,P=0.004)。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当前微生物敏感性降低的形势。  相似文献   
994.
真菌提取物JN219抗人巨细胞病毒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提取物JN219的抗病毒机制。方法(1)样品对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抑制作用:将样品(JN219 50μg/ml、柱洗脱组分5 g/L)分别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为105/ml)等容量混合,不同时间(混合后立刻、混合后37℃作用1 h)以不同稀释度、100μl/孔接种至多孔板人胚肺细胞(HEL)上;(2)样品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将HCMV(100个TCID50)100μl/孔接种于HEL上1 h后,加不同稀释度的样品;(3)灭活病毒对样品抗病毒作用的抑制作用:将紫外线灭活的HCMV与JN219、柱洗脱组分等容量混合,37℃作用1 h,加等容量HCMV(TCID50为105/ml)混合37℃作用1 h,以不同稀释度、100μl/孔接种于96孔板内的HEL上。以上各实验组同时设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相应稀释度的样品对照组,37℃、5%CO2培养,每日观察细胞CPE,当病毒对照病变90%以上,终止培养,中性红染色,在540 nm读取吸光度A值,用Reed-Muench法计算细胞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病毒TCID50。通过比较组间差异,探讨在哪一复制周期样品对病毒产生抑制作用。结果(1)样品对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抑制作用:JN219、柱洗脱组分与HCMV等容量混合后立刻接种细胞,测得病毒TICD50为104.8/ml,与病毒对照组比较(TCID50为105/ml)差异无显著性;与病毒作用1 h后接种细胞,JN219、柱洗脱组分IC50分别为0.168μg/ml、0.185μg/ml,第一孔JN219 TCID50为101.6/ml,柱洗脱组分标本未测得病毒,可使HCMV得到抑制;(2)样品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先将病毒接种细胞1 h,然后加JN219、柱洗脱组分,IC50分别为3.29μg/ml、13.1 g/L,样品不能完全抑制人巨细胞病毒病变的发生;(3)灭活病毒对样品抗病毒作用的抑制作用:紫外线灭活的病毒与样品作用1 h,再加等容量病毒后接种细胞,样品JN219、柱洗脱组分与病毒混合物TCID50分别为103.5、103.75,样品抗病毒位点已被紫外线灭活病毒外膜蛋白占据,抗病毒效果降低。结论JN219抗人巨细胞病毒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病毒入侵宿主细胞,作用位点主要为人巨细胞病毒外膜蛋白。  相似文献   
995.
26S rDNA-RFLP分析在非酿酒酵母菌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26S rDNA-RFLP分析,分析了分离自甘肃莫高葡萄酒厂的29株非酿酒酵母菌,被测菌株被分为10个类型。通过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验证,证明此方法在葡萄酿酒酵母菌种多样性研究中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WL营养琼脂对葡萄酒相关酵母的鉴定效果验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WL营养琼脂对采自葡萄园和葡萄汁发酵过程中的35株酵母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进行了5.8S-ITS和26S rDNA D1/D2区的扩增与测序。结果表明利用WL营养琼脂的鉴定结果与测序结果基本符合。WL营养琼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的分类鉴定培养基。  相似文献   
997.
前期的研究从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中分离出一核基质结合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MAR)片段——DSM1.实验证实,它在体外能与核基质结合且具有MAR的典型特征.为研究其在转基因盐藻中的作用,构建了RbcS启动子驱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 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基因为报告基因及表达盒两侧含DSM1 MAR的表达载体.电击法转化盐藻,随机挑选20株稳定转化的盐藻藻株,分析CAT酶活性.结果表明,在稳定转化的盐藻细胞中,MAR能使报告基因CAT的表达水平比对照藻株提高1-5倍,不同藻株之间个体表达的差异性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获得小鼠CSRP2(cysteine rich protein2)基因片段,高效表达、纯化CSRP2。方法:用RT-PCR技术从小鼠心脏组织中提取总DNA并扩增出相应大小的CSRP2DNA片段,将其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后测序,将测序正确的CSRP2从BamHⅠ和HindⅢ酶切位点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A,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BL21,挑出阳性克隆,IPTG诱导表达重组的6xHis融合蛋白,对重组融合蛋白通过镍柱进行纯化。结果与结论:PCR获得的C职咫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为675bp);重组载体在大肠杆菌BIJ21中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约24×10^3处有特异的蛋白条带,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5%;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得到了高纯度的CSRP2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999.
以苗用型大白菜品种‘油绿3号’为材料,设置日光温室内盆栽实验,在蓝膜(B_(flim))、绿膜(G_(flim))、黄膜(Yflim)、红膜(R_(flim))、无色膜(W_(flim))下进行叶面喷施0(CK)、12和24 mmol·L^(-1) NaCl的组合处理(B_(flim0)、B_(flim12)、B_(flim24)、G_(flim0)、G_(flim12)、G_(flim24)、Y_(flim0)、Y_(flim12)、Y_(flim24)、R_(flim0)、R_(flim12)、R_(flim24)、W_(flim0)、W_(flim12)、W_(flim24)),测定幼苗的干鲜物质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以及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以明确有色薄膜下叶面喷施NaCl对苗用型大白菜的生长及物质累积的复合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相同薄膜颜色下,与对照(0 mmol·L^(-1) NaCl)相比,苗用型大白菜的各项生长指标在12和24 mmol·L^(-1) NaCl处理下均不同程度增加,并以Y_(film12)处理的生长促进效应最大,其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叶面积、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W_(film0)处理显著增加54.40%、45.06%、38.99%和76.77%;R_(film12)和W_(film12)处理的生长促进效应较大,但B_(film12)处理更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以及叶绿素形成。(2)相同盐浓度条件下(0~24 mmol·L^(-1) NaCl),5种有色薄膜下苗用型大白菜的干鲜物质累积量以Y_(film0)处理最大,W_(film0)处理较大,R_(film0)处理较低,B_(film0)和G_(film0)处理最低。(3)叶面喷施12 mmol·L^(-1) NaCl不仅对红膜下可溶性糖含量和蓝膜下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会有进一步提升的较强叠加效应,且对蓝膜下干物质累积、可溶性糖含量、P_(n)和G_(s)以及红膜下叶面积、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4)有色薄膜下苗用型大白菜的干鲜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P_(n)等因变量不仅受到R、FR光谱范围参数的直接通径因子调节,而且受到R∶FR、B∶R光谱比例参数的调节;叶面积还受到YR、R∶FR、B∶Y、B∶G等光谱特征参数的调节。研究发现,5种有色薄膜下,叶面喷施低浓度NaCl对苗用型大白菜生长及物质累积均呈现促进效应,且既有协同叠加效应也有补偿缓解效应,并以黄膜尤其是黄膜下叶面喷施12 mmol·L^(-1) NaCl处理对苗用型大白菜生长的促进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1000.
在21世纪头20年里,呼吸道病毒造成的地区性乃至世界性的流行已经发生多次,而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但临床上,仍缺乏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治疗手段。随着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的广泛开展,肠道菌群在哮喘,纤维化及细菌性感染等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病及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肠-肺轴"的关键枢纽。病毒性肺炎与肠道微生态间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对呼吸病毒感染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内在机制主要涉及到:通过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继发性细菌的感染;通过菌体成分或者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色氨酸代谢产物等提高固有样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粒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及调节Th17/Treg平衡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等。本文将系统回顾已发表的文章,对肠道菌群在病毒性肺炎方面的研究作系统的阐述,以求为研究者在病毒性肺炎的机制探究和防治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