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The new ligand 2-(4-phenoxyphenyl)-1H-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ppip) and its Ru(II) complexes [Ru(2,9-dmp)2(ppip)]2+ (1) and [Ru(4,7-dmp)2(ppip)]2+ (2; 2,9- and 4,7-dmp = 2,9- and 4,7-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resp.)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binding properties of the two complexes towards calf-thymus DNA (CT-DNA) in buffered H2O (pH 7.2)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 Both 1 and 2 strongly bind to CT-DNA by means of intercalation, but with different binding strengths. In contrast to the more tightly bound complex 2, the sterically more-demanding complex 1 showed no fluorescence emission, neither alone nor in the presence of CT-DNA.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osition of Me groups on phenanthroline (phen) ancillary ligand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overall DNA-recognition propensities of Ru(II)-polypyridyl complexes. Further, the partly resolved complex 2 was shown by circular dichroism (CD) to stereoselectively recognize CT-DNA, in contrast to 1.  相似文献   
192.
A new polypyridyl ligand MPPIP {MPPIP=2-(3'-phenoxy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 and its ruthenium(II) complexes, [Ru(bpy)(2)MPPIP](2+) (1) (bpy=2,2'-bipyridine) and [Ru(phen)(2)MPPIP](2+) (2) (phen=1,10-phenanthroli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binding of the two complexes to calf thymus DNA (CT-DNA)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s, viscosity measurements, as well as equilibrium dialysis and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complexes bind to CT-DNA through intercalation, and enantioselectively interact with CT-DNA in a way. However, complex 2 is a much better candidate as an enantioselective binder to CT-DNA than complex 1. When irradiated at 365nm, both complexes have also been found to promote the photocleavage of plasmid pBR322 DNA.  相似文献   
193.
194.
以中华稻蝗为研究材料,提取到高质量的总DNA.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条件,确定了AFLP银染技术方法,从而建立了中华稻蝗AFLP分子标记研究体系,得到了清晰的AFLP指纹图谱,为探讨稻蝗种间遗传学关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5.
菌株Arthrobacter sp. AG1能以4000 mg/L的阿特拉津(AT)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通过设计特异引物从AG1中扩增出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trzN的全序列,该基因与已报道的trzN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AG1菌株中含有两个大于100kb的质粒,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trzN和atzB基因均位于其中较大的一个质粒pAG1上。将AG1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中转接三代后,发现34%的细菌细胞丢失了降解活性,但却未发现丢失质粒,PCR扩增结果表明突变子丢失了trzN基因,但atzB和atzC基因未丢失,说明降解活性的缺失是trzN基因片段从质粒上丢失的结果,表明trzN基因在环境中存在水平转移现象,暗示菌株AG1中的阿特拉津降解基因是基因的水平转移重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6.
以结缕草品种‘Zenith’(Zoysia japonica‘Zenith’)的种子为外植体,在附加1.0 mg.L-12,4-D和0.1mg.L-16-BA或2.0 mg.L-12,4-D的MS培养基上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分别达到100%和92%。在添加了2.0 mg.L-12,4-D或1.0 mg.L-12,4-D和0.1 mg.L-16-BA的MS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可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26%和14.52%。胚性愈伤组织在含0.01mg.L-12,4-D的1/2 MS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率和生根率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7.
198.
室内养殖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的生殖蜕壳和交配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外部特征观察和红外线摄像,对室内配对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生殖蜕壳和交配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近交配季节,雌性三疣梭子蟹腹甲出现蓝黑色并不断加深,游泳足掌节则最终汇聚成一轮红色月牙,这些体表特征集中出现在生殖蜕壳前期,可能是除信息素外,另一类用于交配活动的视觉信号。三疣梭子蟹的交配活动起始于两性间的求偶抱对行为,雌性完成生殖蜕壳便进行软壳交配,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随后的抱对守护行为;期间,相对于交配前后的抱对行为,三疣梭子蟹用于实质性交配活动的时间十分有限。然而,这可能是一种生殖策略:一方面,雌性可以采用抱对这种方式确保随后进行的生殖蜕壳及软壳交配过程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安全有序地完成;另一方面,作为补偿,雄性可通过交配活动在雌性生殖道内生成精子塞来保证父权,减少个体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9.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热值及其能量现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量热法对5个径级的长白落叶松各器官热值进行测定,结合生物量的数据,对长白落叶松的能量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各器官能量现存量模型W=aD~b最适推算长白落叶松的能量现存量。长白落叶松各器官热值的测定结果显示:枝皮干叶根。各器官的能量现存量呈现:干根皮枝叶的规律,能量现存总量1988.39×10~9J/hm~2,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远远高于地下部分,主要集中在0—12 m的树段,地下部分主要集中在粗根和根坨。对比5个径级根系的能量现存量,20径级根系的能量现存量最大(187.73×10~9J/hm~2),8径级根系的能量现存量最小(7.72×10~9J/hm~2)。对比5个径级长白落叶松的能量现存量,16径级的能量现存量最大(723.45×10~9J/hm~2),8径级的能量现存量最小(46.58×10~9J/hm~2)。对比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的能量现存量可知:长白落叶松小于樟子松。  相似文献   
200.
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琳  郑江华  王蕾  轩俊伟  高亚琪  罗磊 《生态学报》2018,38(19):6953-6963
气候变化对高海拔物种的生长影响较为显著,高海拔物种的时空分布直接影响区域生态平衡。基于新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使用一元生物量模型估测新疆天山及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生物量,计算其固碳速率,利用全局莫兰指数(Moran's I)和热点分析(Getis-Ord Gi~*)研究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空间聚集特征,并分析其近年来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再结合气象数据运用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分析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高于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2001—2016年期间,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整体呈增长趋势,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由0.43 t hm~(-2)a~(-1)增长至0.76 t hm~(-2)a~(-1),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由0.89 t hm~(-2)a~(-1)增长至1.06 t hm~(-2)a~(-1)。(2)天山东部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呈离散分布但不显著(P0.05),阿尔泰山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空间聚集特征趋于显著,其高固碳速率逐渐从东南部的青河县向西北部的阿尔泰市和哈巴河县移动,而低固碳速率从阿尔泰山的西北部的阿勒泰市向东南部的青河县移动。(3)通过偏相关分析得出,2001—2016年时期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与温度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2001—2006年和2006—2011年时期与降水成正相关,但不显著,至2011—2016年时期转变为与降水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2001—2016年期间,其与纬度梯度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转变成无显著相关性,与海拔梯度无显著相关。新疆西伯利亚落叶松固碳速率与纬度梯度呈显著负相关的空间分布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其空间分布格局由东南部高西北部低,逐渐变成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