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28篇
  免费   2305篇
  国内免费   7368篇
  30101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528篇
  2022年   958篇
  2021年   1177篇
  2020年   1085篇
  2019年   1154篇
  2018年   862篇
  2017年   794篇
  2016年   892篇
  2015年   1297篇
  2014年   1661篇
  2013年   1638篇
  2012年   2016篇
  2011年   1851篇
  2010年   1450篇
  2009年   1394篇
  2008年   1548篇
  2007年   1454篇
  2006年   1349篇
  2005年   1143篇
  2004年   943篇
  2003年   808篇
  2002年   689篇
  2001年   656篇
  2000年   581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4篇
  1968年   4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集胞藻PCC6803铜离子诱导表达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胞藻PCC6803中,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某些生存必需的基因则无法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突变株。为研究集胞藻PCC6803中此类基因的功能,在其基因组中构建了一个petE基因启动子(PpetE)控制的铜离子诱导表达的平台。将集胞藻PpetE装配在lacZ报告基因的上游,通过同源双交换整合到这种蓝藻的基因组中。通过调节培养基中铜离子的浓度发现,lacZ的表达能够人为控制。特别是当铜离子浓度在6-400nmoL/L范围时,LacZ活力随铜离子浓度增加呈S型增长关系。利用这个铜离子诱导表达平台,可以控制某些必需基因的表达:提供铜离子维持细胞生存;而撤去铜离子时则关闭基因的表达,可以观察其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猕猴桃高频直接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猕猴桃高频再生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Qinmei)茎及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2,4-D、6-BA和NAA在美味猕猴桃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BA能够显著促进愈伤组织形成,6-BA和NAA可以显著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而2,4-D抑制愈伤组织形成。附加2.0 mg/L 6-BA、1.0 mg/L NAA和600 mg/L水解酪蛋白的MS培养基是茎段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以再生的无菌苗为起始材料,一个月时叶圆盘的直接再生频率达到100%,平均每个叶圆盘产生9.33个芽,其中23.21%芽高度超过0.5 cm。  相似文献   
993.
神秘果幼胚离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神秘果[Synsepalum dulcificum(Sch.) Daniell]。2材料类别幼胚。3培养条件幼胚萌发培养基:(1)MS。不定芽诱导培养基:(2)MS BA 6.0 mg·L~(-1)(单位下同) NAA 0.2 50 mL·L~(-1)椰子乳(CM)。增殖培养基:(3)  相似文献   
994.
对功能核酸概念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对功能核酸研究的基础上,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进行探析。从内涵来看,它是对具有特殊结构、执行特定生物功能的核酸分子的统称;从外延来看,它包括适体、核酸核酶、核糖开关、发光核酸、修饰核酸、功能核酸裁剪、核酸自组装、功能核酸纳米材料、核酸纳米酶、核酸药物、核酸补充剂以及DNA存储技术等。目前功能核酸已成功地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成像、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对功能核酸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对其范畴、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梳理和完善功能核酸的基本概念,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5.
Protein oligomeris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toxicity of a number of bacterial toxins. Examples include the pore-forming cytotoxin streptolysin O, which oligomerises to form large pores in the membrane and the protective antigen of anthrax toxin, where a heptameric complex is essential for the delivery of lethal factor and edema factor to the cell cytosol. Binding of the clostridial neurotoxins to receptors on neuronal cells is well characterised, but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quaternary structure of these toxins and the role of oligomerisation in the intoxication proces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oligomerisation of the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H(C)) of tetanus toxin, which retains the binding and trafficking properties of the full-length toxin. Electrophoresis,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we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at H(C) undergoes concentration-dependent oligomerisation in solution. Reducing agents were found to affect H(C) oligomerisation and, using mutagenesis, Cys869 was shown to be essential for this process. Furthermore, the oligomeric state and quaternary structure of H(C) in solution was assessed using synchrotron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Ab initio shape analysis and rigid body modelling coupled with mutagenesis data allowed the construction of an unequivocal model of dimeric H(C) in solution. We propose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H(C) oligomerisation and discuss how this may relate to toxicity.  相似文献   
996.
天麻Gastrodiaelata种子与石斛小菇Mycenadendrobii的共生萌发试验表明,石斛小菇可与天麻共生,促进天麻种子发芽并形成原球茎。菌丝主要分布于原球茎的柄状细胞、外皮层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在外皮层细胞中形成菌丝结,内皮层细胞中的菌丝则被消化。原球茎细胞中的菌丝均被电子透明物质和原球茎细胞质膜包围而与原球茎细胞质相隔离,菌丝进一步液泡化并最终被水解。含有衰败菌丝的原球茎细胞常被菌丝重新定殖。这一菌丝被消化及菌丝的重新定殖过程在整个原球茎发育过程中可不断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97.
徐明玉  任月  韩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2):1108-1109,1114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粪便培养方法,对分离菌做血清学分型,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菌做生化鉴定,对检出的志贺菌做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872例腹泻患者样本,检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109株,阳性率为12.5%,其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排第三.志贺菌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等敏感,对青霉素类和复方磺胺类耐药.结论 志贺菌是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次之,应依据此监测结果做好大连地区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同时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对志贺菌,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GFP基因导入对BALB/c荧光裸鼠脾脏组织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日龄(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BALB/c荧光裸鼠及BALB/c普通裸鼠各32只,雌雄各半,处死取脾脏,对脾脏的绝对重量、脾脏指数进行测量分析,对脾脏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对脾脏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14日龄荧光裸鼠相比,28日龄荧光裸鼠脾脏指数明显较高(P〈0.05)。与14日龄荧光裸鼠相比,49日龄、70日龄荧光裸鼠淋巴细胞数明显变少(P〈0.05)。与普通裸鼠(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相比较,相同日龄荧光裸鼠(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GFP基因对不同日龄荧光裸鼠的脾脏发育及其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9.
糖尿病是各种因素导致的高血糖慢性代谢疾病,已发展成为流行疾病之一。化学抗糖药虽能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程进展,但需长期服用;胰岛移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但胰岛来源不足,且需终生应用免疫抑制剂,故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复制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旁分泌特性,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被认为是有效治疗糖尿病的理想细胞类型。因此,就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老年患者PICC置管情况,记录超声引导及传统PICC置管两种方法的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共512例次,传统PICC组共384例次,超声引导组均选择肘上静脉置管,传统PICC置管组均选择肘下静脉;超声引导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分别为96.7%,99.6%,传统PICC组分别为78.6%,86.2(P<0.01);超声引导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对照组为12.0%(P<0.01)。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显著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ICC组比较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