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6篇
  免费   1481篇
  国内免费   6409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622篇
  2020年   668篇
  2019年   690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473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863篇
  2012年   1145篇
  2011年   1095篇
  2010年   937篇
  2009年   979篇
  2008年   1027篇
  2007年   1003篇
  2006年   952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676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430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71.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4977bp大片缺失突变与喉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喉乳头状瘤、喉癌患者,分别纳入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每组各150例。取两组患者的病变组织标本,分离癌及癌旁组织,提取总DNA,采用PCR扩增测序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线粒体DNA4977bp大片缺失突变情况。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患者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率为39.33%,高于良性肿瘤组患者的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期患者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II期患者的突变率II期 I期 IV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线粒体DNA4977bp缺失突变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DNA4977bp大片缺失突变与喉癌的发生有关,可能促进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72.
目的:分析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阴茎夹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予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阴茎夹控制排尿。对比两组术后尿失禁改善情况、排尿改善情况、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变化、压力性尿失禁分度评价及经济费用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较干预后10 d下降,观察组干预后10 d、干预后20 d、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较干预前升高,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干预后90 d每日总尿量高于对照组,每日总排尿次数、每日总漏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90d 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茎夹使用费用为(70.26±8.51)元,低于对照组的(388.71±26.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阴茎夹能够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且有助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3.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益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益肾化痰方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率,检测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以及治疗前后T、E2、L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8.33 %,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5.0 %,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及成熟卵泡数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T、E2、LH水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E2、LH水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头痛3例,恶心4例,不良反应率为11.67 %;研究组头痛1例,不良反应率为1.6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联合益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T、E2、LH水平,促进排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4.
摘要 目的:探讨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在治疗假性近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和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眼科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00例假性近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00)。对照组给予滴眼液缓解眼疲劳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后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正相对调节量和视疲劳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裸眼视力分别为(0.75±0.05)和(0.81±0.04),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屈光度分别为(+0.05±0.50)和(+0.06±0.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正相对调节量检测结果依次是(-1.98±0.07)和(-2.51±0.24),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儿视觉感知双眼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视觉功能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疲劳调查显示观察组患儿视疲劳评分分别为(6.90±0.89)分和(3.91±0.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正相对调节量和视觉感知功能,从而减少视疲劳,预防近视。  相似文献   
175.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2017年~2019年常见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送检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参照CLSI 2017版判读药敏结果。结果:收集2017年7月~2019年6月临床分离菌共22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62株,占81.2%,革兰阳性菌430株,占18.8%。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占25.7%。主要分离于尿液标本(55.9%)、血液标本(12.2%)和痰液标本(10.8%)。金黄色葡葡球菌中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1.4%和74.4%。MRSA主要分布于普外科、神经外科和骨科。未检出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16株肺炎链球菌,其中3株对青霉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率为14.5%。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为76.9%。铜绿假单胞菌为19.3%。14株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5.7%(5/14)。结论:2017年~2019年我院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科室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防耐药菌株的流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6.
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与介壳虫形成的菌腔虫瘿是该菌营养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先后在云南、四川和广西3省区暗褐网柄牛肝菌产区的16个地点,对菌腔虫瘿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发现根部着生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有31种,涉及16个科的28个属。与暗褐网柄牛肝菌形成菌腔虫瘿的介壳虫种类有12种,其中10种隶属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蚧科Monophlebidae、蚧科Coccidae各1种。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菌腔虫瘿的寄生位置和形状会有所不同,与暗褐网柄牛肝菌菌丝形成菌腔虫瘿的寄主植物和介壳虫之间不存在专一性。上述研究结果为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仿生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7.
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aolata严重危害核桃树和桉树,是一种寄主范围较广的蛀干害虫。本研究通过弄清云斑白条天牛对核桃和桉树两种寄主树种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差异,为利用信息素监测和防治云斑白条天牛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触角电位(EAG)反应和"Y"型嗅觉仪技术测定了云斑白条天牛对寄主核桃和桉树各部位挥发物的趋向性和EAG反应。结果表明:核桃种群的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核桃树皮、叶片和嫰枝挥发物的趋向率均高于桉树相应部位挥发物的趋向率。雌性天牛交尾后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显著高于交尾前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相反,雄性天牛交尾后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显著低于交尾前对核桃树皮的选择性。核桃种群云斑白条天牛成虫对核桃和桉树的树皮、嫰枝和叶片的挥发物均有较强的EAG反应;其中,雌性天牛对核桃树皮挥发物的EAG反应值显著高于雄虫的EAG反应值;未交尾雄虫对桉树嫰枝挥发物的EAG反应值显著高于核桃嫰枝的EAG反应值。可见,来源于核桃种群的云斑白条天牛更趋向于选择核桃,性别和交尾与否对其趋向性和EAG反应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8.
本研究通过评价诱芯、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佳的诱芯和诱捕器组合,为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诱芯优化筛选试验中,9种诱芯中编号为3-4、4-2、4-3的3种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好,专一性强。诱捕器筛选试验中,5种市面上常见诱捕器里,桶型诱捕器是其他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2倍以上,效果最佳。诱芯筛选试验中,在使用桶型诱捕器及小夜蛾诱捕器的条件下,翔林3-3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的诱虫效果都为最佳。此研究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9.
该文探讨了SIRT3激动剂(Honokiol,HKL)对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录和复制的影响。培养HepG2-NTCP和人原代肝细胞(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PHH),感染HBV颗粒后,用Honokiol(5μmol/L、10μmol/L、20μmol/L)处理细胞后继续培养10天,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HBV DNA、cccDNA和HBV RNAs水平,Southern blot实验进一步检测胞内HBV DNA水平。构建SIRT3-KO细胞,检测敲除SIRT3后,Honokiol对细胞内HBV DNA、cccDNA和HBV RNAs的影响。通过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pCMV-KRAB-Cre质粒和precccDNA质粒构建持续感染小鼠模型,一周后腹腔注射Honokiol持续20天。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肝组织内HBV DNA、cccDNA和HBV RNAs水平。结果表明,Honokio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pG2-NTCP和PHH细胞内HBV DNA以及HBV RNAs水平,此外,Honokiol可以降低cccDNA的转录活性;敲除SIRT3后,Honokiol不能发挥抗病毒作用;小鼠模型中,Honokiol能够降低血清中HBV DNA和肝组织内HBV DNA拷贝数,以及能够显著抑制肝组织内HBV RNAs水平和cccDNA的转录活性。该研究结果表明,Honokiol能够抑制乙肝病毒转录和复制。  相似文献   
180.
为探索刺楸对受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和修复效应, 以南京栖霞山的乡土树种刺楸及其根际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 截取其根基部年轮盘及根际土壤样本, 采用ICP-AES法测定年轮及土壤样本中重金属(Cu、Cd、Cr、Mn、Ni、Pb、Zn)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栖霞山样地中的土壤受Mn、Pb和Zn污染最为严重, 存在Cu、Cd、Mn、Pb、Zn元素的高度复合污染, Cd、Cr、Cu、Ni、Zn在土壤和年轮中存在相关性, Mn和Pb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刺楸修复受Cd、Mn、Pb、Zn污染的土壤效果并不显著, 更适用于Cr、Cu、Ni污染的土壤修复; 鉴于Cu元素含量变化特征, 刺楸也可以作为反映当地污染历史的记录载体; 刺楸年轮中的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其中Cd与Zn元素含量高度相关(r=0.984, p<0.01), 在刺楸年轮吸收重金属元素的过程中, Cu与Cd、Cr、Mn、Zn元素具有协同作用, Mn元素对其他元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