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65篇 |
免费 | 1484篇 |
国内免费 | 6574篇 |
专业分类
186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370篇 |
2022年 | 632篇 |
2021年 | 624篇 |
2020年 | 680篇 |
2019年 | 711篇 |
2018年 | 427篇 |
2017年 | 509篇 |
2016年 | 474篇 |
2015年 | 644篇 |
2014年 | 937篇 |
2013年 | 877篇 |
2012年 | 1150篇 |
2011年 | 1096篇 |
2010年 | 936篇 |
2009年 | 979篇 |
2008年 | 1027篇 |
2007年 | 1002篇 |
2006年 | 953篇 |
2005年 | 821篇 |
2004年 | 676篇 |
2003年 | 562篇 |
2002年 | 506篇 |
2001年 | 483篇 |
2000年 | 430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121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DCD不同施用时间对小麦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DCD不同施用时间(基肥配施,追肥配施,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对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长期施肥配施DCD减少麦季N2O排放.从小麦整个生长季来看,与尿素处理相比,基肥配施减少N2O排放21%,追肥配施减少N2O排放26%,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减少N2O排放35%,方差分析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基肥配施主要减少小麦播种-返青期N2O排放,追肥配施主要减少小麦返青-成熟期N2O排放,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DCD减少整个小麦生长季N2O排放.在小麦的整个生长阶段,施加DCD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均高于未施加DCD的处理,且土壤NH+4-N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小麦播种-返青期,基肥配施处理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处理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高于追肥配施处理和对照处理;在小麦的返青-成熟期,追肥配施处理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处理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高于基肥配施处理和对照处理.从小麦产量来看,与尿素处理相比,基肥配施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而追肥配施处理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基追肥按比例配施DCD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N2O排放,具有大田推广的现实意义;基肥与追肥配施DCD对N2O减排效果除了与施用时间有关外,还应将降雨或灌溉量的年际变化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93.
三门湾海域冬夏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三门湾海域的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三门湾海域口足目与十足目中虾类在冬季和夏季的密度、优势种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并结合该调查海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虾类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虾类以广温、广盐种为主,其夏季种类数高于冬季,且夏季虾类质量和尾数密度均值亦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94.
以不结球白菜抗小菜蛾材料508为母本(P1)、以感虫材料114为父本(P2)构建了包括P1、P2、F1、F2、BC1P1和BC1P2的6个世代群体,通过人工网室鏊定各世代群体的抗虫性,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联合分析法分析了不结球白菜抗虫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508×114组合中,感虫对抗虫表现部分显性,抗虫性遗传符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在BC1P1、BC1P2和F2群体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21%、25.87%和76.05%,为有效利用抗虫资源和挖掘抗虫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近50年陕西凤县林麝分布区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夏季和2006年春季,采用问卷调查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对陕西风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现时及历史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所得分布信息叠加至数字化地图,绘制成林麝近50年的分布区变迁图.结果表明:历史上,凤县是秦巴山区林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县林麝数量大幅下降,至今分布区已严重萎缩并破碎化,总分布面积减少至50年前的1/3;目前林麝分布区主要在相对偏远、人为干扰较少的乡与乡的交界和县的边缘地区,分布区被人类聚居地及主要公路所隔离.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杀、森林减少及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96.
鉴定猪,牛及绵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实Carnoy液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NBF)是猪、牛及绵羊肥大细胞的优良的固定液,NBF虽能很好地保存牛和绵羊的肥大细胞,但却阻断了猪的大多数肥大细胞、特别中肠粘膜肥大细胞(MMC)及胸腺髓质肥大细胞(TMMC)对碱性染料的着染力。力苯胺蓝及阿尔辛蓝均为动物肥大细胞的优良染料,但阿尔辛蓝能使更多的肥大细胞着力。甲苯胺蓝及阿尔辛蓝均为动物肥大细胞的优良染料,但阿尔辛蓝能使理多的肥大细胞着染 相似文献
97.
大鹏半岛土壤纤毛虫的群落特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采自广东省地岛的土壤混合样品进行纤毛虫定性和相对定量的分析,研究了大鹏半岛土培纤毛虫的群落特点,其群落由42种结毛虫组成,其中包括我国的新记录种4个;主要胡蝶形康纤虫(Cohnilembus vexillarius)、背沟肾形虫(Colpoda henneguyi)期氏肾形虫(C.steinii)、苔藓织毛虫(Histriculus musciorum)、近亲殖口虫(Gonostomum z 相似文献
98.
脂氧合酶、茉莉酸和水杨酸对猕猴桃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乙烯生物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下后熟果实的LOX活性增加先于自由基产生和乙烯生成;JA处理对果实后熟软化启动期(采后1d)和果实快速软化期(采后5d)果实切片中的LOX活性、自由基产生和乙烯生物合成有促进作用,至果实软化后期(采后7d)这种效应消失;亚油酸只在采后1d果实切片中促使LOX活性和乙烯生成;SA处理抑制了果实后熟进程中组织切片的LOX活性、自由基产生和乙烯的生物合成;SA和JA对LOX活性和乙烯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9.
莳萝蒿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菊科盐生植物,阐明莳萝蒿特殊的耐盐机制和生理特征有助于丰富植物抗盐性研究的内容。用0、100、200、300、400 mmol/L Na Cl处理莳萝蒿7 d后,比较莳萝蒿盐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在生长和生理方面的差异,并详细分析了Na+在莳萝蒿体内的积累水平和区域化方式。结果显示:莳萝蒿虽然能够耐受400 mmol/L Na Cl,但盐处理显著抑制了莳萝蒿的生长,整株鲜重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在水分生理方面,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莳萝蒿叶片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其叶片肉质化程度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分析盐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发现,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而其PSⅡ光化学活性并未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甚至逐渐增大,说明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光合结构被破坏。莳萝蒿体内的Na+含量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400 mmol/L Na Cl条件下叶、茎、根中的Na+含量分别高达321.4、242.1和182.3μmol/g鲜重;莳萝蒿体内的Na+70%以上积累在叶片内,而叶片内98%左右的Na+积累在叶片原生质体中,叶片原生质体中的Na+平均浓度是质外体1.2—1.8倍,推测其叶片细胞内存在着有效的Na+区域化机制。盐处理后莳萝蒿叶片液泡膜V-H+-ATPase的质子泵活性比对照增加了30%—50%,液泡膜Na+/H+逆向转运活性则增加至对照的4—7倍,进一步证实莳萝蒿叶片具有较强的液泡Na+区域化能力。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Na+在叶片中的分布比例相对减少,V-H+-ATPase的质子泵活性和Na+/H+逆向转运活性增幅也减缓。这种Na+区域化能力使莳萝蒿获得了较强的耐盐性,有效保护了其光系统,降低了细胞汁液渗透势。但是盐处理后这种耐盐方式并不能阻止莳萝蒿叶片肉质化程度和光合活性下降,莳萝蒿生长仍然受盐抑制,说明Na+区域化是莳萝蒿适应盐渍环境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0.
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建立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动物模型 (ARDS)。方法 选取KM小鼠SD大鼠 (雌雄不限 ) ,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百草枯组 ,小鼠按每公斤体重 10 0mg ,大鼠按每公斤体重 12 0mg一次灌胃给药。再分 2 4h、4 8h、72h组 ,小鼠每组 10只股动脉采血用于血气分析 ,取肺测定肺系数 ,全肺拍照进行对照 ,大鼠每组 10只取肺石腊包埋 ,病理切片。结果 ①整体外观变化 随着给药时间延长 ,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消瘦、咳嗽 ,2 4h后鼻腔有淡红色分泌物 ,食欲渐进性下降。②肺外观观察炎症渐进性发展 ,从正常粉红色发展到最后呈肝样变。③血气变化 随染毒时间延长 ,血液pH值逐渐降低 ,PaCO2 逐渐升高 ,PaO2 逐渐下降 ,肺系数逐渐增大 ,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④病理切片观察肺部呈典型炎症病理变化过程 ,最终肺泡内形成典型透明膜。结论 百草枯染毒成功制造鼠ARDS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