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22篇 |
免费 | 1528篇 |
国内免费 | 6679篇 |
专业分类
19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0篇 |
2023年 | 374篇 |
2022年 | 664篇 |
2021年 | 645篇 |
2020年 | 702篇 |
2019年 | 735篇 |
2018年 | 455篇 |
2017年 | 531篇 |
2016年 | 498篇 |
2015年 | 673篇 |
2014年 | 977篇 |
2013年 | 921篇 |
2012年 | 1191篇 |
2011年 | 1142篇 |
2010年 | 964篇 |
2009年 | 1006篇 |
2008年 | 1054篇 |
2007年 | 1023篇 |
2006年 | 979篇 |
2005年 | 843篇 |
2004年 | 688篇 |
2003年 | 576篇 |
2002年 | 512篇 |
2001年 | 491篇 |
2000年 | 436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128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Development of new 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 vectors and rice genomic libraries for efficient gene cloning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The transformation-competent artificial chromosome vector (TAC) system has been shown to be very useful for efficient gene isol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6 (1998) 6535). To adapt the vector system for gene isolation in crops, two new TAC vectors and rice genomic libraries were developed. The new vectors pYLTAC17 and pYLTAC27 use the Bar gene and Hpt gene driven by the rice Act1 promoter as the plant selectable markers, respectively, and are suitable for transformation of rice and other grasses. Two representative genomic libraries (I and II) of an Indica rice variety Minghui63, a fertility restorer line for hybrid rice, were constructed with pYLTAC17 using different size classes of partially digested DNA fragments. Library I and library II consisted of 34,560 and 1.2 x 10(5) clones, with average insert sizes of approximately 77 and 39 kb, respectively. The genome coverage of the libraries I and II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5 and 11 haploid genome equivalents, respectively. Clones of the library I were stored individually in ninety 384-well plates, and those of the library II were collected as bulked pools each containing 30-50 clones and stored in eight 384-well plates. A number of probes were used to hybridize high-density colony filters of the library I prepared by an improved replicating method and each detected 2-9 positive clones. A method for rapid screening of the library II by pooled colony hybridization was developed. A TAC clone having an 80 kb rice DNA insert was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into rice genome via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he new vectors and the genomic libraries should be useful for gene cloning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in rice and other crops. 相似文献
102.
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释放通量的影响因素Ⅱ.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最高和最低分别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影响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最基本因素是温度和土壤湿度 ;湿度对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在温度大于 2 0℃时特别显著。温度和湿度对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于冷热交替及干湿循环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向土壤表层CO2 释放通量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随机分为三组。埃索美拉唑组(28例):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兰索拉唑组(28例):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兰索拉唑15mg,每日一次,共21天;奥美拉唑组(28例):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共7日,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共21天。疗效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Hp根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85.7%,82.1%,HP根治率为85.7%,60.7%,64.3%,埃索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高于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索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具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兰索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4.
金瑛许业栋杨元好赖宇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8):3521-3523
目的:探讨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儿童白细胞及CRP变化的规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65例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和同期65例健康儿童的血常规白细胞和CRP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相比,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无明显变化,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通过白细胞、CRP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氨溴索与碳酸氢钠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住院患者,分为灌洗组(常规治疗方法 +支气管局部注药灌洗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 38例),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评估,随访半年。结果灌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氨溴索、碳酸氢钠序贯灌洗能提高支气管扩张感染疗效、减少半年急性加重次数、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微环境来维持菌群平衡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06.
107.
近代饲料工业的发展使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已快接近动物消化能力的极限。酶水解日粮技术可望成为突破这一极限的可行途径之一。本文对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极限、传统酶制剂添加技术的局限性、酶水解日粮技术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作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8.
109.
DCD不同施用时间对小麦生长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研究相同施肥条件下,DCD不同施用时间(基肥配施,追肥配施,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对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长期施肥配施DCD减少麦季N2O排放.从小麦整个生长季来看,与尿素处理相比,基肥配施减少N2O排放21%,追肥配施减少N2O排放26%,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减少N2O排放35%,方差分析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基肥配施主要减少小麦播种-返青期N2O排放,追肥配施主要减少小麦返青-成熟期N2O排放,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DCD减少整个小麦生长季N2O排放.在小麦的整个生长阶段,施加DCD处理的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均高于未施加DCD的处理,且土壤NH+4-N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小麦播种-返青期,基肥配施处理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处理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高于追肥配施处理和对照处理;在小麦的返青-成熟期,追肥配施处理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处理土壤NH+4-N浓度和表观硝化率高于基肥配施处理和对照处理.从小麦产量来看,与尿素处理相比,基肥配施和基追肥按比例配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而追肥配施处理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基追肥按比例配施DCD在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N2O排放,具有大田推广的现实意义;基肥与追肥配施DCD对N2O减排效果除了与施用时间有关外,还应将降雨或灌溉量的年际变化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10.
三门湾海域冬夏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三门湾海域的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三门湾海域口足目与十足目中虾类在冬季和夏季的密度、优势种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并结合该调查海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虾类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虾类以广温、广盐种为主,其夏季种类数高于冬季,且夏季虾类质量和尾数密度均值亦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