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84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张勇  谢丽源  熊丙全  曾明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233-2236
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培养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试验结果表明,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Glon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孢子萌发率,增加菌丝生长长度。与对照相比,浓度为20%~100%的甲醇溶提物均可显著促进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80%甲醇溶提物效果最明显,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中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溶提物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甲醇洗脱剂的浓度有关,当浓度为80%时,黄酮含量最高,对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相关性分析发现,溶提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离体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溶提物中黄酮含量越高,其对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272.
实验探讨了建鲤和异育银鲫摄食低质和高质饲料时氮和能量的收支情况.低质饲料以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饲料蛋白含量为33.91%,高质饲料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饲料蛋白含量为45.59%.55d的生长结果显示,氮收支和能量收支受到饲料质量和鱼类种类的显著影响:摄食低质饲料时,建鲤的生长氮和生长能比例显著低于异育银鲫,排泄氮、排泄能和代谢能比例显著高于异育银鲫;摄食高质饲料时,两种鱼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无显著差异;建鲤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摄食低质饲料时,其生长氮和生长能比例均显著低于摄食高质饲料时,而排泄氮、粪能和代谢能比例均显著高于摄食高质饲料时;异育银鲫的氮收支、生长能和代谢能比例不受饲料质量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质饲料条件下,建鲤利用氮和能量的能力弱于异育银鲫,在高质饲料条件下,两种鱼没有显著差异.与异育银鲫相比,建鲤利用氮和能量的能力受饲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73.
迄今为止,诱导苯丙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并造成类黄酮的积累被认为是植物抵御紫外光的惟一主要的途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苯丙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通过体内足印试验表明,在pal-1基因启动子中有一段序列CTCCAAC从CCCCTTC可以作为顺式元件参与紫外信号的传递.为了克隆与其相对应的反式因子,我们使用了酵母单杂交体系进行筛选.在鱼饵质粒中,我们将3个拷贝的顺式元件序列串联并与酵母异细胞血红素C(CYC)基本启动子连接.将鱼饵质粒和水稻cDNA表达质粒库共同转化到同一酵母中,通过筛选鉴定,克隆到一些编码泛肽交联酶(E2)基因.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该酶E2(RE2)与其他物种的泛肽交联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水稻泛肽交联酶受紫外光诱导加速合成.当RE2与水稻核蛋白进行交联反应后能与pal-1基因中顺式元件CTCCAACAACCCCTTC专一结合.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测水稻泛肽交联酶RE2可能通过苯丙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参与对紫外光的防护.  相似文献   
274.
AP 2γ基因是AP 2基因家族中非常重要的转录激活因子 ,它对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与细胞的生长及癌变有一定的联系。将人的AP 2γ基因插入表达载体GST系统中的pGEX 4T 2的谷胱苷肽 S 转移酶基因下游 ,转化E .coliDH5α ,鉴定挑选出阳性菌落并扩大培养 ,提取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 ,确定其阅读框码的正确性。再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E .coliBL2 1 ,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 (IPTG)诱导后 ,在Tac启动子作用下 ,表达出一条 81kDa的蛋白质带 ,所得蛋白质用谷胱苷肽琼脂糖 4B纯化后 ,得到融合蛋白质 ,通过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和免疫印迹分析实验 ,测得该蛋白质的部分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它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 ,为进一步对AP 2γ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5.
宫颈癌相关blcap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已成为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最主要杀手[1].过去常认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如HPV16,18等型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近年众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内遗传因素的改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因此,确定宫颈癌相关基因,从而对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癌变机制,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预防、易感性预测及治疗提供分子标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6.
快速获取55型腺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获取55型腺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的方法。【方法】根据55型腺病毒的基因组特点,设计覆盖55型腺病毒基因组序列的12对引物,分别以55型腺病毒DNA为模板,扩增得到12个PCR产物,通过对12个PCR产物测序及序列拼接,获得55型腺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结果】从本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得到一株55型腺病毒毒株SF04/SC/2016,以其DNA为模板扩增成功获得12个PCR产物,对其进行测序,并对12段序列进行拼接得到55型腺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与已报到的各型腺病毒序列进行比对,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所得序列与55型腺病毒处于同一分支,进一步确认该病原体为55型腺病毒。【结论】研究公布的序列和方法,能够实现更方便对腺病毒的快速测序,为揭示55型腺病毒的进化特点及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77.
为了揭示我国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杉木对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的地下响应及其适应性,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国有林场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双因子试验,包括对照(CK)、土壤增温5℃(W)、隔离降水50%(P)和土壤增温+隔离降水(WP)4个处理,用微根管法探讨试验1a期间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及其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量(以细根出生数量表征)的影响。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对细根总出生数量没有影响,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则极显著。与CK相比,W细根总出生数量显著增加,而WP处理细根总出生数量则显著低于W处理和P处理。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季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土壤增温×季节、隔离降水×季节对细根出生数量均有显著影响;与CK相比,W处理春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增加,P处理秋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增加,而WP处理夏季和冬季细根出生数量显著下降。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径级的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增温×隔离降水×径级存在显著影响;0—1 mm径级细根出生数量W处理显著高于CK,但WP处理则显著低于W处理和P处理。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土层的3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增温、隔离降水与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仅在20—40 cm土层发现P处理细根出生数量显著高于CK。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增温和隔离降水对杉木幼苗细根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还因不同的季节和径级而异。  相似文献   
278.
米槠次生林转换成米槠人工幼林和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幼林(以下简称"人促幼林")后,以这三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每次降雨后地表径流量及径流水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及通量,比较不同森林类型观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降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米槠人工幼林单次产流量是米槠次生林的1.5—19.0倍,观测期间总径流量为5.9倍;米槠人促幼林单次径流量和总径流量均与米槠次生林无显著差异(P0.05)。观测期间米槠次生林、人工幼林、人促幼林径流水DOC浓度值范围为5.9—18.4 mg/L,4.3—13.5 mg/L和3.2—9.9 mg/L,米槠次生林径流水浓度均值(12.6 mg/L)分别是米槠人促幼林(7.6 mg/L)和米槠人工幼林(5.3 mg/L)的1.6和2.4倍。回归分析表明,径流水中DOC浓度与降雨前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相关;降雨前土壤含水率20.8%是一个临界值,含水率低于20.8%时,径流水DOC浓度与降雨前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于20.8%时,径流水DOC浓度与降雨前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米槠人工幼林地表径流DOC输出通量是米槠次生林的0.7—5.4倍,观测期间总输出通量为2.1倍;米槠人促林DOC单次通量和观测期间总通量均与米槠次生林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森林类型DOC输出通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相关(P0.05)。可见,米槠次生林转变成米槠人工幼林后DOC输出浓度降低,但径流量显著增加,导致DOC输出通量增加;而转变成米槠人促幼林后DOC输出浓度也降低,但径流量并未增加,因而并未增加DOC输出通量。  相似文献   
279.
【背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是导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血清型,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s,IMBS)在E. coli O157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免疫磁珠的稳定性、特异性、广谱性等性能指标关系着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效果。【目的】制备高效、稳定且具有广谱性的免疫磁珠,联合分子检测技术如环介导恒温扩增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PCR等,提高目标菌的检出率。【方法】采用新型的磁珠活化剂MIX&GO制备E. coli O157免疫磁珠,并进行广谱性以及特异性检测;针对6种试剂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酪蛋白(Casein)、海藻糖(Trehalos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抗坏血酸(Vitamin C)和防腐剂ProClin 300,利用正交试验L18(37)优化免疫磁珠保存液组分;采用IMBS-LAMP、IMBS-PCR、IMBS-生化、菌液-LAMP、菌液-PCR、显色平板-生化鉴定6种方式对20份生猪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利用MIX&GO活化剂制备的免疫磁珠捕获率最高达到81.5%±1.3%;免疫磁珠保存液最优配方为:牛血清白蛋白15.0 g/L,酪蛋白10.0 g/L,海藻糖10.0 g/L,PVP 2.0 g/L,抗坏血酸5.0 g/L,ProClin 300 2.5 g/L,保存6个月后免疫磁珠捕获率为75.5%;在20份生猪肉样品的检测中,自制磁珠和商品化磁珠与LAMP联用均检出9例阳性样品;IMBS-LAMP在6种检测方式中具有最高的检测灵敏度,但检出的样品会因磁珠抗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结论】与商品化磁珠相比,实验制备的免疫磁珠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广谱性,免疫磁珠-LAMP联用提高了目标菌的检出率,是一种高灵敏度、具有应用前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80.
全球变暖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一系列生态问题,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增加将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目前增温、氮沉降和森林更新方式对中亚热带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影响已有部分研究,但增温对亚热带森林的氮磷耦合作用的影响仍然未知。以中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埋设电缆以加热土壤增温实验(增温幅度(5±0.5)℃),研究短期增温对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土壤氮磷养分,以及氮(N)、磷(P)耦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对全氮、全磷无显著影响;增温第1年显著提高了有效氮、铵态氮(NH_4~+)和有效磷的含量,显著降低了MBN含量。增温第2年,土壤中有效磷、NH_4~+和MBP含量显著下降;短期增温虽然对土壤全N/P,有效N/P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增温使铵态氮/硝态亚硝态氮(NH_4~+/(NO_3~-+NO_2~-))显著降低;此外,增温显著降低了MBN/MBP,缓解了微生物对磷的限制。相关性分析表明,耦合作用不仅受N和P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也受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短期增温并未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幼林土壤氮磷耦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但增温后降低了有效氮、有效磷的含量。因此,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结果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