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6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探究bHLH转录因子在梨叶缺铁黄化复绿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筛选响应该过程的关键bHLH基因,为改良梨品种抗缺铁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以‘砀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正常植株和黄化植株为试材,于生长期对黄化植株叶面喷施0.2%FeSO_(4)(2 g/L FeSO_(4))溶液,以清水处理正常植株(N)和黄化植株(C)为对照,取N、C的叶片和幼嫩根毛,以及处理3、6、9和12 d的黄化植株叶片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其内差异表达的bHLH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叶片和根系中bHLH基因的表达情况、生物学特性以及与叶内Fe^(2+)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转录组数据显示,于N、C和FeSO_(4)处理后不同时期黄化叶内共计获得21个表达差异显著的bHLH基因,涉及6个亚族,其motif数1~10不等。(2)qRT-PCR结果显示,C叶内10个基因(PbrbHLH7/29/41/104/119/122/128/155/183/191)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叶内相应基因的表达量,FeSO_(4)处理后其各时期表达量均较C显著下调;而C叶内9个基因(PbrbHLH15/46/53/69/78/89/115/137/144)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N叶内相应基因的表达量,FeSO_(4)处理后其各时期表达量均较C显著上调。(3)根与地上部叶的表达水平差异相一致,C根内PbrbHLH29/41/119/128/155/183/191这7个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N根内相应基因的表达量,而C根内PbrbHLH53/89的表达量显著低于N根内相应基因的表达量。(4)相关分析显示,FeSO_(4)溶液处理后各时期内叶片中Fe^(2+)含量与PbrbHLH4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PbrbHLH78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外源FeSO_(4)处理所调控的梨缺铁黄化叶复绿可能与其所导致的梨叶片样中bHLHs表达量协同变化密切相关;PbrbHLH41/78可能在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而拮抗的调控作用,可作为研究梨缺铁黄化复绿机理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62.
连接在天冬酰胺上的N-糖链,连接在丝氨酸和苏氨酸上的O-糖链,连接在丝氨酸上的糖胺聚糖,连接在脂类物质上的糖脂等糖基化修饰在真核细胞表面普遍存在,并调节了细胞的各种功能,它们不仅参与生命活动中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而且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肿瘤细胞表面糖基异常化,如糖链在表达水平上的差异以及特殊糖链结构的出现,均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密切关系。本综述主要介绍了肿瘤细胞糖基化的改变:一些主要的糖基化结构如β1,6分支和唾液酸的表达的增加会使某些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同时对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介绍,提出一些潜在的抗肿瘤研究靶点,为肿瘤糖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可直接克隆PCR产物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出发,构建了可直接克隆PCR产物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毕赤酵母表达型T载体)。设计合适的引物扩增一DNA片段,使该片断的上游含XhoⅠ和Eam1105Ⅰ酶切位点,下游含Eam1105Ⅰ和XbaⅠ酶切位点。通过XhoⅠ和XbaⅠ位点将扩增产物与质粒pPICZαA连接形成重组质粒。用Eam1105Ⅰ酶切重组质粒,回收大片段即得到毕赤酵母表达型T载体pPICZαT。使用该表达型T载体进行了里氏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Ⅱ基因(cbh2)的克隆和在巴氏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使用表达型T载体可以直接克隆PCR产物,而且可以使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另一方面,使用该载体时不需要使用限制性内切酶,从而可以避免在所表达蛋白的N-末端引入多余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964.
广东蕨类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个新异名,1个新等级和35种蕨类植物在广东的分布新记录。正安肋毛蕨(Ctenitis changanensis Ching)和信宜铁角蕨(Asplenium xinyiense Ching et S.H.Wu)分别作直鳞肋毛蕨(Ctenitis eatoni (Bak.) Ching)和厚叶铁角蕨(Asplenium griffithianum Hook)的异名处理;齿翅井栏凤尾蕨(Pteris serralata(Miau)Y. H. Yan)被提升到种的等级;假芒萁属(Sticherus Presl)、柄盖蕨属(Peranema D. Don)、蛾眉蕨属(Lunathyrium Koidz.)和革舌蕨属(Scleroglossum Alderw)等4个属为广东分布新记录,小笠原卷柏(Selaginella boninensis Baker)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广东现有蕨类已达到56科144属502种。  相似文献   
965.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贵  邢亚娟 《植物研究》2007,27(1):125-128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次生林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合定量化的群落动态和环境梯度,分析论证了演替阶段、环境梯度、生长状况及干扰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关系。结论如下:次生林物种多样性高于原始阔叶红松林,但均匀度较原始林小;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群落其森林生产力中等,森林生产力较大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小;中度干扰的群落,其物种多样性较高,而重度和轻度干扰的群落,其多样性低;物种多样性指数从演替初期到中期不断增加,到演替后期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66.
黑龙江槭树属植物导管分子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大维  邢怡  党安志 《植物研究》2007,27(4):408-41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管道铸型技术,对黑龙江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 Linn.)中8种植物导管分子的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导管分子长度,除白牛槭 (Acer mandshurica Maxim.)较长外,其余植物种类导管分子长度在133.00~187.50 μm;导管管腔宽度,在17.06~28.00 μm之间;纹孔排列方式以对列式、互列式单独存在,或以两者形式并存;管间纹孔成群分布且大部分呈现一定形状;讨论了导管分子管腔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7.
为探究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施用尿素150 kg·hm-2条件下,选择3个甘蔗品种(B8、ROC22及GT21)进行了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两种种植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甘蔗-大豆间作对甘蔗的有效茎数、茎径以及原料蔗、蔗糖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原料蔗品质影响不大;与单作相比,间作大豆处理的宿根蔗茎径大小、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糖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9.0%~40.5%和5.6%~39.5%;每公顷原料蔗+大豆、糖+大豆可分别增收5.89~7.93万元和5.83~7.72万元;3个品种中,ROC22间作大豆的经济收益最高,而宿根蔗B8和GT21的产量均高于ROC22.表明甘蔗-大豆间作是减少氮肥施用、提高经济收入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68.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及高通量筛选那西肽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并应用抑菌圈和48孔板培养方法高通量筛选高产那西肽菌株。研究表明抑菌圈径的大小与48孔板效价之间以及48孔板效价与摇瓶效价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达到0.534和0.896。通过多轮ARTP诱变及高通量筛选最终获得了3株相对效价提高50%以上的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ARTP诱变技术作为获得那西肽高产菌株的有效途径,与传统摇瓶发酵筛选相比,48孔板及抑菌圈法能显著提高那西肽高产菌株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969.
磷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河北保定地区磷肥投入阈值,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磷肥施用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P0)相比,优化施磷(P1,120 kg·hm-2)、200%优化施磷(P2,240 kg·hm-2)和400%优化施磷(P3,480 kg·hm-2)处理均能增加小麦株高、旗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施用磷肥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但千粒重有所下降.其中,以P2处理小麦产量最高,为6102 kg·hm-2,显著高于P0和P3处理,但与P1处理差异不显著.施用磷肥可有效降低耕层土壤硝态氮的积累量,但0~100 cm土体总积累量仍然偏高,可通过降低氮肥施入等方法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P1和P2处理冬小麦的氮素生产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均较高,但两者间并无显著差异.P1处理的磷肥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P2和P3处理.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为120 kg·hm-2(P1)是兼顾小麦产量、氮磷利用效率和较低土壤硝态氮累积的适宜施磷量.  相似文献   
970.
以蓝藻高效降解菌云芝F21a (Trametes versicolor)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28 ℃培养4 d的菌丝最适于原生质体制备; 0.6 mol/L KCl为最适等渗条件;30 ℃混合酶液(2% cellulase+2% snailase+2% lywallzyme)酶解4 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2.375×107个/mL,此时再生率达0.74%。采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技术可将质粒pAN7-1导入云芝F21a的原生质体,在含有150 μg/mL 潮霉素的RM培养基中能够获得再生菌株,PCR验证初步表明该质粒已经转入云芝F21a原生质体。连续传代转接显示,阳性转基因菌株外源基因可以稳定表达,本结果为研究真菌高效消除蓝藻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