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82篇 |
免费 | 449篇 |
国内免费 | 2305篇 |
专业分类
63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35篇 |
2022年 | 244篇 |
2021年 | 215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252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173篇 |
2016年 | 170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308篇 |
2013年 | 252篇 |
2012年 | 395篇 |
2011年 | 390篇 |
2010年 | 336篇 |
2009年 | 348篇 |
2008年 | 364篇 |
2007年 | 360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256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48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动物为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会在其形态和生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内脏器官重量变化是其在器官水平上的主要表现之一.为探讨生境变化对小型哺乳动物内脏器官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原始林、次生林、薪材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s人工林和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olepis人工林5种林型,调查生境变化下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内脏器官重量的变化.结果显示,5种林型社鼠间心、肺和肝重量差异显著,心和肺值均以人工林中最高,肝值以次生林中最高,而肾和脾重量在不同林型间无显著差异.社鼠内脏器官的变化,是其对环境变化作出的积极响应,对其生存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资源型城市前期发展导致了生境丧失或退化,实现高质量转型需要深入理解城市转型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及其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为此提供依据与支撑。以资源型城市--乌海市为研究区,通过地学信息图谱和InVEST模型探究2005-2018年乌海市土地利用转型特征、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土地利用转型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8年乌海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发生改变,土地利用转型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数量逐渐增加78.14%,分布范围逐渐广泛。主要表现为草地与建设用地、采矿用地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一阶段(2005-2015年)草地大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采矿用地大面积增加,第二阶段(2015-2018年)趋势相反。(2)乌海市生境质量变化呈现先强退化后弱提升趋势。2005-2015年乌海市18.75%的区域生境质量退化,提升面积较小;2015-2018年生境质量提升面积略大于退化面积。(3)2005-2015年草地向采矿用地、建设用地转化是区域生境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2015-2018年区域生境质量提升的主导因素是采矿用地和建设用地向草地转化。研究结果揭示了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生境质量的响应规律,可为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转型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与综合治理技术研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深入揭示流域尺度水-土-生资源格局和研发因地制宜的水-土-生治理技术是"十三五"石漠化治理工程的主要瓶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2016YFC0502300)针对槽谷区特点,锁定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和五个关键技术,从过程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3个层面解剖区域水/土/生物资源分布格局与地质地貌之间的关系,阐明石漠化过程中的相关生态变化机理,因地制宜地研发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地上/下流/漏失阻控与生态恢复技术;研发野生砧木及经济树种互作效应与优化配套技术,构建槽谷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产业模式并示范推广,为区域生态改善和贫困问题解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34.
宁夏引黄灌区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探索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土壤硝态氮淋失规律。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4500kg/hm2(T1,半量还田)和9000 kg/hm2(T2,全量还田)秸秆3个处理。利用树脂芯法吸附10、20、30、60cm和90cm土层的硝态氮流失量。结果表明:硝态氮(纯N)淋失量6.26—12.85 kg/hm2,是冬小麦施用化肥氮量的2.78%—5.71%。与对照CK相比,T1和T2在10cm土层减少0.09%和3.97%;20cm土层减少8.51%和9.81%;30cm土层减少2.25%和10.34%;60cm土层减少23.85%和13.08%;90cm土层减少27.65%和20.73%。10cm和2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以及处理之间均未到显著性差异(P0.05);30cm处理,T1与CK以及T1与T2未达到显著性差异,但T2与CK达到显著性差异表明全量还田效果最好;6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以及处理之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90cm土层,处理与对照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处理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硝态氮淋失主要发生在冬小麦返青至灌浆期间,占全生育期淋失量的52.95%—67.79%。T1、T2冬小麦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0.11%与11.51%。可见,稻秆还田能够减少灌区土壤硝态氮淋失量。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来自不同麦区的61份同名小麦地方品种小红芒和6份小红芒麦的遗传演变趋势,对与6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HMW-GS)组成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形态学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小红芒和小红芒麦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在形态学水平上,供试材料的变异系数在株高、稳长、有效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3~0.11、0.06~0.22、0.20~0.65、0.04~0.18、0.14~0.44和0.05~0.29.通过形态学数据计算小红芒和小红芒麦品种内多样性指数和品种间多样性指数,发现前者(0.804)占总多样性指数(0.842)的95.5%,而后者仅占4.5%,可见形态学变异主要来源于品种内而非品种闻,说明这些同名材料是由一个品种演变而来.在HMW-GS组成上,共发现了20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ull,7+8,2+12和null,7+8,2+102种亚基组合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为64.48%和20.00%.比较不同麦区种植的小红芒和小红芒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发现无论是在形态学水平还是在蛋白质水平,春麦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均普遍高于冬麦区,并且来自西北春麦区和北部春麦区的材料不仅遗传多样性较高,而且变异来源丰富,其中来自西北春麦区的甘肃天祝一带材料多样性最高,且其所处地理位置便于农作物的传播,故甘肃天祝地区有可能是小红芒的最初种植地点,然后再引种到其他种植区. 相似文献
36.
37.
非水溶性甲胺磷降解酶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胺磷农药是一种水溶性广谱、剧毒杀虫剂,化学名称:O,S-二甲基胺基硫代磷酸酯.目前,它在我国的生产和使用量已相当可观,并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1].近几年,作者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对甲胺磷代谢和有关酶知识缺乏了解的实际[2],开展... 相似文献
38.
作者采用简单的螺胚生长抑制法,证明软体动物细胞具有DNA复制后修复功能,并受咖啡碱抑制。在没有其他诱变剂的参与下,咖啡碱并不损伤DNA,但也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油茶脱水素样蛋白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及其生理功能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油茶EST文库为基础,采用5-′RACE技术,分离克隆了一个脱水素样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接受号EU856537),同源分析表明其编码的208 aa的小分子蛋白(id号ACF72673)属于SK2型脱水素,命名为CoDHN2.CoDHN2的肽链内2个类K-片段间富含苏氨酸,有别于脱水素一般性结构特点,并且同油茶种子中另一类脱水素一样也具有一个十分保守的基序(EDDGQAGRRKK),这可能有利于脱水素的磷酸化和亚细胞定位;采用多种方法预测其二级结构,表明CoDHN2为内在性无规则蛋白,但其中远离C端的一个类K-片段可形成两亲性α-螺旋.CoDHN2含有较多的组氨酸残基以及良好的可溶性,推测它可结合金属离子从而减少活性氧的来源并清除活性氧,并在生理脱水时充当缓冲液.结合其它物种脱水素的研究进展,认为CoDHN2极有可能在油茶油脂合成高峰期同正在发育的脂体结合而保护脂体免受活性氧危害,这为油茶种子细胞的脂体发育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
异育银鲫口服不同剂量淀粉后血糖和血脂代谢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水化合物是鱼类饲料中易得且价廉的非蛋白能源,可以节约蛋白质分解供能,但大多数鱼类对糖的耐受量很低,表现出一种类似糖尿病的症状。反映鱼类的血糖调节能力的首要指标是糖耐量实验,Wilson早在1994年就通过灌喂方式进行糖耐量实验来研究鱼类对糖的耐受情况。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因鱼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在糖耐量实验中,对于肉食性的鱼类,需要在饲料中给予较低水平的碳水化合物才会产生一个基础血糖水平,如果没有对这种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进行适应,它们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极为低下。杂食性鱼类对葡萄糖的耐受量要比肉食性鱼类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