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4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2350篇
  662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1982年以来,作者在长江中下游进行类寄生虫区系调查时,收集了一定数量的粘孢子虫标本。在鉴定这些标本时发现,寄生在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Richardson)和黄Hypseleotris swinhonis(Gnther)的两种粘孢子虫,均系科学上的新物种。现报道如下。所有度量大小均以μm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1宜都足孢虫新种 Podospora yiduensis sp.nov.(图) 寄生:赤眼蹲Squaliobarbus …  相似文献   
72.
为明确黄河三角洲石油开采区表层土壤和玉米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及其污染水平,采集农田土壤和玉米各71个样品,检测农田土壤和玉米各部位中16种PAHs含量,并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了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生态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农田土壤、玉米根、茎和叶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别为256.6-1936、291.4-680.9、324.9-527.9、289.5-2400 μg/kg。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以4-6环为主。多环芳烃在玉米根茎叶富集系数大小排序为:叶 > 茎 > 根。玉米不同组织中PAHs浓度与相应农田土壤中PAHs浓度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PAHs含量与玉米根、茎中PAHs含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8(P<0.01)、0.98(P<0.01),表明玉米根和茎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农田土壤中,农田土壤中PAHs的含量影响着PAHs在玉米根茎中的积累和分布。玉米叶中PAHs含量与农田土壤中PAHs含量与玉米根、茎中PAHs含量不存在相关关系,表明玉米叶中多环芳烃并非来自土壤中PAHs的迁移,可能来源于大气。内梅罗指数结果表明,农田土壤PAHs达到了中度污染,其中BaA、Pyr和BbF达到了偏重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PAHs对儿童和成人的平均非致癌风险分别为0.44和0.12(均小于1),表明农田土壤多环芳烃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风险是可接受;农田土壤PAHs对儿童和成人的平均致癌风险分别为3.6×10-5、9.0×10-6,没有超过致癌风险水平上限(10-4),致癌风险尚在可接受范围内。3种暴露途径中,皮肤接触是土壤PAHs的最主要暴露方式,其次是经口摄食,吸入暴露途径甚微,可忽略不计。PAHs对儿童健康的威胁风险要大于成人,所以应尽可能避免儿童直接接触或误食土壤等其他介质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73.
有机污染物芘胁迫下白菜生理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多环芳烃芘对白菜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对华北地区常见的11种白菜进行不同浓度芘胁迫下的培养,研究白菜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白菜的种类和芘的浓度对白菜生理指标(生物量、丙二醛、叶绿素)均有显著影响,且随芘浓度变化,不同种类白菜的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白菜的生物量随芘的添加呈现两种变化:一是随芘添加浓度增加白菜生物量逐渐下降;二是在中低浓度芘(5、15、45 mg/kg)处理白菜生物量升高,高浓度(135、405 mg/kg)胁迫下生物量下降。白菜的丙二醛(MDA)含量随芘浓度的增加,表现出3种不同规律:各浓度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MDA含量逐渐升高,以及显著低于对照组。叶绿素含量随芘浓度的增加,主要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和逐渐上升2种变化趋势。京春白(JCB)和中白50(ZB-50)对芘的胁迫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生理指标变化较小;中浓度芘胁迫下京翠60(JC-60)和京春绿(JCL)较为敏感,高浓度下京秋65(JQ-65)和吉红308(JH-308)生理指标变化显著,可以作为中低浓度和高浓度芘污染土壤指示作物。  相似文献   
74.
分析黑龙江省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为今后制定更科学有效的猩红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收集黑龙江省2010~2020年猩红热月发病数据以及同期气温、气压等气象资料,应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形式。结果发现: 猩红热全年均有发病而且呈现出较为典型的双峰型特征,在春季的4~5月份和冬季的11~12月份发病数达到高峰;月平均气压、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日照时数和月平均风速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RR(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值均小于1,即猩红热发病与四个气象因素呈负相关。黑龙江省猩红热发病每年存在两个流行高峰,主要以冬季为主,发病数随着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日照时数、月平均风速与月平均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5.
黄帚橐吾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场中分布最广、危害极大的优势毒草,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群落结构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在介绍土著入侵种和替代防控概念及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黄帚橐吾目前缺乏高效经济生态防控措施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对入侵植物进行替代防控的经验与原则,提出了对黄帚橐吾进行替代防控的生态防控设想和黄帚橐吾替代植物选用的基本原则,初步划定了防控黄帚橐吾的替代植物范围。通过引种或者驯化乡土草种,在青藏高原培育禾本科、豆科植物或者建植禾豆混播人工草地,使其具备替代防控黄帚橐吾的潜力。  相似文献   
76.
为探索秦巴山区野生百合资源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方向及途径, 获得具有其独特遗传背景的育种材料,将秦巴山区野生百合的抗病毒及独特观赏特性等优良遗传性状逐渐渗到栽培品种中去。该研究借助切割柱头杂交及胚抢救技术,选取6种秦巴山区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gegale)、宜昌百合(L. leucanthum)、山丹(L. pumilum)、野百合(L. brownii)、宝兴百合(L. duchartrei)、川百合(L. davidii)]以及亚洲百合(Asiatic hybrids,AA)品种‘Elite’、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OO)品种‘Sorbonne’、‘Siberia’和‘Marlon’、OT百合(Oriental × Trumpet hybrids,OT)品种‘Yelloween’、‘Serano’、‘Corel′door’进行了32组共计263朵花的(品)种间杂交,并针对膨大变软的果实剥离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坐果率、胚获得及萌发率呈现出较大差异,综合坐果率为11.4%,对30个膨大的果实中共计38个可供离体培养的胚及胚囊进行胚抢救,有7株最终萌发。(2)以野生百合为父母本的12组杂交组合中,6组获得了膨大果实,得到6株杂交后代。(3)栽培百合做母本,野生百合做父本的20组杂交组合中,共9组获得了膨大果实,除‘Elite’ × 山丹可直接收获种子外,共得到1株杂交后代。(4)以岷江百合及宜昌百合为亲本的远缘杂交TT × AA及回交OT × TT成功获得杂种后代。(5)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在远缘杂交中获得育种后代的几率存在较大差异,宜昌百合和岷江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高,宝兴百合获得后代几率较低,野百合未获得后代。以上结果表明,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母本的TT × AA杂交和宝兴百合为父本的TT × AA杂交以及岷江百合和宜昌百合为父本的OT回交,为三种百合的育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野百合的育种应用途径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77.
报道了广西外来种子植物新记录5种,即银花苋、圭亚那笔花豆、墨苜蓿、盖裂果和红毛草,其中笔花豆属、墨苜蓿属、盖裂果属和糖蜜草属为广西新记录属。这些新记录植物均采自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为广西滨海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资料,而随着外来物种在滨海地区逐渐增多,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消栓通胶囊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对小鼠断头后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以造成脑缺血模型,观察消栓通胶囊的药理作用.结果:①a.消栓通胶囊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脑含水量及脑指数有显著影响,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0 g/kg、0.40 g/kg、0.80 g/kg),脑含水量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b.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消栓通胶囊组的脑组织神经细胞浓缩及深染较脑缺血模型组明显减轻;神经胶质细胞肿胀及间质疏松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②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0 g/kg、0.40 g/kg、0.80 g/kg)均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③消栓通胶囊三个剂量组(025g/kg、0.50g/kg、1.00 g/kg)给药14d,与正常组比较可延长小鼠断头喘气的时间(P<0.05或P<0.01).结论:消栓通胶囊对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所致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种间联结反映了植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稳定程度,对群落恢复和目标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金钱松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采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及M.Godron稳定性测定等数量分析方法,对浙江长兴金钱松群...  相似文献   
80.
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阳兵  姚原温  谢静  王发艳  白晓永 《生态学报》2014,34(12):3257-3265
探讨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的景观变迁与优化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贵州省典型的蒲场、洋川山地-坝地系统为例,从一个地貌单元对以万亩大坝为中心的山地-坝地土地系统1960年代到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格局演变进行系统的研究。把研究区划分成中央坝地、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3个部分,结合遥感技术与实地调查,获得研究区4个时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基于移动窗口法计算了景观格局指标。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景观多样性高于坝地,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以坝地最高;平坝耕地从1963年所占比例90.81%下降到2010年的79.94%,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林地减少,灌木林增加,坡耕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耕地有向经济效益更高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趋势。坝子在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原有的土地利用格局逐渐被改变,形成新的斑块-廊道-基质格局。研究区中部坝地、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的土地利用变化表明,坝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可对坝中丘陵及坝周山地产生影响,坝子与坝中丘陵和坝周山地土地利用存在耦合变化。进一步应加强研究区土地利用优化调控,使坝地、坝周山地和坝中丘陵的土地利用协同演化。研究结果对贵州省山地-坝地系统土地优化利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