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9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871篇
  492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基于4种生态位模型的金钱松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是我国特有孑遗植物,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基于4种生态位模型(GARP、Bioclim、Domain和Maxent)预测金钱松潜在适生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Kappa统计量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预测结果表明金钱松在浙江西北部、安徽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以及江西北部表现为高度适生,并以这些地带为中心向外延伸至北纬24.43°-33.35°和东经106.41°-123.42°之间,4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r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平均值均大于0.9,Kappa平均值亦大于0.75,精度较高。通过"刀切法"分析得出年均温是预测金钱松潜在适生区的关键影响因子,可能为当前金钱松分布格局形成的决定因素。模拟金钱松在末次盛冰期和2070年气候条件下的分布,结果表明其分布格局随气候变化由"南扩北缩"变为"南缩北扩",未来分布面积将大幅减小,气候变化是导致其"南缩北扩"的主要驱动因子。建议在当前金钱松高适分布区域内(江西铜鼓县、湖南张家界和衡阳)建立自然保护区或种子园,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高适分布区域内(如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湖北东南部等地)通过人工引种辅助金钱松的北向迁移。  相似文献   
162.
动态平衡理论是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基础, 各种有机体是否存在一个固定的化学计量比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研究了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优势物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糙叶薹草(Carex scabr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发现, 3种植物叶片N含量范围分别是7.41-17.12、7.47-13.15和6.03-18.09 mg·g-1, 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69 ± 2.66)、(10.17 ± 1.53)和(11.56 ± 3.19) mg·g-1; 叶片P范围分别是0.34-2.60、0.41-1.10和0.35-2.04 mg·g-1, 平均值为(0.93 ± 0.62)、(0.74 ± 0.23)和(0.82 ± 0.53) mg·g-1; N:P范围分别是7.19-30.63、11.58-16.81和8.62-21.86, 平均值为16.83 ± 8.31、14.53 ± 3.91和16.49 ± 5.51, 可见不同植物其生态化学计量值范围存在一定差异, 但经方差分析发现3种草本植物间生长季节内N、P元素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 > 0.05)。各物种叶片N、P含量均表现出在生长初期显著大于其他生长季节(p < 0.05), 生长旺季(6、7月)随着叶片生物量的持续增加, N、P含量逐渐降低并达到最小值, 随后8-9月叶片不再生长而N、P含量逐渐回升, 在10月叶片衰老时N、P含量再次下降; 叶片N:P则在生长初期较小, 在生长旺季先升高后降低, 随后叶片成熟不再生长时又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3.
人工湿地对胡子鲇养殖水体循环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型观光植物美人蕉-砾石为基础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对胡子鲇养殖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和回流使用,在胡子鲇养殖中测定了水体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表明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净化效果显著,养殖期间BOD5、COD、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77%、55.55%和65%,净化后水质部分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可以循环利用.对照池水体由于BOD5、COD、TN得不到去除而持续增加,混浊度显著高于实验池,并出现水华.这种水体循环养殖模式具结构简单和易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4.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等活性的多肽,有关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膜片钳技术自发明以来演化出适合不同研究需要的多种记录模式,并成为现代膜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技术对跨膜离子电流的记录分析,可以对细胞膜离子通道、膜选择性通透以及通道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分类、组成及理化性质,阐述了膜片钳技术在抗菌肽对细菌细胞膜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5.
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LEDESS)对辽河三角洲的3个景观规划预案,即湿地调整,生境管理和农业开发可能导致的地表覆盖物,自然生态单元等立地环境以及保护物种生境适宜性等区域生态后果进行了评估,并与现状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预案A通过湿地调整措施不仅补偿了芦苇湿地的损失,还将部分不适宜生境和边境生境转变核心生境,相当程度上优化了保护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的生境质量,预案B通过一系列生境管理措施,减轻了生境破碎化因素的影响,从而也显著改善了丹顶鹤生境质量,对黑嘴鸥生境质量也有一定改善,预宁C大规模农业开发如能控制一定规模(8000hm2)并采取一定合理模式(滚动开发),能相当程度上减轻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影响,即使不采取生境补偿措施,对丹顶鹤,黑嘴鸥核心生境也不会有破坏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还表明,区域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化是对丹顶鹤生境质量重要的干扰因子,而滩涂农业开发和水产养殖强烈地干扰了涂植被正常的演替过程,从而影响着黑嘴鸥等滩涂鸟类的生境适宜性。  相似文献   
166.
分子生药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生药学为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有机融合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本文分析了分子生药学产生的背景、意义,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药分子鉴定、药用动植物的系统进化、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的评估及保存、药用动植物濒危机制及保护、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及调控、药用动植物的道地性及分子机理。认为分子生药学具有以下学科特色:(1)研究领域广泛,学科综合性很强;(2)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研究贯穿分子生药学;(3)研究对象丰富多样,模式植物构建困难较大。简要介绍了分子生药学的常用技术方法,主要包括:DNA分析技术(分子杂交、分子标记技术、基因芯片、基因22程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生物转化技术。指出分子生药学学科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学科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2)应用实践进一步加强;(3)生药资源永续利用的需求及技术发展导致特色领域成为热点,主要表现为分子鉴定稳步发展,biocoding成为分子鉴定的重要方向;次生代谢产物相关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异军突起;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整合和分析成为新热点;核心种质构建形成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7.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以幼虫寄生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天牛类害虫,掌握其幼虫时空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制定花绒寄甲的生物防治利用策略。通过对江西马尾松林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等,对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间花绒寄甲幼虫种群动态呈现极明显的波动性,全年数量动态有2个高峰期,其中主高峰期是4月份,占全年幼虫总数量的30%左右,是幼虫的主要寄生期,次高峰期是8月份。花绒寄甲幼虫水平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的原因可能是花绒寄甲自身习性或与寄主天牛、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不同时间段,花绒寄甲幼虫的垂直分布情况不同,3-7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上部,其中上段幼虫数占总数的50%以上,而在8-12月,花绒寄甲幼虫主要分布在枯死木的中段,占总数的50%左右。另外,调查显示,花绒寄甲幼虫寄生数量在释放过该天敌的松林要远高于未释放过的松林,特别是在马尾松纯林,其幼虫种群数量更高,这说明通过人工释放(江西在3月释放成虫),能增加林间天敌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降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助于松材线虫病的控制。花绒寄甲幼虫种群时空、水平、垂直三维空间分布结果可为该天敌的保护、人工释放和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8.
近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禾本科牧草生育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1988—201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5个站点牧草生育期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近20年代表性牧草返青、开花、黄枯期及生长季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偏相关分析探讨了气温和降水对牧草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0年青藏高原东北部牧草生育期北部推迟南部提前的特征明显。南部的三江源区域返青、开花与黄枯期总体呈显著提前趋势,其中曲麻莱羊茅返青期提前的倾向率达到-4 d/10 a,开花期为-13 d/10 a,黄枯期达到-9 d/10 a,且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水平。北部环青海湖区域的海北西北针茅生育期则表现出一定的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北部地区延长,而南部除甘德(垂穗披碱草)外均呈明显缩短趋势。近20 a黄枯期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返青期,使得生长季长度的变化更多地受黄枯期变化的影响。1月和3月气温是影响研究区牧草返青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气温增高返青提前。开花期南北差异明显,北部与同期气温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南部则主要与开花前2—3个月的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增多大部地区开花期提前。此外,降水也是各地牧草黄枯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9.
太湖生态系统能量闭合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申双和  刘寿东  张弥  肖薇  王咏薇  李旭辉 《生态学报》2017,37(18):5935-5950
地表能量不闭合不仅限制了涡度相关观测数据在陆面模型发展和验证等应用性研究中的价值,还给生态系统CO2源汇特征辨析带来不确定性。基于太湖避风港站2012年涡度相关通量、辐射、气象和水温梯度观测数据,分析了太湖能量闭合的多尺度(小时、日和月)时间变化特征,阐述了大气稳定度、摩擦风速和湖风对太湖能量闭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小时尺度的能量闭合度为0.59,且昼夜差异较小;日尺度的能量闭合度为0.73,在内陆水体观测结果中处于中等水平;月平均能量闭合度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年平均时太湖仍有27%的能量不闭合。因摩擦风速减小,太湖能量闭合度在大气极不稳定条件下要比弱不稳定条件下结果低0.3;对于太湖这类大型浅水湖泊,其能量闭合度全天都受动力湍流交换强度制约,能量闭合度随摩擦风速增大而显著提高;虽然湖风发生使太湖小时尺度的能量闭合度降低了0.1,但其影响在日尺度上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0.
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脱细胞心包(pericardium,PC)修复大鼠腹壁缺损的效果,比较两种生物材料相容性。方法: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g,手术造成3 cm×2 cm全层腹壁缺损,随机分为二组(n=20),分别采用相同面积的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和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ADM)补片进行修补。术后1、2、4和8周分批取出腹壁修复材料,行动物一般情况观察、腹腔内粘连情况评价、力学强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动物都成活,两种材料术后8周均无疝瘘发生,缺损得到完整修复。术后各期SIS组的腹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PC组。术后4、8周,SIS组力学强度强于PC组,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两组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SIS组的组织再生和重塑、血管化优于PC组;术后炎症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IS和PC均能修复大鼠腹壁全层缺损,SIS在生物相容性方面优于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