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5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1903篇
  497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转病毒来源发夹RNA小麦表现对大麦黄矮病毒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飞  张文蔚  肖红  李世访  成卓敏 《遗传》2007,29(1):97-102
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复制酶基因片段和CP基因片段构建成可在植物细胞内表达含有双链复制酶RNA(茎)和反义CP RNA(环)的复合发夹RNA结构, 希望能够诱发植物体针对病毒的RNA干扰作用, 从而达到抗病毒目的。利用基因枪法将该结构导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细胞后, 通过在幼苗再生阶段进行以叶片为模板的快速PCR来加速阳性植株的筛选过程, 最终共获得基因组整合有外源基因的小麦再生植株21株。对再生植株接种不同剂量的病毒, 其中9株对BYDV-GPV有低度抗性, 表现在低接毒量时无症状, 接毒量提高时发病且严重; 6株具中度抗性, 表现在低接毒量时无症状, 接毒量提高时局部有不严重症状; 6株具高度抗性, 两种情况下均无症状。抗性实验结果表明, hpRNA介导对BYDV的抗性可能受到BYDV含量的影响, 具有剂量效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52.
Bt毒蛋白Cry1Ac在人造土壤中对赤子爱胜蚓毒理及生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Bt毒素能通过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根和残株进入土壤.为评估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本文模拟转基因棉的Bt毒素进入土壤的发生程度,用含不同浓度Bt毒蛋白Cry1Ac的人造土壤处理蚯蚓,测定蚯蚓存活率、重量变化及体内总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Bt毒蛋白对蚯蚓的生物量和生理水平影响均不明显,不存在急毒性和亚致死毒性影响,对蚯蚓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3.
曾建军  肖宜安  孙敏   《广西植物》2006,26(6):628-630,601
以长柄双花木当年生嫩梢上的叶柄、嫩茎、嫩叶为外植体,对影响长柄双花木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分化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NAA0.5mg/L+2,4-D2.0mg/L上,三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该培养基还可作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但继代培养周期不超过2周。愈伤组织接种在MS+BA2mg/L上分化不定芽,根的诱导在1/2MS+IBA0.5mg/L培养基上进行。  相似文献   
54.
我国存在多种血清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的流行,但尚未有关于EHDV-10型毒株的分离报道。为了解云南省EHDV的流行情况,2012~2015年,本研究在云南省设立江城、师宗、芒市三个监控点,定期采集监控动物血液,接种幼仓鼠肾细胞(Baby hamster kidney cell,BHK-21)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检测、血清中和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对分离毒株的Seg-2/VP2与Seg-3/VP3基因节段进行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2013年在云南省师宗县的哨兵牛上分离出一株EHDV毒株(YNSZ-V277-2013),病毒可引起BHK-21细胞出现圆缩、裂解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电镜下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表面有大量纤维突,直径在70~80nm之间;病毒基因组ds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分离毒株与其他血清型EHDV一致,呈现"3-3-3"的电泳带型;序列分析显示YNSZ-V277-2013毒株的Seg-2/VP2与Seg-3/VP3序列与日本EHDV-10型毒株(ON-4/N/98)相似度最高,分别为97.5%/98.5%与98.1%/99.8%,证实分离毒株为EHDV-10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YNSZ-V277-2013毒株的Seg-2与日本EHDV-10型毒株(ON-4/N/98)的亲缘关系最近,Seg-3与分离至日本和澳大利亚的EHDV毒株同属Eastern型。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DV-10型毒株在我国的分离以及分离毒株的Seg-2与Seg-3基因序列特征,为进一步开展中国EHDV-10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核蛋白MARVELD1(MARVEL domain containing 1)是一个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下调的肿瘤相关基因. 为寻找其相互作用分子,构建pGEX-4T-2/MARVELD1重组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GST-MARVELD1融合蛋白. 采用GST pull-down 结合LC-MS/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对MARVELD1蛋白的相互作用分子进行筛选,发现了16个与MARVELD1相互结合的蛋白. 进一步的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 MARVELD1与核质转运受体蛋白importin β1能够相互作用,说明MARVELD1可能参与了importin β1的部分生物学作用, 或是它通过与importin β1结合而进入细胞核.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ARVELD1和importin β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从湖北铜绿山铜矿和山西中条山铜矿两地采集了矿山废水样品, 用RFLP方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不同矿山废水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组成变化。结果发现: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在5个矿山废水样品中检测到的细菌主要分为4大类:即Proteobacteria纲、Nitrospira纲、Firmicutes纲和Bacteroidetes纲。通过对古菌16S rDNA 的PCR分析发现, 取自湖北铜绿山铜矿的样品中检测到古菌的存在, 而取自山西中条山铜矿的样品中没有检测到古菌的存在。检测到的古菌主要是属于Ferroplasma属和Thermoplasma属。结合5个矿山废水样品的化学元素分析结果和细菌群落结构数据, 进行PCA分析(主成分分析), 发现不同矿山废水样品的生物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微生物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pH值、温度、不同浓度的元素如S、Cu、Ni和Co可能是形成细菌种群结构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7.
福建不同生态类型鸭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福建2个生态类型的7个地方鸭种的基因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从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的引物筛选出9个特异性强的引物进行个体DNA的RAPD分析,并利用Shannon指数估算了2个生态区域鸭群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了它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福建境内的地方鸭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闽东沿海地区鸭群有67.9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32.03%来自于群体间;闽西山地丘陵地区鸭群有59.0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40.95%来自于群体间;闽东地区鸭群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闽西地区鸭群.同时,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对各种群的聚类分析表明,闽西地区的连城白鸭、泰宁麻鸭、龙岩山麻鸭和三明麻鸭归为一类;闽东地区的龙海金定鸭和莆田黑鸭聚为一类.不同生态区域内鸭群的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Botting, J.P., Muir, L.A., Xiao, S., Li, X. & Lin, J.‐P. 2012: Evidence for spicule homology in calcareous and siliceous sponges: biminerallic spicules in Lenica sp.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of South China. Lethaia, Vol. 45, pp. 463–475.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extant sponge class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last common ancestor of all sponges, are currently unclear. Early sponges preserved in the fossil record differ greatly from extant taxa, and therefore information from the fossil record is critical for testing hypotheses of spong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that are based on modern taxa. New specimens of the enigmatic sponge Lenica sp., from the Early Cambrian Hetang Biota of South China, exhibit an unusual spicule structure. Each spicule consists of a siliceous core with an axial canal, an organic outer layer and a middle layer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originally calcium carbonate. This finding confirms previous work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biminerallic spicules in early sponges. Combined with data from other early sponges, the new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two fundamental spicule structures of modern sponges were derived from a compound, biminerallic precursor. Spicules are therefore homologous structures in Calcarea and Silicea, and if sponges are paraphyletic with respect to Eumetazoa, then spicules may also have been a primitive feature of Metazoa. □Calcarea, Early Cambrian, Hetang Biota, phylogeny, Silicea, taphonomy.  相似文献   
59.
肖娟  杨永清 《生态学报》2017,37(13):4529-4537
以川东地区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现代生态适应性理论,探索了川东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构建方法和驱动因素,以期为传统聚落的生态适应性和空间结构演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传统聚落实质体现了其对自然地理要素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适应。在聚落选址方面具体化为山、河、路、池等环境要素,形成理想聚居模式以适应环境。传统聚落营建风水林以弥补原自然环境的不足,这不仅起到了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且使人和其它生物及环境要素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房屋形式的选择上,传统聚落建筑极富地域特色,反映了对自然的尊崇和适应。传统聚落是一种以人类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经济、文化和制度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社会系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0.
肖明  赵小超  银江林  陈柏承  周静 《蛇志》2017,(3):270-272
目的研究水杨柳根D_(101)树脂提取物(HRE)对肝损伤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行连续灌胃给予50%白酒30天制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于小鼠腹腔注射CCl_4制造急性肝损伤模型,每周2次于大鼠腹腔连续注射CCl_430天制造慢性肝损伤模型,然后分别测定各动物血清ALT和AST水平。结果在酒精性和CCl_4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HRE高、中剂量组(小鼠为2.7g/kg,1.8g/kg;大鼠为3.9g/kg,2.6g/kg)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P0.01或P0.05);在CCl_4急性肝损模型小鼠中,HRE高、中剂量组(2.7g/kg,1.8g/kg)也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P0.01或P0.05)。结论水杨柳根的D_(101)树脂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酮、多糖和皂苷,具有保肝降酶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