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建立恒河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模型并对其致病特点进行观察,采用病毒分离、免疫荧光、光镜及RT-PCR方法对病毒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恒河猴不同时间、不同组织或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恒河猴不同组织中分离到病毒,而且在病毒感染后第2d和第5d的血液、第7、9d的鼻咽分泌物、第3d的粪、第5d的粪尿中均检测到SARS-CoV RNA。光镜观察到病毒感染组肺组织肺泡问隔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有渗出,甚至形成透明膜样物;多个肺泡形成机化性肺炎的表现。感染组肝组织可见较大的坏死灶,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认为已成功建立了恒河猴SARS模型,可用于评价抗SARS药物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2.
为了进一步分离人尿道(阴茎)鳞癌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和鳞癌特异性相关基因,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人尿道 (阴茎)鳞癌上皮细胞cDNA文库,从人尿道(阴茎)鳞癌上皮细胞中分离总RNA并纯化mRNA,利用经修饰的oligo(dT)引物 合成cDNA第一链,利用SMART核苷酸作为cDNA第一链在mRNA5′端延伸出去的模板,采用LD-PCR合成双链cDNA,双链 cDNA经酶切和过柱分级分离后,克隆入λTriplEx2载体后经体外包装而成cDNA文库。结果表明原始人尿道(阴茎)鳞癌上 皮cDNA文库获得1.57×107个重组子,重组率达到98%。文库扩增后,滴度达到4.0×109pfu/ml,插入cDNA平均长度为2.5kb。 构建的人尿道(阴茎)鳞癌上皮cDNA文库具有良好的质量,该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鳞癌抑癌基因及鳞癌特异性表达基因 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辐射诱发唐菖蒲复色花突变体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唐菖蒲品种'新秀'的种球为材料,经不同剂量50Co γ射线诱变后,进行生物学性状观察,并以'新秀'为对照.用AFLP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1)诱变后代出现了广泛变异,并从75 GY剂量组M:代中选出了花瓣呈粉白相间的复色花突变体.(2)突变体的大多数引物扩增产物带型与对照带型差异显著;64种引物中50对引物检测出DNA分子的多态性,产生1 600条清晰谱带,多态性位点112个,多态性13.08%,相似性系数为93%.差异片段主要集中于100~700 bp之间.研究表明,复色花突变体和对照之间的差异与遗传物质的改变相关,其中一些可能与花色形成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24.
力生长因子(mechano-growth factor,MGF)是在成肌细胞中发现的一种对拉伸刺激敏感的生长因子,该生长因子也可能在其他的力效应细胞中由力学刺激产生.通过设计细胞拉伸装置,对成骨细胞施加不同时段的周期性动态拉伸刺激.定量分析mRNA和蛋白质表达显示,周期性拉伸刺激下成骨细胞中的MGF mRNA和蛋白质水平快速提高,mRNA的水平在加载6h达到最高峰,与静态对照组相比提高5倍,而MGF的蛋白表达需要加载12h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2倍,随后二者分别降低,在24h达到本底水平.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验MGF在细胞中的分布发现,MGF具有核分布的特点.因此得出结论,周期性拉伸刺激能刺激成骨细胞快速表达,MGF核分布的特点暗示MGF可能是一种自分泌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25.
新型除草复合肥“稻穗宝”对水稻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草复合肥“稻穗宝”在水稻应用具有省工省时、使用方便和安全等特点,在除草效果、增产方面均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含有同等肥料的苄嘧磺隆及丁草胺和苄嘧磺隆混施,而与含有同等肥料的丁草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6.
为了明确叉角厉蝽 Eocanthecona furcellate (Wolff)对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幼虫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叉角厉蝽不同虫态对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了该蝽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以及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叉角厉蝽3龄若虫、5龄若虫、成虫均可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总体呈现叉角厉蝽低龄若虫捕食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的数量较多,高龄若虫和成虫捕食中间龄期幼虫数量较多的规律;叉角厉蝽3个虫态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2~3龄幼虫的捕食效能(a/Th)最强(214.0)、日最大捕食量(1/Th)最大(256.4头)。不同虫态叉角厉蝽的搜寻效应与草地贪夜蛾密度均呈负相关。建立了叉角厉蝽成虫密度、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干扰反应方程,干扰作用发生后该蝽的平均捕食量和捕食作用率均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释放叉角厉蝽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7.
为筛选出有效的长期预测因子,对江苏通州和江苏淮安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 与褐飞虱前期迁入量连续稳定显著相关的海温区,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72.4%),在时间上主要分布在前两年和前一年(82.7%)。分别分析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当年4-8月上旬各旬降水量、平均温度、当年1-8月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月平均指数之间的两两相关关系,并比较这三者与前期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时空分布的异同。根据对两地的个例分析表明:前一冬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引起当年6月副高面积指数的变化,影响江苏通州当年6月下旬降水,从而影响江苏通州褐飞虱的前期迁入量;前两年春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化引起当年5月副高北界位置的变化,影响江苏淮安当年7月上旬降水,从而影响江苏淮安褐飞虱的前期迁入量。在此基础上,对褐飞虱前期迁入量与太平洋海温场遥相关的可能机制提出“海温→大气环流(副高)→气候→褐飞虱前期迁入"的一般假想模式。  相似文献   
128.
该文选用牛角瓜茎段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方法探索牛角瓜组织培养和种苗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佳外植体表面消毒方法是以0.1%HgCl_2处理7 min,外植体存活率为32.3%;初代培养基为MS+蔗糖30 g·L~(-1)+琼脂3.5 g·L~(-1),培养20 d后形成3~4 cm高的再生芽。增殖培养前期筛选的较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0.05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增殖系数4.6。但在后续的培养过程中发现,牛角瓜组培苗易玻璃化,且随着世代更迭,玻璃化程度加重,到了第四代几乎全部玻璃化。因此在上述增殖培养的基础上,以AgNO_3作为玻璃化抑制剂,筛选出最终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1)+NAA 0.05 mg·L~(-1)+AgNO_31.0 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用此增殖培养基,培养25 d,苗高5~8 cm,增殖系数5.8,玻璃化率低于10%,且连续培养多代,玻璃化率维持在10%以下。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1)+蔗糖20 g·L~(-1)+琼脂3.6 g·L~(-1),培养14 d,生根率98%;将生根苗移栽于70%遮阴度的大棚中,30 d后,苗高20 cm左右,成活率85%。利用该方法可对牛角瓜优良种苗进行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9.
外来入侵新害虫草地贪夜蛾调查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新害虫,目前已入侵我国14个省区500多个县区,对我国玉米等种植业造成严重威胁,加强该虫的监测与防控显得尤为必要而紧迫。本文针对入侵我国的"玉米型"草地贪夜蛾,在成虫数量、田间虫情和作物受害程度3个方面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调查监测方法,可为监测明确该虫入侵虫源、发生数量、危害程度及其动态,确定发生分布区域、预测预报发生期、发生程度等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30.
【目的】从发酵食品材料中筛选出对玉米赤霉烯酮(ZEN)有分解作用的微生物,研究其分解效率及产酶特征并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利用添加ZEN毒素类似物(PL)的固体培养基对25种发酵食品材料进行初筛,获得毒素类似物耐受菌株,经过用ZEN复筛,得到高效分解ZEN的细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培养物残留ZEN,评价菌株对ZEN的分解效率。初步分析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特性。通过微生物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确定该菌的系统分类学地位。【结果】从发酵食品材料中筛选出一株分解ZEN的菌株BF-B-3,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ZEN分解率达62.48%,测定该菌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为160.38、84.51和4.14 U/mL。【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属于饲用微生物,生物安全性高,所分离到的枯草芽孢杆菌疑似株(Bacillus subtilis)BF-B-3菌株,可作为具有分解ZEN功能的益生菌使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