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光合性能是决定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氮肥的合理施用是调控作物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措施.于2016—2017年开展盆栽试验,研究了减氮和施肥方式对甘薯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试验以常规习惯基施氮肥100 kg·hm-2为对照(FP),在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氮20%,同时设置3种氮肥运筹方式:100%基施(JS)、100%移栽后35 d追施(KS)、50%基施+50%移栽后35 d追施(FS).结果表明:与常规基施氮肥100 kg·hm-2相比,减氮条件下氮肥全部基施显著降低了全生育期甘薯光合性能,但追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块根膨大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叶绿素(Chl a+b)含量.不同处理下,PngsCi和Chl a+b均以50%基施+50%追施处理最高.减氮分施处理甘薯块根膨大期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 提高,而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降低.氮肥分施通过提高PSⅡ的光化学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光能的热耗散,提高了甘薯块根膨大期功能叶的光合速率.2个品种不同年际间表现相同.表明氮肥一次性基施或追施均不利于提高甘薯叶片光合性能.减氮20%水平下,50%基施+50%追施可减缓叶片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甘薯的光合生产能力和生物量,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02.
本研究以酸乳为基质,通过测试酸乳酸化速率曲线、脱水收缩敏感性、持水力、水分迁移、质构及流变特性等参数,研究了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与市场常规应用多糖对酸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EPS333在酸乳凝胶过程中较其他几种多糖能明显减缓酸化趋势,后熟及储藏阶段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流动性,改善其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103.
为优化大鲵皮肤黑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探讨大鲵皮肤黑色素组成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酶法和碱溶酸沉法提取大鲵皮肤黑色素,以氢氧化钠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为影响色素提取率因素,优化黑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质谱仪测定黑色素的光谱特性,测定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大鲵皮肤黑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1.5 mol/L、液料比1∶15、提取温度45℃,黑色素提取率达0.65%。大鲵皮肤黑色素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14 nm,由真黑色素和脱黑色素两种色素组成,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0.5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4.17%。大鲵皮肤黑色素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4.
细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体外条件下,以人工发酵培养的细虫草胞外多糖OgE、OgE-F1和OgE-F2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测定其对巨噬细胞的增殖率、代谢MTT活力、NO分泌和吞噬能力的影响,评价细虫草胞外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细虫草多糖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且能促进巨噬细胞代谢MTT活力;在0.2mg/mL^1.0mg/mL浓度范围内,多糖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水平和吞噬能力。本研究表明,细虫草多糖能有效地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活性,潜在地可改善小鼠的先天性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考查白及有效部位在肠道的可吸收成分及其代谢特征。基于在体肠灌流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对收集到的健康SD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胆汁进行分析检测,并结合对照品、质谱碎片信息和Masslynx V4.1工作站中的Single Mass Analysis功能,初步推测吸收和代谢产物的结构式。在大鼠血清和胆汁中,初步鉴定出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α-异丁基苹果酸酯原型产物。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血清和胆汁中,共鉴定出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脱糖后硫酸化代谢产物和二氢菲5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其代谢产物主要生水解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该方法初步探究了白及有效部位在大鼠循环肠灌流液中可吸收成分和代谢特征,为阐释白及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校园植物能反映校园植物多样性水平。为了研究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种子植物属组成的相似性,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等6所位于东北地区的高校中的校园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北方极为常见的两个科:菊科(Aster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研究其属组成的差异性与相似性。结果表明,6所高校校园种子植物属间相似性较高。菊科属的组成在各高校间差异性显著,蔷薇科属的组成在各高校相似性高。校园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与校园面积、校园所处位置相关。本研究旨在为东北乃至其他地区高校校园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研究和其他高校校园植物调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7.
Top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cridum specialist strain CQMa 102 to the locust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results in change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rehalose and glucose in the haemolymph. Micrographs of the locust haemolymph shows Metarhizium anisopliae can effectivly penetrate the external skeleton of locust and after 2 days infection, the hyphae body will appear in the haemolymph of infected insects. The time in decrease of trehalose concentration coincided with that in increase of trehalose-hydrolysing enzyme activity in the haemolymph of the fungus-infected insects. Overlay gel analysis indicated there was considerably more trehalose-hydrolysing activity in the haemolymph of locusts infected by fungus than in controls. A comparable isoform was identified in in vitro culture of the fungus, suggesting a fungal origin for the in vivo enzyme. Haemolymph trehalos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mycosis of locusts by M. anisopliae. 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is fungus may take advantage of competing nutrient utilization against the insect by its trehalose-hydrolyzing enzyme secretion. It may provide fundamental knowledge for fungal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08.
Emerald ash borer (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 (Coleoptera: Buprestidae) is a major stem borer of ash (Fraxinus spp.). It is univoltine in Tianjin, while it is semivolti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both univoltine and semivoltine in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where the majority is univoltine. The longevity of emerald ash borer adults is 17.2 ± 4.6 days (n = 45), eggs 9.0 5:1.1 days (n = 103), univoltine larvae 308 days, semivoltine larvae 673 days, and pupae 61.2 ± 1.6 days (n = 45). It takes about 100 days from the time larvae bore into the phloem to when they complete the pupal cell. In a 10-year-old velvet ash (Fraxinus velutina Tort.) plantation in Tianjin, emerald ash borer preferred to oviposit on the regions of boles from 50-150 cm above ground, accounting for 76.7% of the total girdling. Girdling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tree boles accounted for 43.40% of the total girdling. The emerald ash borer population density is higher at the edge of the 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enter.  相似文献   
109.
简要介绍微生物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化研究现状,着重从高产菌株的筛选、工程菌株的构建、发酵条件及产业化现状等方面论述微生物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研究进展;概述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制备技术,并对发酵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目标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植物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s,nsLTP)是一类多基因家族编码碱性蛋白,负责脂肪酸体外结和与膜之间的磷脂转移,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为止,尚无模式植物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nsLTP家族的研究报导。本研究从全基因组水平对PtrnsLTP家族成员的基因数量、亲缘关系、基因结构、编码蛋白保守基序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trnsLTP家族共由39个基因组成,进化成5个亚家族,其中A亚族含有6个基因、B亚族含有2个、C亚族含有13个、D亚族含有3个、E亚族含有15个。PtrnsLTP家族包含7对旁系同源基因,其中1对大于1,6对Ka/Ks均远小于1,且这6对基因均处于同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上,进化压力的不同导致基因间的功能出现了分化,编码蛋白均含有Motif 1和 Motif 2保守基序。利用qRT-PCR技术并结合杨树转录组数据对PtrnsLTP的组织表达与盐胁迫响应特性研究发现:各家族成员在毛果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经qRT-PCR技术验证后与网站预测结果基本吻合,有11、15和13个成员分别在根、茎和叶中有较高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家族参与了杨树不同组织的生长发育;NaCl胁迫下,该家族39个基因中分别有26个成员在根部、14个成员在叶部表达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32个基因在茎部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结果对于PtrnsLTP家族基因生物学功能的鉴定与盐胁迫响应基因资源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