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Temporal expression of c-kit in spermatogenesis of two grasshopper spec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species of grasshoppers, 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 and Shirakiacris shirakii (I. Bol.), were collected randomly in the Siping area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temporal expression of c-kit protein in four representative stages of spermatogenesis of the two grasshoppers, namely: spermatogonia; primary spermatocyte; secondary spermatocyte; and mature sper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c-kit positive temporal expression at each stage of spermatogenesis, but there were different positive expression levels: (i) weak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kit protein appeared in spermatogonia and the positive granules were thinner; (ii)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kit protein existed in primary spermatocyte and positive granules became biggest among all developmental stages; (iii) c-kit positive expression stayed stronger in secondary spermatocyte while positive granules became thinner; (iv)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kit and thinner positive granules in mature sperm, which distributed on head and tail; (v) the biggest c-kit positive granules had been found massing at the end of spermary; and (vi)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c-kit positive expression existed in spermatogenesis between two species of grasshoppe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kit protein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permatogenesis and even retain the physiological action of sperms and fertilization in grasshoppers.  相似文献   
912.
马尾松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针叶树,不仅为植树造林所需大量苗木开辟了一条快速高效的新途径,是生产优良无性系的捷径,而且也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针叶树品种改良的前提条件。它将在林木种苗产业化和林木良种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叶树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性系育林业的日益重视,针叶树组织培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3]。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及绿化树种,其木材和松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在生产实践中,种子园种子…  相似文献   
913.
基于 rDNA ITS 1序列探讨臂尾轮属轮虫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贤领  席贻龙  胡好远 《动物学报》2006,52(6):1067-1074
本文通过对剪形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十指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双棘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等八种臂尾轮虫rDNAITS 1序列分析,并以西氏晶囊轮虫为外群,使用PAUP和贝叶斯软件分别构建臂尾轮属轮虫系统发生树( MP树、NJ树、ML树和贝叶斯树) ,以探讨臂尾轮属的系统发生关系,并解决其中的一些分类问题。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rDNAITS 1平均序列差异百分比较高,为29 %;海水和淡水臂尾轮虫被明显分为不同的进化枝;除双棘臂尾轮虫外,在淡水臂尾轮虫中具有三对前棘刺且营附着生活的种类与前棘刺少于三对且营浮游生活的种类聚在不同支系中,这与以形态特征为主所进行的系统发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所有的系统树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作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分离出来,裂足臂尾轮虫应归入臂尾轮属。  相似文献   
914.
明确毛白杨叶片膨压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可以为以叶片膨压作为水分亏缺指标指导灌溉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以滴灌条件下的二年生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对充分灌溉(FI)和控水灌溉(CK)的叶片磁力探针压力输出值(Pp)进行了连续监测, 并同步监测了土壤温度(Ts)、土壤水势(Ψs)、液流速率(VSF)和气象因子, 探讨了不同水分处理下毛白杨叶片膨压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不同天气条件下的Pp均呈明显的“昼高夜低”变化规律, 且晴天的峰值宽度最大; 2)标准化相对叶片膨压(ΔPp)与VSF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均呈正相关关系, 都可用二项式函数描述, 决定系数(R 2)从大到小依次是: 晴天(R 2 = 0.87) >阴天(R 2 = 0.72) >雨天(R 2 = 0.31); 3)影响Pp变化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空气相对湿度(RH)以及饱和水汽压差(VPD), 其中PARPp协同变化最一致; 4) ΔPp对不同环境因子均存在时滞效应, 且不同水分处理的时滞圈大小不同; 5)不同水分处理的Pp曲线形状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 毛白杨叶片膨压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 且与晴天液流速率存在高度的协同变化, 有作为水分亏缺诊断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915.
奚耕思  郎东梅 《昆虫知识》2003,40(2):172-175
用孚尔根及甲基绿 -派洛宁组织化学染色法了解北京油葫芦Teleogryllusmitratus(Burmeister)卵子发生各时期阶段中卵内DNA及RNA动态变化规律。在卵子发生的最初阶段 ,核中DNA的合成和复制最活跃 ,以后便慢慢减弱 ;而RNA则在第 2阶段合成最旺盛。在卵子发生各个阶段 ,滤泡细胞中DNA ,RNA均为阳性反应 ,并在卵细胞的卵黄形成期活动旺盛 ,为卵母细胞卵黄蛋白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卵子发生第 4~ 6阶段 ,滤泡细胞开放时期 ,血淋巴内一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滤泡细胞间隙进入卵母细胞内 ,参与卵母细胞的发育和构建。研究表明卵子发生初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和物质构建主要以内源性合成积累为主 ,中后期则有外源性物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916.
茶(Camellia sinensis L.)对铜的吸收与累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东省5个大型茶场中不同土壤背景值的8个茶园进行了土壤及茶(CamelliasinensisL.)树各部位的铜含量分析调查。地处我国南方的广东省茶园,土壤中铜含量在2.39~53.05mg kg之间。有效态铜含量相对较低,仅在0.45~3.17mg kg之间。茶树中各部位铜含量大小依次为枝条>幼叶>根>成熟叶。茶树枝条和幼叶铜含量较高,平均分别达14.5和14.3mg kg,远高于成熟叶铜含量水平(9.7mg kg)。而同时期相应茶场的茶叶制成品铜含量则较幼叶(一芽两叶)铜的含量高。土壤中的总钾、有效磷和总铜等都对茶树各部位铜的累积产生较大影响,但只有土壤有效磷含量对铜在茶树体内向枝条部分的转移和累积影响达显著程度,枝条铜含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相关系数r=-0.74,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17.
龙眼果皮形态结构比较观察及其与果实耐贮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河通  席玙芳  陈绍军  陈锦权 《广西植物》2002,22(5):413-413,424,T004
比较了福建省 1 0个主栽龙眼品种果实的果皮形态和结构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在果皮厚度、外果皮表面颜色、龟状纹、放射线、瘤状突、刺毛、外果皮皮孔、周皮层厚度、栓质层厚度和连续性、中果皮薄壁组织细胞排列、石细胞大小、含量、排列和分布 ,维管束发达状况、排列和分布 ,内果皮表皮细胞排列和角蜡质层厚度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风梨味、东壁、油潭本、乌龙岭、红核子、蕉眼龙眼果皮厚 ,外果皮表面瘤状突和剌毛多 ,外果皮周皮层、栓质层厚且连续性好 ,中果皮石细胞 (团 )含量多且排列紧密 ,分布在中果皮外侧且在中果皮中所占比例大 ,维管束发达且排列有序 ,内果皮角蜡质层厚 ;这些品种果实耐贮运、抗病性强。而水涨、赤壳、福眼、普明庵龙眼果皮薄 ,外果皮周皮层薄、栓质层不发达 ,中果皮石细胞 (团 )含量少、分布分散 ,维管束不发达 ,薄壁组织细胞胞间隙大 ,皮孔间隙大、皮孔通道与中果皮组织细胞间隙相通 ;这些品种的果实不耐贮运、抗病性弱。讨论了龙眼外果皮表面主色为褐色和内果皮比外果皮更容易褐变的解剖学原因及龙眼果皮形态结构与果实耐贮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8.
P21Waf1/Cip1 is a potent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As a downstream mediator of p53, p21Waf1/cip1involves in cell cycle arrest,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Previous studies in human cells provided evidencefor a link between p21Waf1/cip1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While in murine cells, the role of p21Waf1/Cip1is indefinite. We explored this issue using NIH3T3 cells with inducible p21Waf1/cip1 expression. Induc-tion of p21Waf1/Cip1 triggered G1 growth arrest, and NIH3T3-p21 cells exhibited morphologic features,such as enlarged and flattened cellular shape, specific to the senescence phenotype. We also showed thatp21Waf1/Cip1-transduced NIH3T3 cells expressedβ-galactosidase activity at pH 6.0, which is known to bea marker of senescenc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21Waf1/cipx can also induce senescence-like changes inmurine cells.  相似文献   
919.
采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和雌体年龄对萼花臂尾轮虫混交雌体形成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轮虫孤雌生殖累积世代数和增加,各代中的总混交雌体百分率呈减小的趋势,年轮的雌体可产生较多的混交雌体,非混交雌体所产后代中的总混交雌体百分率具有随其祖母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孤雌生殖的累积世代数对轮对轮虫非混交雌体的平均产卵量无显著的影响,非混交雌体的年龄对其报代的平均产卵量亦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0.
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种群增长和休眠卵产量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席贻龙  曹明  黄祥飞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49-1654
利用种群指数增长和Logistic增长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发生的频率,后代中的混交雌体发率对种群增长和休眠卵产量的影响。在所模拟的参数范围内,随有性生殖发生频率由100%减小到20%,获得了大休眠卵产量所需的混交雌体百分率由9%增大到69%,随密度制约作用的增大(环境容纳量K值由1000减小到100),该混交雌体百分率由18%增大到69%,休眠卵产量由1072.10降低至133.67,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与获得最大休眠卵产量所需的混交雌体百分率间呈曲线相关。当有性生殖发生得越频繁,种群增长所受的密度制约作用较小时,后代中10%-30%的个体为混交雌体时的种群中休眠卵产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