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42篇
  20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应用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设施西瓜授粉,对其高温条件下的授粉行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种蜜蜂的授粉行为相似,但在访花时间、访花间隔、访花频率和采集专一性等行为上存在差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棚内活动时间分别为5.54 h和5.50 h,与西瓜开花时间基本重合;意大利蜜蜂的单花访花时间3.03±0.17 s比中华蜜蜂的访花时间2.66±0.15 s长,而访花间隔3.22±0.24 s显著低于中华蜜蜂的4.07±0.30 s,访花频率9.53±0.38朵/min显著高于中华蜜蜂的8.09±0.29朵/min。中华蜜蜂在5∶00-7∶00、7∶00-9∶00、9∶00-11∶00采集花粉中西瓜花粉的比例分别为11.03%、13.31%和12.62%,意大利蜜蜂在相应时间段采集花粉中西瓜花粉的比例分别为54.31%、55.97%和32.32%,差异显著。本研究认为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都能高效地完成设施西瓜的授粉任务,而且意大利蜜蜂在西瓜授粉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2.
乙型肝炎病毒蛋白对纤维介素基因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介素基因(fgl2)在人和小鼠的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编码蛋白对人纤维介素基因(hfgl2)的激活作用, 构建了HBV编码蛋白C、 S和X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HBc、pcDNA-HBs和pcDNA-HBx, 分别与hfgl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β半乳糖苷酶基因质粒(βGal )共转染到CHO细胞和HepG2 细胞,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记方法(Western blotting)鉴定病毒蛋白的表达.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及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活性, 反映病毒蛋白对hfgl2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结果显示, 转染了真核表达质粒的细胞均能瞬时表达相应的肝炎病毒蛋白, 在CHO细胞, 转染pcDNA-HB组和pcDNA-HBx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5.4和6倍, 在hepG2细胞, 转染pcDNA-HBc组和pcDNA-HBx组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是对照组的8.7和11倍.研究表明, CHO和HepG2细胞中表达的HBV C蛋白和X蛋白均具有激活hfgl2的功能, 而S蛋白则不能激活.进一步揭示了HBV病毒蛋白与宿主基因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3.
人CD34~ 造血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重建长期造血与免疫学功能的独特体细胞。为系统探索CD34~ 造血细胞的形态、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特征,新近我们设计组合并建立了CIMS-100-FACS 440无菌二次分选术,可使所获CD34~ 造血细胞的纯度达100%。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Cambri-dge Quantimet 97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下的CD34~ 造血细胞进行了体视学方面的某些探讨,进一步从三维结构信息中深刻揭示CD34~ 造血细胞的形态计量学特征。经扫描→模数转换←阴影校正→图像暂存←统计分析等检测,结果表明:CD34~ 造血细胞的直径3.490—6.741μm,周长11.776—26.240μm,面积9.565—35.686μm~2,形状因子1.048—1.840,核浆比0.58—0.72,平均光密度0.17675—0.65100,积分光密度2717.217—9870.643。由此可见CD34~ 造血细胞的确为非均一细胞群,这可能与CD34~ 造血细胞的功能亚群与分化阶段密切相关。据我们所知,这是国际上首次有关人CD34~ 造血细胞体视学特征的报道。  相似文献   
54.
55.
以三叶木通花蕾为材料,采用RT-PCR、3-′RACE方法克隆了三叶木通花粉前纤维蛋白基因,命名为Atf-Pro(GenBank登录号GQ478584)。结果表明:AtfPro的cDNA全长735 bp、阅读框393 bp、编码131个氨基酸,有1个342 bp的3′端非翻译区。预测分子量约为14.081 kD,等电点4.74。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发现,AtfPro基因属于植物花粉profilin基因家族的新成员。RT-PCR定性分析表明,AtfPro基因在三叶木通花蕾、花药、雌花花瓣和柱头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幼叶、茎尖、根尖组织中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时期从花序分化发育开始到开花散粉结束。  相似文献   
56.
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郗敏  吕宪国  刘红玉 《生态学杂志》2005,24(12):1471-1476
人工沟渠主要指以排水和灌溉为目的人工挖掘的水道.人工沟渠作为排水和引水的廊道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人工沟渠这种景观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文效应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生态环境效应.在整个降雨期间或之后,观察显示出沟渠对出口径流的贡献:一些沟渠收集和向河流输送水;另一些沟渠收集水但是减慢了水流的速度.本文从水文效应、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及其生境的影响到对生态环境整体影响方面总结了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发挥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7.
在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背景下,如何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基于我国1963—2016年粗钢产量,采用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编制方法,建立了钢渣碳汇核算方法,核算了我国1963—2016年钢渣碳汇量,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1963—2016年间,我国钢渣的年碳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3.75×103 t C增加至1359.32×103 t C.1963—2016年间我国钢渣累积碳汇量为15×106 t C,钢渣碳汇的总不确定性约为±30.4%.钢渣年碳汇量由当年产钢渣碳汇量和历年产钢渣碳汇量两部分组成.由于钢渣结构致密,年碳化速率较小,导致1963—2016年间当年产钢渣碳汇量较小,占钢渣碳汇总量的37%;历年产钢渣碳汇量较大,占钢渣碳汇总量的63%.虽然钢渣年碳汇量不大,但长期累积碳汇量非常可观,其碳汇作用不容忽视.今后研究应细化不同环境条件下钢渣碳化速率,降低钢渣碳汇核算的不确定性;推动以钢渣为原材料的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发展,增加有效碳汇,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8.
柽柳(Tamarix chinensis)沙包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殊的生物地貌景观, 对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选取且末、阿拉尔、策勒、塔中4个典型区域的柽柳沙包为研究对象, 对柽柳沙包0-500 cm土壤垂直剖面进行采样, 测定土壤pH值、枯落物含量、电导率及HCO3 -、Cl -、SO4 2-、Ca 2+、Mg 2+、K +、Na +含量, 分析柽柳沙包中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从且末、阿拉尔、策勒到塔中, 土壤pH值总体呈升高趋势, 土壤电导率及Na +、Ca 2+、Mg 2+、SO4 2-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 K +、Cl -、HCO3 -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2)盐分在4个样区的垂直分布主要表现为: 且末和策勒样区柽柳沙包的土壤盐分呈表层聚集现象; 阿拉尔和塔中样区柽柳沙包的土壤盐分呈深层聚集现象。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土壤pH值总体呈升高的趋势, 土壤枯落物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 土壤电导率在且末和策勒样区总体呈降低趋势, 阿拉尔样区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而塔中样区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3)根据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且末样区土壤枯落物含量、SO4 2-、Na +、K +为影响土壤盐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且土壤盐分以硫酸盐为主; 阿拉尔样区影响土壤盐分组成的主要因子为Cl -、Na +; 策勒样区为Cl -、K +、Na +; 塔中样区为Cl -、Na +、Ca 2+、SO4 2-, 且土壤盐分均以氯化物为主。综合分析表明, 不同区域柽柳沙包中土壤盐分存在空间变异性, 柽柳沙包土壤盐分的变化与干旱沙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地表风蚀强度、地下水埋深、土壤中枯落物及柽柳的生物积盐效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是影响不同区域土壤盐分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9.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new species is a central goal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Diverging lineages often evolve highly heterogeneous patterns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We investigated evolutionary processes governing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hybridizing campions Silene dioica (L.) Clairv. and S. latifolia Poiret. Demographic modelling indicated that the two species diverged with gene flow. The best‐supported scenario with heterogeneity in both migration rate and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suggested that a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loci evolved without gene flow. Differentiation (F ST) and sequence divergence (d XY) were correlated and both tended to peak in the middle of most linkage groups, consistent with reduced gene flow at highly differentiated loci. Highly differentiated loci further exhibited signatures of selection. In between‐species population pairs, isolation by distance was stronger for genomic regions with low between‐species differentiation than for highly differentiated regions that may contain barrier loci. Moreover, differentiation landscapes within and between species were only weakly correlated, suggesting that linked selection due to shared recombination and gene density landscapes is not the dominant determinant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these lineages. Instea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ivergent selection shaped the genomic landscape of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two Silene species,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for speciation in the face of gene flow.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祁连山野生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MS、NMR和电子圆二色谱 (ECD)等方法确定了化学结构,其中有4个为聚炔类化合物。化合物1作为天然产物系首次报道,其相绝对构型是通过比较ECD的方法确定。对所得聚炔类化合物应用细胞模型进行抗氧化活性(CAA)指标检测,化合物1-4均呈现一定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EC50为(24.73±6.12)μmol/L。聚炔类化合物1-4为荷叶离褶伞首次报道成分,可作为祁连山野生荷叶离褶伞HPLC-DAD化学表征参考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