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6篇
  免费   881篇
  国内免费   1008篇
  1115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847篇
  2011年   815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下辽河平原降雨中氮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了解降雨中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2004-2006年下辽河平原连续3年定位收集的降雨观测资料与历史资料.结果表明:降雨中氮输入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最高,这主要与降雨量及空气中NH4 -N浓度变化有关;降雨中DON量与NO3--N含量相当,均接近24%,是雨水中氮的重要组分;与1985年相比,近3年降雨输入到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年氮通量已有较大提高,降雨较多的2005年输入的无机氮量更是20年前的2倍以上;2004-2006年随降雨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氮平均占可利用肥料氮的28.3%,对农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2.
荷叶铁线蕨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荷叶铁线蕨(Adiantumreniformevar. sinense)为我国特有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目前仅分布于重庆的少数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该种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本研究利用等位酶标记检测了荷叶铁线蕨 6个自然居群共 136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了 5个酶系统的 14个位点,获得了 7个多态位点。结果表明:与其他蕨类植物相比,荷叶铁线蕨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平均每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 1. 77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 0. 441,期望杂合度(He)为 0. 199,观察杂合度 (Ho)为 0. 235。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也很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 1. 49%,而 98. 5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部。采用Hardy Wein berg平衡和固定指数F对荷叶铁线蕨的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种群可能是以配子体间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体系。导致荷叶铁线蕨濒危的主要原因是生境的破坏以及过度开采所导致的生境片断化使其居群变小、近交率加大、遗传变异趋低,降低了其生存以及进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73.
植物铝离子胁迫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性土壤上,植物的生长受到很大的抑制,铝对植物的毒害是最主要的问题。为了揭示植物铝离子胁迫反应及其耐铝性的机理,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喜人的进展。根据前人研究,对植物铝离子胁迫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在试验材料的处理方面介绍了大田栽培、室外盆栽、室内盆栽、营养液栽培等方法;在耐铝性鉴定方面介绍了受害症状、根相对伸长率等直接鉴定法和化学染色、有机酸分泌量等间接鉴定法;在铝离子胁迫基因研究方面,介绍了基因定位技术、基因差异表达研究技术、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技术及转基因技术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长时间左心辅助循环成功经验进行探讨。方法:于2002年7月9日对一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加二尖瓣置换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的患者施行左心辅助,共23小时40分,抢救成功。结论:左心辅助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和可信的救治衰竭心脏的方法,其成功应用有以下4要素:应用时机和病人选择、装置的选择及其表现、操作左心辅助医生对左心辅助理论的理解和对临床情况的判断力、左心辅助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5.
Vitamin D deficiency has been epidemiologically linked to Alzheimer''s disease (AD) and other dementias, but no interventional studies have proved causality. Our previous work revealed that the genomic vitamin D receptor (VDR) is already converted into a non‐genomic signaling pathway by forming a complex with p53 in the AD brain. Here, we extend our previous work to assess whether it is beneficial to supplement AD mice and humans with vitamin D. Intriguingly, we first observed that APP/PS1 mice fed a vitamin D‐sufficient diet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serum vitamin D, suggesting its deficiency may be a consequence not a cause of AD. Moreover, supplementation of vitamin D led to increased Aβ deposition and exacerbated AD. Mechanistically,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did not rescue the genomic VDR/RXR complex but instead enhanced the non‐genomic VDR/p53 complex in AD brains. Consistently, our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also showed that dementia‐free older adults (n = 14,648) taking vitamin D3 supplements for over 146 days/year were 1.8 times more likely to develop dementia than those not taking the supplements. Among those with pre‐existing dementia (n = 980), those taking vitamin D3 supplements for over 146 days/year had 2.17 times the risk of mortality than those not taking the supplements. Collectively, these animal model and human cohort studies caution against prolonged use of vitamin D by AD patients.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代谢物的失衡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发展使研究AD周围代谢的特征性变化成为可能。有研究表明,血清色氨酸(tryptophan,Trp)、酪氨酸 (tyrosine,Tyr)水平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AD相关。本文拟进一步阐明MCI和AD中色氨酸、酪氨酸水平的特征。方法 将来自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1(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1,ADNI-1)队列的765位参与者,分为认知正常(cognitive normal,CN,n=207)、稳定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stabl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sMCI,n=201)、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progressiv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pMCI,n=171)和AD所致痴呆(n=186)。分析血清色氨酸、酪氨酸对MCI、AD是否具有诊断价值。分析在不同诊断组中,血清色氨酸、酪氨酸分别与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脑结构、脑代谢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CN组相比,sMCI、pMCI、AD组血清色氨酸水平偏低。pMCI组、AD组血清酪氨酸水平显著低于CN组。血清色氨酸对pMCI、AD有诊断价值。血清酪氨酸仅对AD有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色氨酸、酪氨酸有助于AD的早期诊断。色氨酸、酪氨酸的检测可以为AD的病理学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血清色氨酸、酪氨酸与AD核心标志物、认知功能、脑结构、脑代谢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故血清色氨酸、酪氨酸可能不是AD较好的外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7.
The practical use of Zn metal anodes in aqueous zinc batteries is impeded by the growth of dendrites, anode corros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aqueous electrolytes. In this study, a simple, energy-efficient, and scalable approach is reported to mitigate these detrimental issues effectively. Using 1-hexanethiol (HT), a hydrophobic self-assembled mercaptan layer (SAML) with a highly ordered structure is in situ cre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Zn anode. This ultrathin interfacial structure guides uniform Zn deposition and shields the Zn anode from water and oxygen-induced corrosion, thus effectively inhibiting dendrite formation and side reactions. Consequently, the HT-Zn electrode showcases impressive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and reversibility, and the as-assembled HT-Zn||I2 full cell delivers increased specific capacity (from 112 to 155 mAh g−1 at 1 A g−1) and ultra-stable cyclability (zero capacity decay during the extended 1500 cycles at 4 A g−1).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simple and scalable method, a large-sized pouch cell is prepared, which can be stably operated for 1000 cycles with a capacity decay of merely 0.0098% per cycle and Coulombic efficiency exceeding 99.1%. The presented SAML strateg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queous zinc batteries.  相似文献   
78.
79.
红松针叶的凋落及其分解速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代力民  徐振邦  张扬建  陈华 《生态学报》2001,21(8):1296-1300
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针叶凋落情况及其分解过程进行研究,表明,红松针叶一般可存活3-4a,调查中存活的为6a。红松叶的寿命与光照密度相关,在针中密集及透光不足的地方针叶寿命较短。红松针叶凋落后,在林地上分解较快,一般4a后其干重保持率为16.6%。模拟实验证明,红松针叶的分解率与海拔和植被类型密切相关。在海拔低的红松阔叶林下,因气温高,分解较快;在海拔较高的云冷杉红松林和岳桦林中分解速度变慢,在高山苔原带分解最慢。  相似文献   
80.
赵华  邵广达  高文鑫  顾彪 《植物学报》2020,55(2):182-191
基因瞬时表达是植物中研究目标基因功能的常用手段。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 相比原生质体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异源表达技术, 利用粒子轰击进行基因瞬时表达一直鲜有报道。其主要原因是拟南芥叶型相对较小、基因枪操作相对烦琐以及基因表达效率差异较大。该研究通过优化双管基因枪系统, 在营养生长旺盛的拟南芥莲座叶中实现GFPGUS基因高效表达。同时, 通过GUS报告基因明确了坏死诱导因子BAX、Avh238和ATR13/Rpp13激发拟南芥细胞坏死的表型。但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明显诱导细胞坏死的Avrblb1/RB基因对, 在拟南芥中却丧失了诱导细胞坏死的活性。由于双管基因枪系统每次轰击时设置平行对照, 可有效降低转化实验中的样本变异度, 为拟南芥及其突变体研究中准确评价基因功能和高通量筛选目标基因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