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2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6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359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反义RNA是否对人淋巴瘤细胞Jurkat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含反义R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odc用脂质体转染Jurkat细胞,G418筛选ODC表达抑制的细胞株,MTS法分析细胞增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ODC蛋白表达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ODC mRN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DNA片段化分析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成功获得ODC表达抑制的淋巴瘤细胞株J/o,ODC反义RNA转染细胞后,引起Jurkat细胞生长缓慢和S/G2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对抗癌药物DFMO敏感性显著增加。由此证明,ODC反义RNA能抑制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的生长,具有治疗人白血病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2.
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成脂分化前后超微结构及其机械性能的变化,以期进一步了解hAMSCs在体外成脂分化的过程。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情况,油红O染色检测hAMSCs成脂分化情况,原子力显微镜观察(AFM)分化前后超微结构及机械性能的变化等。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34,CD45,HLA-DR,呈阴性表达,CD29,CD90呈阳性表达;油红O染色可见脂肪细胞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圆性红色脂肪滴;AFM观察诱导后的hAMSCs表面有脂滴状的颗粒,粘弹力增大,硬度减小。运用AFM可以清晰观察到诱导前后形貌及机械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983.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位点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抗原位点的分子特征,选取GenBank中22株TGEV分离株,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抗原位点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分离株的A和C位点高度保守,B和D位点则有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984.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漂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可能带来环境安全性问题。利用农杆菌介导,把hpt基因转化水稻品种,通过后代筛选,以稳定遗传的含单拷贝转化株系为转基因花粉供体材料,研究转基因水稻向非转基因水稻不育系和常规稻(花粉受体)的外源基因漂移频率。结果表明,相邻种植时转基因水稻向雄性不育系品种的漂移频率为31.74%。随距离的增加漂移频率明显下降,在26m处仍能够检测到含外源基因个体的存在,并且在距离4m处出现一个漂移频率的升高;转基因水稻向常规品种的漂移频率则明显低于不育系,一般在2.0%以下,随距离的增加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8m处开始无法检测到含外源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985.
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冻蛋白是一类与冰晶有亲合力,能够与冰晶结合并抑制冰晶生长的蛋白或糖蛋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已经分别从鱼类、昆虫、植物、真菌和细菌中发现多种抗冻蛋白。其中已知鱼类抗冻蛋白有5种,也是研究最详细的。但是,近几年来发现昆虫抗冻蛋白活性普遍比较高,因此受到研究人员重视,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讨论昆虫抗冻蛋白的结构特点、抗冻活性、作用机制和应用,并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以期望对昆虫抗冻蛋白的研究进行比较系统化的整理。  相似文献   
986.
甘蔗品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我们利用17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分析了来自13个国家共20个地区的1,160份甘蔗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遗传结构和遗传距离等。结果表明: 5个数量性状在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的变异系数值(CV)变化较大, 说明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的数量遗传变异有较大差异, 其中来自海南的品种其群体遗传变异最丰富。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明, 来自美国的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 其次为中国台湾, 第三为澳大利亚, 说明上述3个地区的甘蔗种质创新比较活跃, 在遗传育种中使用了更多表型性状多样化的亲本。不同来源地品种其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显示甘蔗品种群体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来源地内部, 且不同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各来源地品种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在0.0261–0.2945之间, 其中以福建和广东的品种最为相似, 其次为古巴和美国、广西和云南、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江西和四川、巴西和法国, 说明上述地区在杂交亲本的选择上比较相近。鉴于此, 在遗传育种中应加大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品种材料并尽量避免选择同一组的品种相互杂交, 同时对于与其他来源地品种群体遗传距离较远的墨西哥品种群体在亲本选配时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87.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为揭示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太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为期两周年的季度调查。30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7纲19科40种, 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较大, 平均密度高值出现在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 主要为寡毛纲颤蚓类; 平均生物量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西湖区、东太湖和东部湖湾, 主要为软体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河蚓(Rhyacodrilus sinicus)、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是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30个采样点分成3组, 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各聚类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东太湖和东部湖湾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 优势种为腹足纲螺类; 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多样性最低、密度最高, 霍甫水丝蚓和中华河蚓在该区占据绝对优势; 贡湖湾、湖心和西湖区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 其优势种为河蚬。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决定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88.
黄芩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片法,对黄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芩的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在终变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可形成9个二价体,后期Ⅰ染色体以9∶9的方式向细胞两极分离,其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在少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观察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等异常行为;其花粉粒育性为76.49%。黄芩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核型公式为K(2n)=2X=18=16m+2 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 s+4M1+3M2+1L,其核型为"1A"型。  相似文献   
989.
990.
DNA double strand break (DSB) repair by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 is initiated by DSB detection by Ku70/80 (Ku) and 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DNA-PKcs) recruitment, which promotes pathway progression through poorly defined mechanisms. Here, Ku and DNA-PKcs solution structures alone and in complex with DNA, defined by x-ray scattering, reveal major structural reorganizations that choreograph NHEJ initiation. The Ku80 C-terminal region forms a flexible arm that extends from the DNA-binding core to recruit and retain DNA-PKcs at DSBs. Furthermore, Ku- and DNA-promoted assembly of a DNA-PKcs dimer facilitates trans-autophosphorylation at the DSB. The resulting site-specific autophosphorylation induces a large conformational change that opens DNA-PKcs and promotes its release from DNA ends. These results show how protein and DNA interactions initiate large Ku and DNA-PKcs rearrangements to control DNA-PK biological functions as a macromolecular machine orchestrating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of the initial NHEJ complex on 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