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80篇
  免费   8483篇
  国内免费   7398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1047篇
  2022年   1933篇
  2021年   4543篇
  2020年   3117篇
  2019年   3772篇
  2018年   3732篇
  2017年   2712篇
  2016年   3709篇
  2015年   5722篇
  2014年   6652篇
  2013年   7300篇
  2012年   8539篇
  2011年   7881篇
  2010年   4818篇
  2009年   4242篇
  2008年   5121篇
  2007年   4536篇
  2006年   3943篇
  2005年   3344篇
  2004年   2961篇
  2003年   2626篇
  2002年   2326篇
  2001年   1958篇
  2000年   1870篇
  1999年   1731篇
  1998年   1024篇
  1997年   943篇
  1996年   934篇
  1995年   855篇
  1994年   769篇
  1993年   613篇
  1992年   884篇
  1991年   711篇
  1990年   649篇
  1989年   590篇
  1988年   458篇
  1987年   386篇
  1986年   359篇
  1985年   314篇
  1984年   234篇
  1983年   215篇
  1982年   129篇
  1981年   129篇
  1980年   91篇
  1979年   153篇
  1978年   85篇
  1977年   97篇
  1975年   113篇
  1974年   1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优质水果资源的分布与适宜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农业部在80年代两次组织评选出的全国189个优质水果产地的生态环境资料,用微型电子计算机系统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柑桔、苹果和梨优质产品的构成比例、产区分布地域及其适宜的环境指标和主栽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果树良种区域化栽培与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我国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F(ab′)2-ELISA和ISEM实验,结合病毒粒子长度测定,报道了江苏省如东县农科所大麦黄花病毒源(吕种盐辐矮早3)中除存在大麦花花叶病毒(BaYMV)外,还复合感染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这是我国BaMMV的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用克隆的HCMV AD169株DNA片段,制备了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建立了检测临床脐带血、尿标本中HCMV DNA的核酸探针杂交方法。该探针可测出100pg同源DNA,不与人胚肺细胞、Hep-2细胞DNA以及其他疱疹病毒的DNA发生反应。用核酸杂交方法检测了30份脐带血标本,有11例阳性,阳性率为33%。10例孕妇尿标本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30%。检测结果表明:我们建立的生物素标记的HCMV DNA探针的点杂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比分离病毒法更迅速,可用于HCMV感染的临床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在冰冻和石蜡切片上,对24例不同胎龄的胎儿肝比较研究了肝内 AFP~+细胞数量及其与 T,B 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AFP 仅分布于肝细胞内,其他细胞阴性。不同胎龄的肝脏,AFP 的染色强度和阳性率不同。17周前的胎肝,AFP~+细胞最多以后逐渐减少。出生前的肝脏内只有少数 AFP~+细胞。AFP~+细胞的多少与 B 细胞分化发育无多大关系,但与 T 细胞似乎关系密切,两者呈负相关,即 AFP~+细胞多时,T 细胞很少,AFP~+减少时,T 细胞增加,提示 AFP 对 T 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证明 B 细胞在胎肝内受 T 细胞的影响不大,主要依赖于肝脏的微环境。另外对 AFP 的生物学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21科41种(变种)植物叶片几丁质酶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州地区常见的21科41种(变种)植物叶片几丁质酶系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有受试植物都具有几丁质酶活性。几丁质酶不仅存在于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中,而且也存在于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中。几丁质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蕹菜、葱、蕨类植物、蒜、茄科植物、玉米、菜豆、番木瓜等。植物一般都具有两种几丁质酶:外切酶和内切酶。几丁质外切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蕨类植物、葱、茄科植物等。几丁质内切酶活性及比活性均较高的有蕹菜、裸子植物等。不同植物几丁质外切酶与内切酶的比例相差较大。有些植物的几丁质酶系以外切酶为主,如茄科植物、大部分豆科植物、番木瓜等;有些植物以内切酶为主,如裸子植物、伞形科植物、蕹菜等;有些植物的外切酶与内切酶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996.

Background

The treat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 is a challenge for those who cannot use amoxicilli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radication rate and adverse effects of vonoprazan and tetracycline dual therapy as first-line and rescue treatment regimens used in special populations with penicillin allergy or failed in previous amoxicillin-containing therapies.

Design

Patients enrolled were those who were H. pylori-positive with selected conditions: (1) allergic to penicillin, either naïve to treatment or had failed before; or (2) failed in previous amoxicillin-containing therapies. All enrolled patients accepted 14-day vonoprazan and tetracycline dual therapy (VT dual therapy) as follows: vonoprazan (20 mg b.i.d.) and tetracycline (500 mg t.i.d. [body weight < 70 kg] or 500 mg q.i.d. [body weight ≥ 70 kg]). H. pylori status was evaluated by 13C-urease breath test 6 weeks after treatment. All adverse effects were recorded. Some patients underwent bacterial culture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ing.

Result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ere enrolled; 18 of them received VT dual 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44 patients received VT dual therapy as rescue treatment. Overall, 58 of 62 patients achieved successful eradication (93.5%), while all involved (100%,18/18) succeeded in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group and 40 cases (90.9%, 40/44) succeeded in the rescue treatment group. Sixty-one (61/62, 98.4%) patients completed the whole course of treatment. Adverse events occurred in 6 patients (6/62, 9.7%), while one patient quit because of skin rash. All adverse effects were mild and relieved spontaneously after H. pylori treatment. Five patients achieved successful H. pylori culture, and all strains isolated were sensitive to tetracycline.

Conclus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H. pylori infection in special populations with penicillin allergy or failed in previous amoxicillin-containing therapies, a 14-day vonoprazan and tetracycline dual therapy was effective and safe as first-line and rescue treatment in our study. Further study is warranted to verify its efficacy, especially for those who cannot use amoxicillin.  相似文献   
997.
低温对氯化钠胁迫下蓝藻固氮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加剧氯化钠对蓝藻固氮的抑制,营养液中氯化钠浓度增高时,抑制程度更甚.能源受限(暗处理和加抑制剂时的光合受抑,N_2和Ar的厌氧下呼吸代谢受阻)和氧下固氮酶受到伤害时,低温处理使氯化钠对蓝藻固氮的抑制进一步加剧.在能源和还原剂供应,合成固氨酶蛋白的物质基础(如CO_2和N_2的加合).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的条件得到改善和保证,以及供应CO_2、外源蔗糖和氮氧加合时,低温加剧氯化钠对蓝藻固氮的抑制程度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粤油 116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材料,对不同处理种子的除子叶“种胚”(以下简称“种胚”)的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花生种子活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其“种胚”内出现一种新蛋白质( pI6.2、MW 10 KD),随种子老化程度加深,含量逐渐增多.我们认为该蛋白质与花生种子老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该种子老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9.
低温加剧氯化钠对蓝藻固氮的抑制,营养液中氯化钠浓度增高时,抑制程度更甚.能源受限(暗处理和加抑制剂时的光合受抑,N_2和Ar的厌氧下呼吸代谢受阻)和氧下固氮酶受到伤害时,低温处理使氯化钠对蓝藻固氮的抑制进一步加剧.在能源和还原剂供应,合成固氨酶蛋白的物质基础(如CO_2和N_2的加合).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的条件得到改善和保证,以及供应CO_2、外源蔗糖和氮氧加合时,低温加剧氯化钠对蓝藻固氮的抑制程度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1000.
福州地区桑白蚧发生动态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白蚧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越冬代(第4代)一雌虫产卵量多的达278粒.少的36粒,平均171粒,比第2代产卵量多2.6倍.比第3代多4.5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在2龄幼蚧高峰期,用25%扑虱灵可温性粉剂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和95%机油乳剂50—1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用25%扑虱是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酒幼蚕触杀试验和喷洒桑叶喂蚕胃毒试验结果.对幼蚕安全.用扑虱灵防治桑树上的桑白蚧,对养蚕业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