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7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488篇
  61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21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4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耐害补偿反应可归纳为三种动态类型:1)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2)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3)超越——完全——不足补偿动态反应型。其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应用可优化棉花病虫害综防决策.以研究害虫防治决策为例,剖析了利用害虫自然种群,人为改变害虫自然种群、人为地接放一定虫量与人工损害模拟等不同测定棉花耐害补偿能力方法的利弊。并探讨改进措施.分析论述了不同量化棉花耐害补偿能力的方法,并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的建立及其意义作了探讨.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描标在棉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可用于指导防治决策或直接用于防治决策,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就棉花耐害补偿临界指标及其应用的研究方向及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SnRK2基因对植物的逆境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以马铃薯‘陇薯3号’(Solanum tuberosum)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从马铃薯试管苗中克隆得到1个SnRK2.1基因cDNA,命名为StSnRK2.1,提交GenBank注册,注册号为JX28091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7.77 kD,等电点为5.37,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α-螺旋42.39%,延伸链16.42%,β-折叠7.46%,无规卷曲33.73%,具有疏水性,为膜内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该基因出现在细胞质及微体中的可能性较大。肽链可能有7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2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以及3处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因此推测该基因在植物抗逆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利用SPT3的定向进化提高工业酿酒酵母乙醇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转录因子的定向进化可对多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有效的代谢工程改造。本研究对酿酒酵母负责胁迫相关基因转录的SAGA复合体成分SPT3编码基因进行易错PCR随机突变,并研究了SPT3的定向进化对酿酒酵母乙醇耐性的影响。将SPT3的易错PCR产物连接改造的pYES2.0表达载体并转化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126,构建了突变体文库。通过筛选在高浓度乙醇中耐受性提高的突变株,获得了一株在10%(V/V)乙醇中生长较好的突变株M25。该突变株利用125g/L的葡萄糖进行乙醇发酵时,终点乙醇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了11.7%。由此表明,SPT3是对酿酒酵母乙醇耐性进行代谢工程改造的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54.
55.
56.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术、电镜多糖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壁荧光染色以及香豆素抑制细胞壁再生等方法,对细叶黄芪(Astragalusm elilotoides var.tenuis)叶肉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及其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24 小时的原生质体表面产生一些突起小泡,有时可见少量纤维组分的形成。培养3 天时这种纤维组分明显增多。至5 天时可清楚看到再生壁是由纤维和颗粒构成。六亚甲四胺银染色证明它们都是由多糖组分组成的。另外,培养36 小时的原生质体有相互粘连的现象。电镜观察、荧光染色及香豆素处理的研究表明粘连与再生壁的形成有关。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对原生质体再生壁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Squalene epoxidase (SE) catalyzes the conversion of squalene to (3S)-2,3-oxidosqualene. Photolabeling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were performed on recombinant rat SE (rrSE)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location of the substrate-binding site and the roles of key residues in catalysis. Truncated 50-kDa rrSE was purified and photoaffinity labeled by competitive SE inhibitor (Ki=18.4 microM), [(3)H]TNSA-Dza. An 8-kDa CNBr/BNPS-skatole peptide was purified and the first 24 amino acids were sequenced by Edman degradation. The sequence PASFLPPSSVNKRGVLLLGDAYNL corresponded to residues 388-411 of the full-length rat SE. Three nucleophilic residues (Lys-399, Arg-400, and Asp-407) were labeled by [(3)H]TNSA-Dza. Triple mutants were prepared in which bulky groups were used to replace the labeled charged residues. Purified mutant enzymes showed lower enzymatic activity and reduced photoaffinity labeling by [(3)H]TNSA-Dza. This constitutes the first evidence as to the identity of the substrate-binding site of SE.  相似文献   
58.
【目的】构建一株含3A非结构蛋白104–115位氨基酸缺失的口蹄疫A型标记病毒,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和发展标记疫苗的潜力。【方法】采用融合PCR技术,在当前流行毒株A/Sea-97/CHA/2014全长感染性克隆p QAHN中引入3A104–115位氨基酸的缺失,构建全长重组质粒。全长质粒经NotI线化后转染表达T7RNA聚合酶的稳定细胞系,拯救标记病毒。RT-PCR、序列分析、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标记病毒。噬斑表型和一步生长曲线分析标记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并用实验室开发的针对3A优势表位(AEKNPLE)的阻断ELISA方法分析其区分亲本和标记病毒感染的动物。【结果】成功拯救到一株含3A 104–115位氨基酸缺失的口蹄疫A型标记病毒,3A表位的缺失没有影响标记病毒的噬斑表型和一步生长曲线。3A单抗阻断ELISA可以明显区分标记病毒和亲本病毒感染的动物。【结论】本研究构建的3A蛋白104–115位氨基酸缺失的标记病毒可以作为发展口蹄疫鉴别诊断疫苗的候选毒株,用于我国未来口蹄疫A型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59.
Hao YJ  Wang DH  Peng YB  Bai SL  Xu LY  Li YQ  Xu ZH  Bai SN 《Planta》2003,217(6):888-895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sex expression in cucumber,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biochemical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inappropriate stamen development of female flowers of cucumber. It was found that developmental arrest of the inappropriate stamen mainly occurs at the anther primordium. This arrest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DNA damage, as detected by TUNEL assay, and might result from anther-specific DNase activ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DNA damage does not lead to cell degeneration, although chromatin condensation is observed in the anther primordia.Abbreviations DAPI 4,6-diamidine-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 - MTT 3-(4, 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 PCD programmed cell death - TUNEL 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