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5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3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102.
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端午药市”流传至今,体现了民族医药的独具特色及其深远影响。为了解瑶族端午药市交易现状和发掘民族医药传统知识,采用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湖南省蓝山县端午药市进行调查,完成包括基原、地方名、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出现频度等内容的药用植物编目。结果表明:蓝山县端午药市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共收集鉴定103科 222属262种,药用植物种类广泛分布于各科和各属中,其中种类较多的科有五加科(11种)、茜草科(11种)、菊科(11种)、百合科(10种)、唇形科(9种)、蝶形花科(8种)、芸香科(7种)。药市药浴植物畅销且种类多样,达94种,占总数的35.9%,体现瑶族在治疗疾病上以预防保健为主的理念。经统计药市上均未被国家药典和地方标准收录的药用植物有131种,占总数的50.2%,成为发掘新药源、新用途的潜在资源。对端午药市售药者年龄的调查发现,售药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间,占总人数的67%,40岁以下的仅占总人数的3%,可见民族药用传统知识的传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潜在传承人数量锐减的现象。此外,还对药市交易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民族药用特色进行分析,探讨了端午药市对药用传统知识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并对蓝山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镉耐受基因SpMT2的分离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积累植物由于其对重金属具有地上部超积累以及超耐受等特性,不仅是研究植物离子转运及毒性耐受的理想模式,而且在植物修复的发展和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矿景天是近年在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景天科镉(Cd)/锌(Zn)超积累植物。为鉴定其富集和耐受Cd的关键基因,笔者构建了其酵母表达cDNA文库,利用酵母的遗传互补系统筛选到一个极大提高了酵母抗Cd能力的基因SpMT2。SpMT2属于富含半胱氨酸(Cys)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家族。亚细胞定位表明SpMT2表达于酵母细胞质中,并特异地提高酵母对Cd的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SpMT2的表达显著降低了酵母液泡中Cd含量,但酵母吸收的总Cd含量无显著变化。推测抗性增加是由于SpMT2在酵母细胞质中通过螯合Cd从而降低Cd对酵母的毒害。qRT-PCR分析表明SpMT2在伴矿景天的根和地上部都高丰度表达,且不受Cd诱导变化。鉴于SpMT2也定位于植物细胞质中,结合上述结果,推测SpMT2可能在伴矿景天细胞质中螯合Cd,在降低Cd毒害的同时可能还保持Cd在细胞质中的流动性,从而在Cd长途转运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以下简称大石围天坑群)是最典型的塌陷型天坑群。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石围天坑群的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已有资料综合分析了大石围天坑群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野生种子植物丰富,有137科445属863种;在科级和属级水平上,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中国特有成分相对贫乏;与热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泛热带成分为主,与温带区系的联系主要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大石围天坑群的热带科和温带科之比以及热带属和温带属之比,均小于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其种子植物区系更能反映该地区过去植物组成的"原貌",即温带成分比例过去的比现代的高,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证据:天坑群保育了82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30属67种野生兰科植物,是现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05.
许为斌 《广西植物》2020,40(10):1389-1392
苦苣苔科植物是个研究活跃的类群,近年来随着新类群的报道和分类系统的变动,在该科的分类学研究中,出现了不少学名的种加词的性和属名不一致或出现拼写错误的情况,虽然这些错误不影响该名称的合格发表,但还是有必要根据《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进行改正。该文就苦苣苔科植物中属名以-stigma结尾的学名、属名以-cheilos结尾的学名、根据属名词尾不容易判断出性别的学名、拼写错误的名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13个不符合法规的名称予以改正。此外,还就苦苣苔科植物学名的合格发表和规范使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近年来在该地区发现了多个蛛毛苣苔属植物的新种。微花蛛毛苣苔于2001年在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首次采集到标本,直到2018年才被发表出来,由于发表时仅基于一号花发育未成熟的标本,所以该物种的诸多形态特征仍不清楚。作者开展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在我国云南东南部发现了微花蛛毛苣苔,并采集到花发育成熟的植株,对其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现对该物种进行补充描述,并提供墨线图和野外生态照片以资辨认。微花蛛毛苣苔与腺花蛛毛苣苔在光滑无毛而反折的花萼以及被腺毛的花冠等形态上最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微花蛛毛苣苔的叶上面幼时被褐色蛛丝状绵毛,后变近无毛,花序顶生,花冠长9~12 mm,蒴果直,不旋扭,长1.2~2.8 cm。微花蛛毛苣苔在滇东南的发现,说明中国南部喀斯特地区和越南北部喀斯特地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植物区系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107.
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有着异乎寻常的植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在该区发现了多个苦苣苔科植物的新种或新属。凹柱苣苔属是2010年才被建立的新属,该属的花与叶相比,花较大,叶相对较小,叶片边缘稍外卷,花序仅单花,柱头盘状或凹坑状,蒴果长椭球形而有别于苦苣苔科的其他属。凹柱苣苔属为喀斯特专性植物,目前仅包括分布于黔西南的凹柱苣苔和分布于滇东南的水晶凹柱苣苔两个物种。作者在开展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在越南北部的河江省发现了水晶凹柱苣苔,基于该新发现居群的植物标本,对其进行了补充描述,确认其花期为11月—12月,并对该物种濒危状况进行了重新评估,同时提供了野外生态照片以资辨认。目前,越南已记录苦苣苔科植物32属150余种,凹柱苣苔属在越南北部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该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多样性,再一次充分证明了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是一个完整的植物区系地理单元,而且为稀有的水晶凹柱苣苔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野外本底资料,对其将来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8.
BACKGROUNDAs the third most abundant element, aluminum is widespread in the environment.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luminum has a neurotoxic effect and its exposure can impair neuronal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 function.AIM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luminum on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in neural stem cells and neurons. METHODSNeural stem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orebrain of adult mice. Neuron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hippocampi tissues of embryonic day 16-18 mice. AlCl3 at 100 and 200 μmol/L was applied to stem cells and neurons. RESULTSAluminum alter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dult neural stem cells and caused apoptosis of newborn neurons while having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Aluminum applic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dendritic development of hippocampal neurons. Mechanistically, aluminum exposu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levels of DNA 5-hydroxy-methylcytosine, 5-methylcytosine, and N6-methyladenine in stem cells and neurons. CONCLUSION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luminum may regulate neuronal development by modulating DNA mod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09.
Wetland environment and habitat loss increase the rate of biodiversity decline and affect our ecosystems. Yan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YNNR) is a protected area dedicated to endangered migratory bird species to overwinter. However, it currently has a record low influx of migrating birds and might therefore be losing its founding purpose. We use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o assess and quantify the impacts and effects of invasive halophytes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the habitat loss and shrinkage of endangered bird wintering habitat from 2003 to 2018. We also attempted to ascertain the causes and triggers of avian population declin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abitat loss, as these phenomena threaten and endanger species both locally and globally. Our study shows how YNNR has lost about 80% of migratory bird habitat to invasive S. alterniflora and Phragmites australis, a native halophyte plant in the reserve. Furthermore, shoreline erosion triggered the retraction of S. alterniflora and its backward growth toward Suaeda Salsa, the preferred foraging habitat for migratory birds in the zone, which is a possible cause of their decline.  相似文献   
110.
Immunotherapy based on genetic modification of T cell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and viral infections. Moreover, adenoviral vectors engineered with improved safety due to their inability to integrate into the host genome have been key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 cell therapy. However, the commonly used adenoviral vector Ad5 exhibits low efficiency of infection of human T cells and the details of the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pathway of adenoviral vectors in human primary T cells remains unclear. Resolution of these issues will depend on successful modification of the adenoviral vector. To this end, here we describe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a simple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editing adenoviral vectors in vitro using the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system to target the adenoviral fiber gene.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10.1007/s12088-020-00905-3)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