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56篇 |
免费 | 1419篇 |
国内免费 | 6747篇 |
专业分类
185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0篇 |
2023年 | 386篇 |
2022年 | 712篇 |
2021年 | 643篇 |
2020年 | 658篇 |
2019年 | 725篇 |
2018年 | 466篇 |
2017年 | 519篇 |
2016年 | 481篇 |
2015年 | 638篇 |
2014年 | 852篇 |
2013年 | 767篇 |
2012年 | 1169篇 |
2011年 | 1040篇 |
2010年 | 868篇 |
2009年 | 979篇 |
2008年 | 1047篇 |
2007年 | 1040篇 |
2006年 | 969篇 |
2005年 | 810篇 |
2004年 | 597篇 |
2003年 | 503篇 |
2002年 | 456篇 |
2001年 | 474篇 |
2000年 | 426篇 |
1999年 | 258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10篇 |
1959年 | 11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9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活化方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的特性,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中Hib荚膜多糖特异抗体含量的ELISA方法。比较并确定包被抗原,对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分别用CNBr和CDAP作为活化剂制备PRP-Ty,经Sepharose CL-4B层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并确定适宜PRP-Ty抗原包被浓度的间接ELISA方法,以人Hib荚膜多糖IgG抗体定量标准品作为阳性标准,通过四参数非线性拟合计算人血清Hib荚膜多糖IgG抗体含量。结果 CNBr活化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CNBr)较天然Hib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向小相对分子质量方向偏移,而CDAP活化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C DAP)较天然Hib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无显著变化;两种PRP-Ty在0.65~2.00μg/mL的包被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包被活性,方法的灵敏度均达到0.02μg/mL IgG抗体检测水平。结论 PRP-TyC DAP作为包被物的ELISA测定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人血清IgG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52.
目的了解有机磷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大鼠和小鼠体内的蓄积毒性效应,建立评价这两类农药在大鼠和小鼠体内的蓄积毒性测定方法。方法采用2种评价方法-大鼠的剂量固定20 d蓄积法和小鼠的剂量递增法同时对这两类杀虫剂的蓄积毒性进行测试。结果所测定的这两类共8种杀虫剂蓄积系数均大于5,在机体内属于轻度蓄积。结论固定剂量法和剂量递增法均可用于大鼠和小鼠的体内蓄积毒性评价。常用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蓄积性较弱。 相似文献
953.
运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飞行恐惧症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是治疗飞行恐惧症的新方法。与传统的暴露疗法相比,虚拟现实暴露疗法集合了实体暴露疗法和想象暴露疗法的优点。避免了二者的不足,具有灵活、高效、安全、可重复和易于操控的特点。研究者们利用数据头盔、双通道立体声耳机、追踪设备、感应器等设备给飞行恐惧症患者呈现实时的计算机动画、双通道立体声和触觉刺激,使之沉浸在虚拟的飞行情景中,从而激发出患者的恐惧情绪。在虚拟现实暴露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根据患者的情况使之逐步暴露在不同等级的刺激性情景中,经反复练习逐渐耐受并适应这些情景,最终克服不合理的恐惧。近1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暴露疗法能有效地治愈飞行恐惧症,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比较虚拟现实暴露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开发出成本更低、临场感更好的虚拟现实设备以扩展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飞行恐惧症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对卵巢癌Hey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卵巢癌细胞株Hey、HO8910、A2780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采用Western blot检测OPN蛋白的表达情况。对OPN表达量相对较高的Hey细胞株的OPN基因敲减或过表达,运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等方法研究OPN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yclinD1、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在卵巢癌细胞株Hey、HO8910、A2780内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si RNA-OPN转染卵巢癌Hey细胞沉默OPN表达,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显示沉默OPN能够降低Hey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下调OPN可降低Hey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yclinD1、c-myc表达下降。ex-OPN转染Hey细胞使OPN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OPN过表达能够增强Hey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yclinD1、c-myc表达升高。结论:OPN能够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955.
HIV-1膜抗原部分位点的改造对假病毒形成及感染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HIV-1膜抗原部分位点的改造对假病毒形成及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本实验采用环形诱变和DpnΙ筛选的方法对env进行定点突变。用获得的克隆和骨架质粒pSG3△env共转染293FT细胞,收获假病毒后用TZM-bl细胞进行单周期感染试验,检测特定位点改造对功能性假病毒形成能力的影响。改造之前样品S12-42-1的免疫印记的实验结果显示弥散的条带,蛋白大小约160kD,但单周期感染试验中其S/CO(样品信号值与临界值的比值)小于1,即不能形成假病毒。将该样品第457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成天冬氨酸后,用突变体S12-42M进行单周感染试验,其S/CO值为6.65,表示突变体能够形成假病毒。结果表明HIV-1膜抗原部分位点的改变影响假病毒的形成或假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6.
957.
【目的】研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工业菌株Mbp1基因的功能,探讨Mbp1基因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性能的影响。【方法】以酿酒酵母MF1015为出发菌株,用PCR方法构建Mbp1基因敲除组件Loxp-KanMX-Loxp,将敲除组件转化两种配型的酿酒酵母单倍体,通过单倍体复倍获得敲除Mbp1基因的二倍体突变菌株,研究突变菌株形态变化及乙醇发酵特性。【结果】敲除Mbp1基因后突变菌株生长曲线无显著变化,出芽率降低,细胞体积增大19.2%,对饥饿更敏感,较早出现假菌丝。甘蔗糖蜜在静置条件下发酵,突变菌株的乙醇产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在130 r/min的条件下发酵,突变菌株和野生型发酵液中的乙醇产量基本相同。【结论】Mbp1基因缺失使酿酒酵母的乙醇发酵能力下降并影响细胞的形态分化。 相似文献
958.
人肺鳞癌组织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以肿瘤免疫学与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研究技术有机地结合为基础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体系(serologicproteomeanalysis ,SERPA)筛选肺癌分子标志物.对10例人肺鳞癌组织,应用双向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 ,2 DE)技术对同一肺鳞癌组织的细胞总蛋白同时进行电泳后获得3张相同的凝胶,其中一块2 DE凝胶经银染显色作为平行胶,其余两块2 DE凝胶经电转膜将凝胶中的蛋白质转至硝酸纤维素(NC)膜上,然后分别与肺癌患者的自身血清以及正常对照血清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获取Western印迹反应图谱.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识别差异反应的蛋白质,然后与平行胶比较找出相应的差异反应蛋白质点.获得了分辨率较高的人肺鳞癌组织与患者的自身血清以及正常对照血清的Western印迹反应图谱;图像分析共识别36±8个差异反应的蛋白质;在平行胶上找到了匹配的差异反应蛋白质点.对2 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肽质指纹图分析,鉴定出14个与细胞生长增殖、细胞代谢、细胞周期调控、信号转导等有关的肺鳞癌相关抗原.通过血清蛋白质组技术对肺鳞癌组织进行的研究,建立了分辨率较高的人肺鳞癌组织与患者的自身血清以及正常血清的Western印迹反应图谱,成功鉴定14个肺鳞癌相关抗原,为进一步筛选用于肺鳞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59.
近自然森林作为城市植被恢复的重要模式,已在我国多地开展了实践,并衍生了新的造林模式。为评估不同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的群落恢复进程,本研究以上海城市裸地上重建的近自然森林为对象,通过长期监测两处分别应用原"宫胁法"与新"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种植模式的近自然森林重建过程,从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生活型组成和目标恢复物种4个方面解析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两种造林模式恢复的近自然森林,随恢复进程其物种组成逐渐趋同,在十多年内已形成了落叶—常绿垂直混交结构;"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造林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常绿阔叶树种的恢复,尤其是常绿建群种红楠与小叶青冈。本研究证实了近自然森林恢复技术可以缩短亚热森林群落向演替后期发展的时间,以及新造林模式的有效性,为近自然森林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0.
目的:研究脐血管前置产前超声表现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4例脐血管前置孕妇临床资料,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将结果与产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超声表现。结果:同产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34例孕妇的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97.06%、2.94%,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超声检查显示的胎盘及脐带入口情况主要为帆状胎盘、脐带胎盘边缘附着、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性前置胎盘、副胎盘等。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脐血管前置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分娩结局的改善提供指导,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