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3篇
  免费   1472篇
  国内免费   6705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385篇
  2022年   713篇
  2021年   645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726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769篇
  2012年   1176篇
  2011年   1047篇
  2010年   868篇
  2009年   977篇
  2008年   1046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970篇
  2005年   814篇
  2004年   600篇
  2003年   506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9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肿瘤患者痰培养中细菌谱及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细菌感染的病原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从而达到为肿瘤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1例肿瘤患者痰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1例肿瘤患者痰标本检出致病菌(含条件致病菌)435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9.7%,革兰阳性球菌占26.2%,念珠菌占4.1%.5种主要致病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1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9株。结论对于肿瘤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临床上应重视细菌的种类分布,细菌的耐药问题,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792.
目的了解BY-F近交剑尾鱼白内障的发展及其对剑尾鱼生存的影响。方法观察眼球出现混浊的剑尾鱼,定期观察眼球病变的发展情况以及眼病引起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的变化;对病鱼的眼球等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病鱼一般体色晦暗,眼球可见不同程度的圆环状浑浊,后期发展有角膜表面出现红色增生物等现象;组织病理观察发现,其主要病变在晶状体。结论所发现的剑尾鱼眼睛疾患为白内障;剑尾鱼的白内障后期发展可导致其他眼睛疾病并发症;BY-F剑尾鱼是白内障的易发群体。  相似文献   
793.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均有明显病理改变.随着月龄的增加,肝脏色暗质硬,表面有结节和肿瘤形成;光镜下,肝细胞浊肿,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点状、灶状和碎屑状坏死,非典型增生,肝细胞癌.癌细胞分化良好,类似肝细胞,形成索状和腺泡状结构.癌细胞核深染,具核分裂像.电镜下,癌细胞核变形,核膜曲折凹陷,线粒体肿胀,数目增多,嵴减少.4例18月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4/10),6例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6/10),其中2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18月龄小鼠开始发展成高分化的肝细胞癌,高龄小鼠形成的肝细胞癌能够转移.  相似文献   
794.
兔脑种植VX2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兔VX2肿瘤脑内种植动物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兔脑内VX2肿瘤组织块种植法将VX2肿瘤组织块种植入24只成年New Zealand大白兔右侧大脑皮质内,用B超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在实验兔在肿瘤种植后第13、171、9、21、232、5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观察实验兔在种植VX2肿瘤后的生存期及出现厌食、偏瘫等神经系统体征和死亡的时间。结果VX2肿瘤组织块种植入脑内后荷瘤兔的中位生存期为24.5 d,平均生存期为24.8 d,肿瘤体积随种植后的时间在对数坐标中接近一条直线。VX2肿瘤种植入兔脑17 d后血供较丰富、呈鱼肉状生长,与正常脑组织边缘界限不清楚,第17~19天肿瘤中心出现坏死并出现腹腔内转移。光镜下从VX2肿瘤种植后第17天开始肿瘤细胞向正常脑组织浸润,并形成瘤巢,瘤周脑组织形成水肿带。结论在缺乏兔源性脑肿瘤的情况下,采用兔VX2肿瘤组织块颅内种植能较好模拟颅内肿瘤生长,为对脑肿瘤的某些实验研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795.
一种快速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集的兔肠道内容物及其粪便样品,通过分散浸泡、震荡洗涤、分级离心、滤器过滤、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纯化,可以获得纯度很高的DNA样品。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A260/A280的比值为1.72±0.02。分别以提取的DNA样品为模板,通过设计的细菌特异引物,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6 kb大小特异性很好的预期条带。这为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96.
目的了解尿道下裂患者尿道修复前后尿道及其周围细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尿道下裂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30例尿道下裂患者术前尿道、会阴部,术后重建尿道、会阴部皮肤作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统计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术前术后尿道与会阴部细菌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阴性菌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以表皮葡萄球菌占多数。结论术后重建尿道内存在的细菌由会阴部皮肤表面细菌转移而入。菌株以革兰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占多数,菌株耐药率较高,临床选择药物要慎重。  相似文献   
797.
一株放线菌代谢产物除草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编号为Z40的链霉菌菌株,其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除草活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Z40菌株发酵液干物质的除草活性主要表现为抑制生长作用。对反枝苋的主根和主茎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76.76 mg/L和1 609.37 mg/L,对狗尾草的主根和主茎生长抑制中浓度分别为501.81mg/L和629.01 mg/L。浓度为10 000 mg/L对油菜的萌发抑制率和主茎生长抑制率均为100.00%,而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Z40菌株代谢产物对稗、狗尾草、铁苋菜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抑制率分别为80.30%,81.59%和88.71%。  相似文献   
798.
Sp1和Sp3介导的转录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转录因子Sp1和Sp3对转录调控区GC盒有很强的亲和力,参与几乎所有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新生物的转化.但在同一细胞中Sp1和Sp3对不同基因的作用并不相同,二者对基因特异性的转录调控是Sp1和Sp3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发现,Sp1和Sp3自身表达水平、结合的靶序列、磷酸化、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其他蛋白质的结合以及染色质结构与修饰等方面均可影响Sp1和Sp3的转录活性.本文从Sp1和Sp3蛋白参与转录调节的机制以及影响其基因特异性转录活性的诸方面因素这两大侧面,介绍了近年来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99.
吴春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6,25(2):135-138,142
以盐生杜氏藻为实验材料,采用f/2培养基,设置了8个盐度(15、20、25、30、50、70、90、110)处理,分盐度改变前(A)和盐度改变后(B)两个实验阶段,研究了盐生杜氏藻在不同盐度处理下的生长情况,测定了藻液的OD值、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A阶段,几个较低盐度(15、20、25和30)处理生长状况较好,其中又以盐度20的处理最好;余下的处理,盐度越高,其生长所受的影响越大。B阶段,盐生杜氏藻的生长进入平台期后,50、70、90、110几个盐度较高处理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超过了作为对照的盐度20的处理。且B阶段末期,先前盐度15的处理蛋白质、糖的积累量,与A阶段末期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其余盐度处理组的蛋白质、糖含量则分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800.
应用大麦杆控制原水蓝藻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藻对饮水安全有潜在威胁,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华南某地原水水塘多年来受到以假鱼腥藻类为主的蓝藻水华影响,尽管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但都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因此需要寻求长期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大麦杆在控制淡水藻类生长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且对环境无明显负面影响。为了解大麦杆对华南某地蓝藻,特别是假鱼腥藻类生长的影响,探讨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发挥抑藻作用所需时间和效果,为原水蓝藻控制措施的采取提供科学依据,自从2005年3月起至2005年7月,选用2个沉淀池作对比实验,实验池投入g·m-3的大麦杆,对照池不加大麦杆。研究表明大麦杆对原水中假鱼腥藻类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该地气候条件下,最少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大麦杆才开始产生控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