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26篇 |
免费 | 1418篇 |
国内免费 | 6742篇 |
专业分类
184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0篇 |
2023年 | 385篇 |
2022年 | 712篇 |
2021年 | 641篇 |
2020年 | 659篇 |
2019年 | 725篇 |
2018年 | 462篇 |
2017年 | 516篇 |
2016年 | 480篇 |
2015年 | 636篇 |
2014年 | 849篇 |
2013年 | 765篇 |
2012年 | 1167篇 |
2011年 | 1039篇 |
2010年 | 864篇 |
2009年 | 977篇 |
2008年 | 1043篇 |
2007年 | 1040篇 |
2006年 | 970篇 |
2005年 | 811篇 |
2004年 | 595篇 |
2003年 | 502篇 |
2002年 | 455篇 |
2001年 | 473篇 |
2000年 | 425篇 |
1999年 | 257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5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10篇 |
1959年 | 11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9篇 |
1951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红蕉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蕉花单性、同株 ,雄花与雌花花梗部的维管束均可分为外环维管束、中环维管束及中央维管束区。雌花外环维管束逐渐外移 ,并分支、变小、数目增多 ,至子房室区中部时几乎贴近表皮 ;中环维管束与外环维管束形态基本相似、稍大 ,至延长部中上部时与外环维管束合成一轮 ,最后进入花被片 ,成为花被维管束系统 ;中央维管束区在花梗部时排列为六组 ,组间有一些小的维管束分布。在室下区 ,近轴面隔膜维管束组消失 ,至子房室区基部时 (室下区 )其它五组逐渐聚集成明显五束 ;而组间的小维管束向中央聚拢 ,于子房室区基部时排列成环形 ,接着进入子房室中轴成为胎座维管束 ,随后束形变小 ,且随子房室的变小而外移 ,经延长部最后进入花柱 ,与心皮背束内方的三枚分支一起成为花柱维管束系统。三束心皮背束延伸至延长部时均分裂为内、外两支 ,三枚外方的分支进入三枚外轮雄蕊。两束远轴面隔膜束进入两枚内轮雄蕊。雄花与雌花的维管束系统基本相似 ,差异主要在雄花无子房室区及中轴的胎座维管束消失。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基于核酸序列分析的快速、准确、低成本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方法。方法:通过优化焦测序反应体系中ATP硫酸化酶和荧光素酶的浓度,建立高灵敏的焦测序反应体系;将该体系应用于低成本、小型化的便携式生物发光分析仪,焦测序分析流感病毒M、NP、HA基因片段的核酸序列。结果:优化后的焦测序反应体系可检测低至10 fmol的DNA样本,检测灵敏度较传统焦测序提高了10倍以上。对两例样本进行检测,根据所测得的M、NP、HA基因特异性片段序列,可以确认其均为甲型H1N1感染;另外,对M2蛋白阻断剂耐药性标志位点(S31N突变)的测定结果显示该病毒存在S31N突变,为M2蛋白阻断剂耐药型。结论:高灵敏焦测序体系结合便携式生物发光分析仪成功实现了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准确的低成本检测。 相似文献
994.
黄土丘陵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土壤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恢复是提高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储存的重要措施。以黄土丘陵区两个典型侵蚀环境下的小流域即黄土区坊塌流域和砒砂岩区满红沟流域退耕坡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含量(SOCC)、有机碳密度(SOCD)在同一侵蚀环境不同群落下的变化以及在同一群落不同侵蚀环境间的差异,旨在探明不同侵蚀环境下土壤有机碳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1)同一侵蚀环境下,与坡耕地相比,自然恢复方式下退耕地植被恢复初期SOCC、SOCD均显著降低,之后随植被恢复均显著升高(P0.05);人工恢复方式下退耕地20—25年柠条锦鸡儿群落和13—14年刺槐群落SOCC、SOCD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同一侵蚀环境内,退耕地在两种恢复方式下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累积和储存。2)同一侵蚀环境下,与相近恢复年限的自然恢复群落相比,刺槐群落SOCC、SOCD均显著高于长芒草+铁杆蒿群落(P0.05),砒砂岩区柠条锦鸡儿群落SOCC、SOCD均显著低于铁杆蒿群落(P0.05),黄土区柠条锦鸡儿群落SOCC显著低于而SOCD显著高于铁杆蒿群落(P0.05),说明相同恢复时间内,相对于自然恢复方式,人工刺槐造林在两种侵蚀环境下均能累积与储存较多的土壤有机碳,而柠条锦鸡儿造林在两种侵蚀环境下累积土壤有机碳的效果均不佳,在黄土区储存土壤有机碳效果好于砒砂岩区。3)同一群落下,黄土区人工和自然恢复群落SOCC均高于砒砂岩区;黄土区人工恢复群落SOCD均显著高于而自然恢复群落SOCD均低于砒砂岩区(P0.05),说明黄土区人工恢复累积和储存土壤有机碳及自然恢复累积土壤有机碳的效果较好,而砒砂岩区自然恢复储存土壤有机碳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5.
大马勃水溶性多糖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乙醇沉淀的方法得到大马勃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crylS-300HR凝胶过滤法得大马勃多糖(CGPI-1)。气相色谱研究表明,其单糖组成为:Gal,Glc,Man等四种单糖,其中Gal,Glc,Man,摩尔比为3.92:11.28:1.22。经部分酸水解,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等分析,CGPI-1的主链由Man和Glc构成,存在β型和α型两种糖苷键构型,支链或主链的末端残基由β-Gal(1→4),β-Glc(1→6),α—Glc(1→4)构成,其分子中存在酰胺结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CGPI-1呈分支的线性分子,在水溶液中容易互相缠绕形成强大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96.
淋巴细胞增强因子(lymphoid enhancer factor,LEF-1)是Wnt信号通路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其异常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起关键作用。LEF-1作为Wnt信号通路核内的转录因子,还与T细胞受体α(TCRα)的增强子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构象,从而与其他因子结合共同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时,LEF-1为一多启动子基因,编码产生致瘤的全长形式的LEF-1和对Wnt信号通路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截短形式的LEF-1。诸多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LEF/TCF各亚型的比例有关。就Wnt/LEF-1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本文针对乙肝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法,为提高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0位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对象的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设计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病情重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高于病情轻、中度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治疗有影响,医护人员应积极的对乙肝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自信、摆脱心理障碍,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是生物药物分析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对生物药物分析原有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我学院生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建立了"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科研-实验教学相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等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近几年的本科实验教学活动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受到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蓝光开灯时段、蓝光光强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驱避作用,以及蓝光照射对保护地辣椒和黄瓜上烟粉虱的控制作用,为利用驱虫灯实施对蔬菜烟粉虱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蔬菜上用蓝光(波长为470 nm)照射,设置照射时间段17:00-18:00、18:00-19:00、19:00-20:00、20:00-21:00和21:00-22:005个处理、光照强度1、2、6、8、10、20、30、70、1501x9个处理,分别研究不同开灯时段和光强对烟粉虱的驱避作用,以不用蓝光处理为对照;分别在保护地黄瓜和辣椒上放置蓝色灯带,每天18:00-20:00开灯,每3d一次,分别调查黄瓜和辣椒上烟粉虱的虫量.[结果]18:00-19:00时间段蓝光照射对蔬菜烟粉虱的驱避作用最强,虫口减退率占试验总时段的50.94%;17:00-18:00次之,占22.29%;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P<0.05),其回归方程为)y=3.0297x+ 12.508 (R2=0.981).蓝光对保护地辣椒和黄瓜上烟粉虱有较好的驱避作用,辣椒上蓝光处理10d后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达到85.73%,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上虫口减退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蓝光处理黄瓜12d后烟粉虱的虫口减退率达90.33%,在光照的前期上部叶片的虫口减退率高于中部叶片,处理9d后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上虫口减退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蓝光对蔬菜烟粉虱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在18:00-19:00使用蓝光对保护地蔬菜上的烟粉虱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细菌性痢疾的辅助治疗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6例细菌性痢疾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4,P=0.004)。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为(4.32±0.4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3±0.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54,P<0.001)。结论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能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