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94篇
  免费   1402篇
  国内免费   6582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697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710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637篇
  2014年   840篇
  2013年   756篇
  2012年   1165篇
  2011年   1040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976篇
  2008年   1042篇
  2007年   1039篇
  2006年   968篇
  2005年   810篇
  2004年   595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9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青海高原是富于蠕形蚤的地区,世界已知的六种,除三种外,均分布青海。它们是有蹄类动物,特别是牛、羊、马鹿的害虫。最近,我们在祁连山麓又获一新种,故命名为祁连蠕形蚤Vermipsylla qilianensis。 本新种在形态特征上接近花蠕形蚤V.alakurt Schimkewitsch,1885和阿富汗的似花蠕形蚤V·perplexa Smit,1975,其鉴别特征见表。  相似文献   
142.
吴燕如 《昆虫学报》1979,(3):343-348
迴条蜂属——Habropoda是蜜蜂科中较小的属,Lieftinck(1966,1974)将其分为4个属,即:Habropoda,Habrophorula,Elaphropoda及Emphoropsis。其中Habropoda属分布于全北区,Habrophorula属1种分布于我国福建省,Elaphropoda主要分布于东洋区,Emphoropsis属分布于北美。我国过去已有记录的种类共8种,即:Habropoda mimetica Ckll.,Habropoda sinensis Alfk.,Habropoda tainanicola Strand及其  相似文献   
143.
球副新蚤Paraneopsylla globa新种 鉴别特征 本新种与深窦副新蚤(P.ioffi Tiflov,1937)的形态比较相似,其主要区别是新种第9腹板后臂前缘近端处明显前凸,后缘虽微凹但未形成深窦,端部纯圆,未形成背角;阳茎钩突除端部膜状增宽外,基部尚赘生大的球形膜状物。新种♀第7腹板端缘上叶突出比较狭小。 形态记述 头部(图1)额瘤齿状,嵌于额缘近下1/4处。下唇须约达前足基节长的3/4—4/5。额宗列3—4支宗,均较细小。眼宗列3支宗,较粗长。后头宗3列,依次为1—2、2—3、5—6支,前两列除下位宗外均较细小。 胸部(图1):前胸栉两侧共有栉刺14支,栉前有一列宗4—6支。中胸背板有两列较完整的宗,其前尚有不少小宗,颈片每侧具假宗1—3支。 部分标本后胸背板后缘有1—2个端齿。前足基节外面有宗40—50支。后足基节内面有细宗25—40支,多位于近  相似文献   
144.
145.
Surfactin作为一种绿色生物表面活性素在多种领域均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泡沫难以控制的问题,阻碍了其实现工业化生产。因此在7L发酵罐水平探究了适合surfactin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发酵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添加消泡剂会对微生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会增加生产成本,以有机硅和大豆油为消泡剂时surfactin产量分别为1.42g/L和1.96g/L。通过改进发酵罐采用泡沫分离的发酵策略,不仅可以经济有效地解决泡沫难以控制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surfactin的原位分离,surfactin产量为2.39g/L;基于泡沫分离式发酵,控制pH=7后surfactin产量提高至3.45g/L;又进一步通过控制DO≥20%后产量提高至5.07g/L。最后,将泡沫分离耦合pH、溶解氧控制及恒速补料,控制pH=7、DO≥20%、恒速流加速度1.39ml/min,可以将surfactin产量显著提高至6.04g/L,与添加消泡剂相比,产量提高了4.25倍。以上结果为surfactin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6.
147.
热稳定蛋白是衡量麦芽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明青稞籽粒和麦芽热稳定蛋白的含量、蛋白质Z的组成特征以及影响条件。本研究以3份青稞和1份对照大麦品种Gairdner为试验材料,对青稞籽粒及其麦芽的热稳定蛋白进行分析与鉴定,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下青稞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Z的组成特征,同时筛选出了优异啤用品质青稞品种(品系)。结果表明,青稞发芽温度为20℃,发芽时间为72 h,培养溶液PH为5时,发芽及焙焦条件下最有利于青稞热稳定蛋白总含量及蛋白质Z的累积。利用该发芽条件筛选种植于西宁、湟源和海晏的青稞资源,发现种植于西宁的青稞种子和发芽后热稳定蛋白质总含量最低,但是焙焦后热稳定蛋白质和蛋白质Z含量最高;同时从150份青稞资源中筛选出热稳定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Z条带清晰、含量高的优异资源15份。本研究结果为酿造青稞品种选育、啤用青稞和麦芽质量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8.
蛹虫草是一种可利用大米、小麦等谷物培育的名贵药用真菌,其采收后的菌糠里仍富含许多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立足于蛹虫草菌糠多糖,先分析其化学抗氧化活性,再以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LO2细胞为模型,评价其对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而解析活性多糖的单糖组分。结果显示,菌糠多糖能够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O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EC50分别为0.26mg/mL、1.03mg/mL、0.57mg/mL,提示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在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的LO2细胞中,菌糠多糖能有效地保护细胞形态的完整性,并且随浓度梯度递增式地提高细胞存活率,当多糖浓度为5mg/mL时,细胞存活率可达91.83%;在分析其作用机制上,与模型组对比,菌糠多糖能通过调节细胞抗氧化酶SOD(提高4.91倍)和CAT(提高3.40倍)的表达来清除ROS含量(P<0.01),降低氧化损害;经检测,虫草菌糠活性多糖主要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木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和岩藻糖等单糖。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MF27菌糠多糖具有保护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虫草菌糠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9.
以不同灵芝品种、不同栽培基质、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生长时期获得的菌草灵芝和木屑灵芝为原料,对栽培基质及灵芝子实体中铅、砷、汞、镉4种重金属的含量参照国际标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虽然菌草栽培基质中重金属含量高于木屑栽培基质,但菌草灵芝对重金属富集率远低于木屑灵芝,成熟期的菌草灵芝与木屑灵芝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农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因此菌草可以替代木屑用作灵芝栽培的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150.
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能量(ATP)的细胞器,携带着自己的DNA——mtDNA,已有多种灵芝属菌株的线粒体基因组相继报道,但对于种内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分析较少,对核相同、线粒体不同的菌株间差异的研究也鲜有报道。本研究对两株灵芝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根据差异片段构建分子标记进行种间分类。结果显示:两株灵芝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49 233bp、61 563bp的闭环结构,含有15个常见蛋白编码基因,rRNA大小亚基基因及26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基因,其差异区段主要为内含子序列、大亚基及基因间区。根据cobcox2基因序列能够进行灵芝种间区分,用于灵芝种间鉴定。本研究还根据灵芝119、灵芝无孢的单核菌株构建同核异质体(TY-119、TY-W),分析线粒体对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及多糖、三萜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核异质体TY-W与TY-119菌落形态上有一定差异,同核异质体TY-W菌丝生长速度为4.77mm/d,是TY-119菌丝生长速度4.50mm/d的1.06倍,同核异质体TY-119菌丝、子实体阶段多糖含量分别为4.45mg/g、12.14mg/g是TY-W菌丝体多糖含量(3.23mg/g)的1.38倍、子实体多糖含量(10.24mg/g)的1.19倍;同核异质体TY-W菌丝、子实体阶段的三萜含量分别为6.82mg/g、11.45mg/g是同核异质体TY-119菌丝体三萜含量(9.26mg/g)的0.74倍,子实体三萜含量(9.10mg/g)的1.26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同核异质体中灵芝酸含量显示同核异质体TY-W灵芝酸A、灵芝酸E、灵芝酸F含量分别为3.77μg/mL、14.29μg/mL、12.91μg/mL;是TY-119灵芝酸A含量(2.59μg/mL)的1.46倍、灵芝酸E含量(13.65μg/mL)的1.17倍、灵芝酸F含量(12.72μg/mL)的1.06倍。对同核异质体菌丝、子实体阶段多糖、三萜合成通路关键基因(pgmugpglshmgshmgrmvdfpssqs)表达量进行检测,显示两菌株间多数基因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线粒体的不同会影响灵芝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及多糖、三萜的含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线粒体基因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