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Kv1.3钾离子通道在SKOV3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别Kv1.3钾离子通道在SKOV3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应用MTT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KV1.3钾离子通道对SKOV3卵巢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4-氨基吡啶是Kv1.3钾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不同浓度的4-氨基吡啶可以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并且细胞周期也受到影响。G0/G1细胞比例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Kv1.3钾离子通道在SKOV3卵巢癌细胞中表达,并且在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变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2.
Sp1和Sp3介导的转录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转录因子Sp1和Sp3对转录调控区GC盒有很强的亲和力,参与几乎所有细胞功能,包括细胞增殖、凋亡、分化和新生物的转化.但在同一细胞中Sp1和Sp3对不同基因的作用并不相同,二者对基因特异性的转录调控是Sp1和Sp3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发现,Sp1和Sp3自身表达水平、结合的靶序列、磷酸化、糖基化等翻译后修饰,其他蛋白质的结合以及染色质结构与修饰等方面均可影响Sp1和Sp3的转录活性.本文从Sp1和Sp3蛋白参与转录调节的机制以及影响其基因特异性转录活性的诸方面因素这两大侧面,介绍了近年来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3.
3a蛋白和7a蛋白是SARS-CoV的非结构蛋白,分别主要由SARS基因组中ORF 3a 和ORF 7a所编码。在体内和体外感染病毒的细胞中均发现了有3a蛋白的表达。首先将pGL3-Control载体进行了改构,除去了SV40启动子基因,获得了pGL3-Enhancer载体,将获得的IFN-β启动子基因连入载体中,构建了带有人IFN-β启动子基因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IP-21,并且通过实验证明所构建的质粒在干扰素的诱导剂NDV的作用下能够表达荧光素酶活性,照度计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重组质粒的有效性。为了观察SARS-CoV非结构蛋白3a和7a对干扰素诱生途径的影响,将IP-21瞬转入稳定表达有3a和7a蛋白的CHO细胞,通过荧光素酶的信号强弱对3a和7a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ARS-CoV的3a和7a蛋白能够刺激荧光素酶的表达,即在体外的细胞实验中,3a和7a能有效地激活IFN-β的启动子部分。此结果对进一步研究3a和7a的功能以及对SARS-CoV的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4.
对20个大杯香菇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0个大杯香菇品种和辐射选育新株系的18个数量性状,可提取为7个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1.85 %,代表了所有性状绝大部分相关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生物学、营养学和酶学含义,可把7个主因子命名并按方差贡献大小顺序排列为:促长因子1、CAT活性因子2、营养质量因子3、MDA因子7、化学评分因子4、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因子5、粗壮因子6.从主因子出发进行大杯香菇辐射育种,可以加大目标性状的针对性的选择效率,比较容易获得综合数量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5.
转入HPT1基因的油菜种子中维生素E含量的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尿黑酸植基转移酶(HPT)是天然维生素E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拟南芥中编码HPT的基因HPT1转入油菜种子特异表达后得到转基因油菜。初步的检测发现,其种子中的维生素E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6.
沙棘木蠹蛾生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娇  李娟  翁强  骆有庆 《昆虫知识》2012,49(6):1629-1635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属鳞翅目(Lepidoptera)木蠹蛾科(Cossidae),是我国的特有种.2001年以来,沙棘木蠹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是屹今为止我国沙棘林最大的蛀干害虫,给我国的沙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论文从形态学和组织学2个方面确定了沙棘木蠹蛾雌、雄生殖系统的特征,同时,对比了雄性交尾前后生殖系统各部位的差异.未交尾雄蛾的生殖系统贮精囊、附腺管和射精管呈白色,其内包含大量的精子束待交尾,已交尾雄蛾的生殖系统呈透明或半透明状.除雄性附腺外,在交尾后的精巢、贮精囊和射精管中都能观察到真核精子束.通过上述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尤其是对贮精囊和射精管中精子束观察,可判断精子束的填充状态,从而判断雄蛾交尾与否,能够检验性信息素引诱剂对沙棘木蠹蛾的防治效果,确立判断雄蛾交尾与否的标准对指导沙棘木蠹蛾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福建及中国其他沿岸海域中国鲎资源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访渔民、浅海底拖网、野外观测潮间带亲鲎产卵和幼鲎孵育情况等调查方法,重点调查了福建沿岸海域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资源分布和数量,并走访调查了浙江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台湾地区金门岛等地代表性的中国鲎栖息地,对中国沿岸海域中国鲎资源现状作了较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海滩已多年未见中国鲎上岸产卵,中国鲎在上岸之前已被渔民通过底拖网捕获,能见到幼鲎的海滩寥寥无几,中国鲎已经从大部分海域消失,中国鲎资源量濒临枯竭。目前尚存少量中国鲎的海域主要是东山湾和北部湾海域。金门岛海域则因为人工放流和设立了中国鲎保护区,中国鲎资源得到较好的恢复。中国鲎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捕捞、栖息地的破坏和海域环境污染等。中国鲎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建议将中国鲎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增设中国鲎自然保护区,加强渔业管理以及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  相似文献   
38.
基于MapObjects的稻水象甲疫情呈报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稻水象甲是我国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自1996年传人福建省以来,对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及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方法】依据1996~2008年福建省稻水象甲发生面积数据,结合GIS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以VisualBasic6.0为开发语言,Access2003为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MapObjects2.0为地图开发组件,开发了福建省稻水象甲疫情呈报系统。【结果】本系统实现了稻水象甲疫情实时呈报、基于GIS地理分布查询、专题地图制作等功能。专题地图制作和可扩展性是本系统的两大特点,用户不需要专业的GIS和计算机知识,就可以生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植物疫情呈报系统,为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疫情呈报与GIS查询服务。【结论与意义】本系统为稻水象甲的实时监测、防控工作提供了管理工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且可扩展性良好,便于基层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39.
csrA基因产物是大肠杆菌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碳中心代谢有关的一种全局性调控蛋白质。采用Red敲除系统介导的同源重组的方法定位缺失大肠杆菌染色体csrA基因,经PCR、DNA测序等多种方法证实了基因重组缺失的可靠性。csrA基因缺失后,缺失菌株较对照菌株,糖酸转化率有所提高,发酵生产苯丙氨酸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产酸提高约13%。  相似文献   
40.
从乌贼表皮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发光细菌JMU07。该菌的菌落形态呈典型细菌菌落特征;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发光波长在420-650 nm之间,最大发光波长为477 nm。16S rDNA法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鉴定发光细菌JMU07为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生长发光曲线测定表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最高出现在对数中后期,相比明亮发光杆菌,JMU07具有发光强度高,持续发光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国标GB/T15441-1995研究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率的关系得到: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呈良好线性关系;JMU07 EC50为0.11 mg/L,略低于明亮发光杆菌的0.14 mg/L,表明JMU07对HgCl2的毒性更敏感。因此新分离得到的发光细菌JMU07有希望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卫生与安全等领域综合毒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