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996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抗白粉病小麦染色体组型的分子标记与生化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雯  王二明 《遗传学报》1997,24(6):524-530
应用与小麦第六同源群有关的分子和生化标记,包括DNA探针pSc5·3H3和pSR167以及同工酶Est-5和a-Amy-1,对来自六倍体小黑麦Beagle与普通小麦科冬58杂交后代F1花粉植株的抗白粉病株系M24.M09及M17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24、M09及M17不同程度地含有黑麦染色体成分,而且电泳谱带差别较大,据此推断,M09为6RL的易位系。因此,生化和分子标记不仅可以用于确定外源片段的存在,而且可以帮助确定染色体组型和外源片段的位置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记述寄生于榆绿毛萤叶甲的一种微粒子虫新种的光匀和电镜形态特征及寄生习性。并讨论了新种鉴别特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在15只麻醉开胸犬中,用在体器官恒流灌注法研究了骨胳肌、皮肤、肾和心脏的血管在5-HT 诱发的主动脉区化学感受性升血压反射中的反应,同时还观察了5-HT 对这些器官血管的直接效应。左心房注入5-HT(200μg)后,在动脉血压急剧上升的同时,股薄肌、皮肤(后爪)和肾脏的灌流压明显增加,其增值分别为43±8.47±5和56±27mmHg(P<0.01),而冠脉灌流压无明显改变。用阿托品和/或心得安阻断骨胳肌、皮肤和心脏灌流区域的 m 和同β-受体后,上述效应无进一步变动。向灌流环路直接注入5-HT(10—50μg),可引起皮肤和肾脏的血管收缩,而股薄肌和心肌的血管则扩张;后一效应不被心得安阻断。以上结果提示:1.在5-HT 诱发的主动脉区化学感受性升血压反射中,骨胳肌、皮肤和肾脏呈现明显的交感性缩血管反应,而并不伴有交感性扩血管活动;2.在外周血管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5-HT 受体,一种主要分布在皮肤和肾脏,引起缩血管效应;另一种主要分布于骨胳肌和冠状血管,引起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25.
正常大鼠肾脏细胞溶酶体膜的构成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酶体是细胞内对其吞噬之物质溶解及消化之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细胞自噬作用的主要细胞器。为了进一步了解此细胞器的功能与结构,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5种针对大鼠肝细胞溶酶体膜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大鼠正常肾脏细胞溶酶体膜蛋白进行了标记,并通过NH_4Cl溶液对溶酶体作了膜膨胀处理,结果显示:(1)细胞内溶酶体膜蛋白是由多种蛋白所构成,其各种蛋白的含量是不同的;(2)所有溶酶体膜蛋白均表达于该细胞器之表面;(3)NH_4Cl溶液能有效地使溶酶体扩张,这将有和于进一步研究溶酶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2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树害虫的生物活性与残留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灭菊酯、功夫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等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茶树主要害虫的杀虫效果和在茶树叶片上的降解动态试验结果.上述七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鳞翅目茶树害虫的幼虫都具有极高的毒力,但对其他害虫的活性谱则表现有差异.它们在茶树芽梢上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20—0.28天-1,在茶树上的半衰期为2.5—3.5天,明显较有机磷农药稳定.在影响降解的因素中,挥发、热分解、雨水淋洗的作用不大,由茶梢生长稀释所起的作用较为明显.鲜叶中的农药残留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为15—45%,平均20%,远低于有机磷农药.成茶中的残留农药在泡茶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低水溶性,因此浸出率很低,一般仅有1—4.5%.  相似文献   
27.
樟叶蜂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樟叶蜂是樟树幼苗的主要害虫之一。田间世代重叠。在广州,室内饲养年1—7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茧内越冬。卵单个地散产于嫩叶组织内,幼虫取食嫩叶,对樟树幼苗造成严重损害。幼虫老熟时下地入土结茧。两性或孤雌生殖。幼虫四龄。预蛹期常滞育。 室内试验表明:对2—3龄幼虫喷射90%敌百虫晶体100,000倍或200,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00,000倍液:40%乐果乳剂30,0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0或20,000倍液:50%马拉松乳剂10,000或20,000倍液;80%易卫杀可溶性粉5,00或10,000倍液;25%可湿性西维因2,000或4,000倍液;20%除虫菊脂乳剂2,000或4,000倍液;以及27.5%杀虫双乳剂10,000或20,000倍液或25%杀虫净乳剂2,000或4,000倍液(加洗衣粉0.025%)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8.
真厉螨亚科(新亚科)和真厉螨属三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廷桓 《昆虫学报》1976,(3):348-356
真厉螨属(Eulaelaps Berlese,1903)的某些螨种被认为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媒介,可能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本属螨种的分类具有一定的医学意义。此外,有些螨种出现于农产品贮仓中,能啮食其他螨类,故具有一定的生物防治意义。近年来由于发现本属螨种全体密覆刚毛,头盖突前缘有火焰状刺突和锯齿,颚体大而构造与血革  相似文献   
29.
<正>Dear Editor,Shortly after initiating the"Physical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Han Chinese"research project,we applied uniform sampling methods as well as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of measurement to obtain a complete set of measurements of physical anthropological indicators among Han populations across China.Among these measurements,body stature was a key indicator.Currently,there should be reliable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33,舒芬太尼剂量为1.0μg/kg)、中剂量组(n=33,舒芬太尼剂量为1.5μg/kg)以及高剂量组(n=34,舒芬太尼剂量为2.0μg/kg),比较三组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心肌损伤等指标的变化以及围术期指标情况。结果: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麻醉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插管后10 min(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低剂量组同时间点,且高剂量组低于中剂量组(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阻断后30 min(T6)、开主动脉后2h(T7)以及术后1d(T8)时间点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体外循环停机2h(T9)、体外循环停机8h(T10)、体外循环停机24h(T11)、体外循环停机48h(T12)时间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降低(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高剂量组(P<0.05),而三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1.0μg/kg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应激反应小,1.5μg/kg、2.0μg/kg舒芬太尼可更好地控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反应,同时对患者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2.0μg/kg舒芬太尼会延长患者ICU滞留时间、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