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8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228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本文观察了番茄叶水提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脂多糖诱导急性炎症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观察小鼠口服给予番茄叶水提物的死亡率,按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泼尼松5 mg/kg组与番茄叶水提物3.19、1.59 g/kg组,连续给药10 d,每天一次。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急性炎症模型,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显示,番茄叶水提物单次灌胃给药的LD50为46.44g/kg,95%可信限为39.52~54.60 g/kg。3.19 g/kg番茄叶水提物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番茄叶水提物抑制LPS诱导急性炎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2.
从苦荞籽壳Tataricum husks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芦丁(rutin,1)、槲皮素(quercetin,2)、山奈酚(kaempferol,3)、山奈酚-3-O-芦丁糖苷(kaempferol-3-O-rutin-nos,4)、大黄素(emodin,5)、谷甾醇棕榈酸酯(β-sitosterol palmitate,6)、α-谷甾醇(β-sitosterol,7)、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peroxide,8)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9)。除芦丁和槲皮素外,其余化合物为首次从苦荞麦籽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当归粗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岷县当归药材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多糖提取,以当归粗多糖得率为指标,探讨加水量、回流提取时间、水提液的浓缩比、醇沉后所达含醇比例对当归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确定了当归粗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加水量837.6 mL/100 g,浓缩后溶液体积为228.12 mL,最终含乙醇浓度为65.80%,回流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预测当归粗多糖得率理论的最佳值为10.44%,实际验证值为10.40%,两者相符,说明RSM法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比较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FA(immuno-fluorescence assay)和WB(Western blot)三种方法在大鼠仙台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差异。方法仙台病毒蛋白抗原经凝胶电泳分离转移后用于血清学检测的WB方法;使用IFA、ELISA方法对20份无菌大鼠、227份SPF大鼠以及63份清洁级大鼠送检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及可疑样品用WB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 20份无菌大鼠血清样品被3种方法检测为仙台病毒抗体阴性;SPF级大鼠样品被IFA方法判定为阴性,1.32%(3/227)被ELISA方法判定为阳性,其中有2/3被WB确认为阳性;ELISA、IFA和WB在清洁级大鼠样品中检出仙台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为18.12%、11.34%和15.87%。结论三种检测方法灵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ELISA、WB和IFA。WB方法可作为IFA和ELISA难以确定结果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5.
目的了解SHIVKU一1静脉途径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感染特点及进展规律。方法两只健康中国恒河猴,静脉感染SHIVKU-1病毒,定期采样检测血浆病毒载量、CD4+/CD8+比值、CD4+T细胞绝对数变化和血清中抗SHIVKU-1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多色流式技术分析外周血、腹股沟淋巴结和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CD4+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两只实验猴成功感染SHIVKU-1病毒,一直到感染后3个月均保持稳定水平的病毒载量。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下降明显,CD4+/CD8+T细胞比值严重倒置。CD4+Tcm细胞比例在经历了感染早期的下降后,大幅升高,尤其是外周血和淋巴结。CD4+Tem则在粘膜固有层中增加明显。结论SHIVKU.1静脉途径成功感染了中国恒河猴,为SHIV/中国恒河猴疾病及评价模型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使用此模型评价抗病毒药物或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胚胎冷冻的效果。方法6个品系小鼠(KM、ICR、BALB/c、C57BL/6J、OB/OB、LAP/~TAOF59)的2-cell胚胎分别用EFS和DAP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进行冷冻和复苏,比较两种冷冻方法的胚胎复苏率和着床率。结果6个品系小鼠冷冻胚胎EFS方法的平均复苏率为69.97%(47.9%~83.6%),DAP方法的平均复苏率47.23%(26.3%-76.7%),EFS方法明显优于DAP方法。其中KM、ICR和BALB/c小鼠EFS方法的冷冻复苏率显著高于DAP方法(P〈0.01);冻融胚胎移植后EFS方法的平均着床率27.23%(1.75%一45.0%),DAP方法的平均着床率31.43%(7.0%一46.3%)。除KM、ICR小鼠外,其他4个品系小鼠的着床率DAP方法高于EFS方法。结论KM和ICR远交群小鼠胚胎适合用EFS方法冷冻保存;C57BL/6J、OB/OB、LAP/aTAOF59三个品系小鼠DAP方法优于EFS方法,但差异不大;BALB/c小鼠两种玻璃化冷冻方法的冻融胚胎着床率均较低,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7.
摘要:为了探讨石蒜属(Lycoris Herb.)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对石蒜属95个材料包括15种、4变种及2个人工杂种的叶绿体 DNA atpB-rbcL间隔区进行了测序,结合花部形态和核型特征,探讨了石蒜属种间系统关系及其可能的杂交起源,结果表明:在系统发育树上亲缘关系近的材料聚在一起,其中矮小石蒜(L. radiata var. pumila)和换锦花(L. sprengeri)与2个人工杂交种(Hybrid 1、Hybrid 2)、麦秆石蒜(L. straminea)、江苏石蒜(L. houdyshelii)、短蕊石蒜(L. caldwellii)和乳白石蒜(L. albiflora)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atpB-rbcL序列揭示的石蒜属种间关系与染色体核型的分类结果部分一致,主要表现在具有近端部着丝粒(A)染色体的种与具有中部(M)和端部(T)着丝粒染色体的种各成一支,与形态和染色体分类结果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具有中部、端部和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种分散在两个主要分支内,进一步验证了具有中部、端部和近端部3种着丝粒类型染色体组的石蒜如麦秆石蒜、江苏石蒜、短蕊石蒜和乳白石蒜等是杂交起源的假设,结合2个人工杂交种分析,揭示了短蕊石蒜和乳白石蒜的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来源于换锦花;麦秆石蒜和江苏石蒜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来源于矮小石蒜。  相似文献   
168.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的食管静脉曲张模型,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小型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门静脉左支完全夹闭法造模,并通过外观、超声、胃镜等检查检验手段对造模结果加以评估。结果术后8周存活动物100%可见食管静脉曲张。结论通过门静脉左支夹闭法,基本可以建立兔食管静脉曲张模型。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观察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培菲康联合匹维溴铵(A组)40例,匹维溴铵(商品名:得舒特)(B组)4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C组)30例,疗程均为4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18/IL-10的含量.治疗结束后4周对治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A组总有效率为88.89%,B组总有效率为65.62%,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远期疗效:停药4周后随访,A组有4例复发或加重,复发率为12.5%,B组有9例复发或加重,复发率为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和B组治疗前IL-18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治疗后IL-18的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仍高于C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10水平明显低于C组,但在药物干预后A组IL-10的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仍低于C组.结论 培菲康能够有效治疗IBS-D,并能预防其复发,调节免疫可能是其主要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开展青海湖裸鲤基础生物学特征和适应低氧、低温、高盐度的分子机理的研究,揭示青海湖裸鲤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该鱼种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得到了青海湖裸鲤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GAPDH)两种旁系同源体的完整编码序列,分别命名为Gp-GAPDHα(JX287372)和Gp-CAPDHβ(JX287373)。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白.GAPDHa和Gp-GAPDHβ在不同的组织和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量。结果Gp—GAPDH两种异形体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为7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两种旁系同源体基因在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表达水平各有所不同,其中Gp—GAPDHα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量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结论在青海湖裸鲤胚胎发育研究中,Gp-GAPDHα不适合作为参照基因使用,两者的功能则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