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1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239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85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77年   12篇
  1973年   12篇
  1967年   15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海洋生物多糖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陆地资源的消耗,海洋生物多糖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它不仅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而且无毒副作用,该将主要从海洋生物多糖的生物学活性及研究现状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952.
鹅观草属三个物种及其居群间的醇溶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华  周永红  杨瑞武  丁春邦  张利  张海琴 《广西植物》2005,25(5):464-468,i0008
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APAGE)对小麦族鹅观草属3个物种:毛叶鹅观草、纤毛鹅观草和竖立鹅观草进行了醇溶蛋白电泳分析,23份材料电泳分离出22条相对迁移率不同的谱带,其中3条(16.6%)共同带,19条(83.4%)具多态性,每个材料可分离出9~16条谱带。结果表明:(1)三个物种具有相似的醇溶蛋白带型,但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2)同种不同居群间也存在遗传差异;(3)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  相似文献   
953.
魏祥东  蓝崇钰  卢志菁  叶长明 《生态学报》2005,25(12):3301-3306
对T 4代转基因番木瓜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和果实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转基因番木瓜均为转番木瓜环斑病毒(PRV)复制酶突变体基因(RP),且对PRV抗性达到了高抗或免疫,RP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能稳定遗传至后代并在RNA水平上表达。在田间种植时,转基因木瓜的生长状况普遍好于普通番木瓜,尤其在生长后期(10月以后),普通番木瓜100%发病(大规模种植时),而大部分(约91.8%)转基因植株生长良好,果实较多且表面光洁、基本上无环斑。与非转基因亲本相比,T 4代转基因番木瓜的果实长度增加2.6%~5%,果实直径变小0.6%~1.5%,果肉厚度增加了12%~15%,因而果实形状与亲本相近或更好,且信用价值更高。转基因番木瓜果实中水分、蛋白质、氮、脂肪、还原性糖、维生素A、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对照都无显著性差异,即转基因番木瓜与亲本具有实质等同性,这表明转入的外源基因对番木瓜果实品质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54.
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天津8家三级甲等医院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和趋势。方法 收集天津市8所医院葡萄球菌临床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2001~2002年分离的葡萄球菌临床株4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19株,MRSA占51.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1株,MRCNS占65.6%。其中一医院2002~2003年分离的葡萄球菌临床株共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1株,MRSA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株,MRCNS占72.84%;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主要是痰培养和尿培养。MRSA的分离率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数据相似。万古霉素在该地区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葡萄球菌感染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55.
健康儿童与发育不佳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健康儿童与发育不佳(FTT)儿童肠道中微生物区系的ERIC-PCR指纹图谱异同进行研究。方法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对某幼儿园200例4~6岁儿童进行评价,筛选出16例健康儿童和13例FTT儿童,每周1次连续3周跟踪取样,提取粪便样品中细菌总DNA,获得其ERIC-PCR指纹图谱,再将其中一个样品的ERIC-PCR产物作为混合探针通过杂交对指纹图谱上DNA条带序列的异同进一步比较。结果同一个体的肠道菌群结构在取样期间稳定性较好;虽然健康儿童间的肠道菌群结构也有一定差异,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结构特征;而健康儿童与FTT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大。结论儿童发育状况与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6.
亚硝酸盐影响Lactobacillus brevis 4903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可知,亚硝酸盐对Lactobacillusbrevis4903发酵有抑制作用,环境中亚硝酸盐一旦分解掉,这种抑制作用就会被解除。分析其原因:①亚硝酸盐抑制了乳酸菌生长,从而抑制了乳酸发酵;②在发酵初期可能因亚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使亚硝酸盐酶解生成NH3,NH3中和了乳酸菌生成的酸(H ),从而使环境pH值的下降和酸的积累变得缓慢。  相似文献   
957.
SHIV病毒在猴体内的复制与传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建立SHIV艾滋病动物模型提供毒力较强的病毒株,将新合成的SHIV XJ02170病毒适应猴体,并增强其毒力。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和PCR检测。选出13只无SIV,STLV1,SRV D和B病毒感染的猴。第一批实验,将SHIV前病毒DNA质粒经肌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500μg;SHIV病毒液,经静脉注射到猴体内,每只2ml。病毒质粒和病毒液各接种2只猴。当第一批猴体检出病毒后,10ml感染猴的全血,抗凝后静脉注射到第二批猴体内,当第二批猴检出病毒后再将10ml感染猴的全血静脉注射到第三批猴体内,连续传代4次。每批实验均定期采集血液标本,分别用肝素和EDTA抗凝,进行病毒分离;病毒基因PCR检测;CD4,CD8测定;病毒抗体检测。结果SHIV XJ02170病毒和SHIV 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在猴体内的传代中均能分离出病毒;从传代猴的血浆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检出了病毒DNA和RNA基因;CD4,CD8测定结果显示有暂时性倒置现象,后变为正常倒置与正常交替出现;在传代的猴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HIV病毒抗体。结论SHIV XJ02170病毒与SHIV XJ02170前病毒DNA质粒,均能在恒河猴体内复制。  相似文献   
958.
人轮状病毒HRB-0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发生腹泻患儿粪便中取得标本 ,用MA10 4细胞传代培养 ,传至第4代时 ,细胞出现明显病变 ;电镜观察见到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 ;其RNA电泳型为 4∶2∶3∶2型 ,属A群轮状病毒。对其蚀斑特性和血凝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把这株轮状病毒地方株命名为HRB 0 2株。为研究该株轮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从而研制诊断性抗原和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9.
研究了国产及进口LB培养基对产嗜热性木聚糖酶基因工程菌1020生长及产酶的影响,并以国产原料为基准,优化了培养基。结果表明,国产的酵母膏及蛋白胨和进口原料相比,缺少某些成分,单纯增加用量不能弥补这种差别;乳糖可以代替昂贵的IPTG起到有效的诱导作用;10g·L-1的乳糖可兼起能源及诱导剂的双重效果,菌的生物量和产酶量达到最佳;发酵8h后补加5g·L-1乳糖,生物量及酶活皆有提高。复合氮源优于单一的无机或有机氮源。优化后的酶活从进口LB培养基的270U~290U提高到1700U~1800U。  相似文献   
960.
通过双原核显微注射提高转基因小鼠研制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的转基因小鼠制备技术,为开展遗传工程动物模型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通过向小鼠受精卵原核中注入不同浓度的DNA分子,筛选最适注射用DNA浓度;将K14/hCTLA4-Ig基因表达载体分子通过显微注射分别导入小鼠受精卵雌、雄原核,并设立单原核注射对照组;利用输卵管腹壶部穿刺移植法将注射后的小鼠受精卵移植于同期发情的受体母鼠;利用PCR对出生的转基因首建小鼠进行筛选。结果最适DNA分子浓度为10ng/μl;在单、双原核注射组胚胎2细胞卵裂率分别为52.3%(132/253)和45.0%(108/240),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射胚胎移植后体内存活率分别为18.1%(24/132)和16.7%(18/108),差异无显著性;转基因首建小鼠阳性率分别为3/24和5/18,转基因阳性小鼠占总注射胚胎的比例为1.2%(3/253)和2.08%(5/24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尽管双原核注射对胚胎的2细胞卵裂率有一定影响,但通过双原核注射可有效提高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