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4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223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385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国产蔷薇科蔷薇亚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国产蔷薇科(Rosaceae) 蔷薇亚科(Rosoideae) 10 属12 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本亚科花粉呈单粒存在, 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 极面观常呈三裂圆形, 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花粉大小为(16-06μm ~31-88μm) ×(15-30μm ~35-70μm) 。三孔沟, 内孔为长方形, 沟较长, 两端较窄。其中, 矮地榆Sanguisorba filiformis 的花粉形态较为特殊, 每条沟的中部特别宽, 向两端则逐渐变窄, 形成近乎菱形图案, 并且在沟的中央覆盖着近椭圆形的沟膜, 将沟部分隔开来。从而在光镜下, 其极面观为不等的六裂圆形。但该种花粉依然属于3 孔沟类型。花粉外壁在扫描电镜下见有穴状、皱波或疣状- 穴状、条纹- 穴状、条纹- 网状、条纹状、刺状、条纹- 刺状等纹饰变化。与外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基数复杂化相适应, 本亚科的外壁纹饰与其余亚科相比变化也最为多样。本文在对Rosoideae 的部分国产属种进行花粉形态报道的同时, 也对一些有关系统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2.
国产蔷薇科李亚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报道了国产李亚科(Prunoideae)10属11种植物花粉形态。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极轴2000~4412μm,赤道轴1785~3695μm。极面观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具三孔沟,内孔常为长方形。沟较长,两端较窄。但在Sinoplagiospermumuniflora中除了3孔沟外,还有周孔沟。花粉外壁明显分化为覆盖层和柱状层,在光学显微镜下表面常模糊,扫描电镜下外壁纹饰均为条纹状。孢粉学结合形态学和细胞学证据说明本亚科为一单系发生的类群。Prinsepiautilis和Sinoplagiospermumuniflora(Prinsepiauniflora)这两个种在花粉特征和外壁纹饰上差异很大,从而支持将Prinsepia和Sinoplagiospermum分别处理为两个属但不支持将广义的Princepia(含Princepia和Sinoplagiospermum)独立为亚科。此外,由于Exochorda的外壁纹饰同Prunoideae中较原始的类群(如Laurocerasus)相近,结合细胞学和形态学证据,支持将Exochorda移置至Prunoideae之下  相似文献   
933.
白血病抑制因子mRNA的表达受雌激素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RT—PCR方法检测了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样细胞Ros17/2.8在17β雌二醇(E2)刺激前后细胞中一些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发现在E2刺激后,细胞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MRNA水平明显上升,且呈现E2浓度依赖的特点.该结果提示,LIF可能参与替代性治疗过程中雌二醇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缓解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阐明细胞因子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并将有利于发展治疗骨代谢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934.
鲟形目鱼类是一类在鱼类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古老濒危鱼类 ,长期悬而未决的系统演化关系为世人瞩目 .采用DNA测序技术首次测定了包括中国特有鲟形目鱼类在内的 1 2种鲟形目鱼类的mtDNA ND4L和ND4基因 ( 70 3bp)的序列 ,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 .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得出了如下结论 :( 1 )鳇属可以归并到鲟属 ;( 2 )达氏鲟与中华鲟的亲缘关系最近 ,很有可能为中华鲟的一陆封类型 ;( 3)环太平洋地区的鲟科鱼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 4)ND4L和ND4基因是进行鲟形目鱼类系统演化研究很好的遗传标记 .  相似文献   
935.
稀土元素在生物领域内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稀土的生物效应和稀土在其它研究中的应用.稀土元素的生物效应,主要集中在动物和医学领域.由于稀土元素的离子半径及化学性质和钙离子很相似,因此在研究稀土的生物效应时,对稀土离子与钙离子的关系颇为重视.稀土作为一种特殊的研究工具,在许多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克服了一些因其它方法的局限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简化了其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6.
香椿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6~7月取香棒当年生半木质化、具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腋芽萌发,进行繁殖培养。通过大量试验,筛选出各阶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萌芽诱导阶段培养在MS+6-BA0.2mg/L中,腋芽萌发早,生长快;在继代和增殖培养中以MS+6-BA0.2mg/L效果较好,MS+ZT0.2mg/L+GA32.0mg/L次之。培养30天繁殖倍数3.1~4.0,在仅含MS有机元素。铁盐减半、蔗糖15g/L的固体培养基中,附  相似文献   
937.
本文记述中国梨室蜂科3新种:陕西三节梨室蜂RunariashaanxinicaWei,sp.nov.;湖南三节梨室蜂RunariahunannicaWei,sp.nov.;刻盾三节梨室蜂RunariapunctataWei,sp.nov.。并确定1个属级新异名:RunariaMalaise1931=BoheaMaa1944syn.nov.和1个新组合:Runariaabrupta(Maa),comb.nov.文中还给出了梨室蜂科已知属种的名录和四节梨室蜂属Blasticotoma及三节梨室蜂属Runaria已知种检索表,并简要讨论了梨室蜂科的分布和生物地理。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38.
芒果核仁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果实核仁中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及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甲酯(2)、没食子酸乙酯(3)、间-二没食子酸甲酯(4)、对羟基苯甲酸(5)和丁二酸单甲酯(6),它们均为首次从芒果核中获得。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了化合物1~5对7种细菌和4种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干燥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xerosis)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50~100 µg mL-1,化合物4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39.
从光动力治疗癌症的疗效着眼研究酞菁配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用时间分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测量苯硫基钛菁锌(C56H32S4Zn),苯硫基铝酞菁(C56H32AlN8O4)以及烷氧基铝酞菁(C56H32AlN8O4)的三阶非线性光极化率;测量四波混频响应的衰减过程;研究时间响应的超快过程和慢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它们分别对应于单态和三线态的寿命。在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观察三种酞菁光敏剂对人肝癌细胞杀伤的形态变化,并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对三种酞菁配合物的三线态量子产率和寿命进行测定,结果与它们对人肝癌细胞的光动力杀伤作用相关联。  相似文献   
940.
为明确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不同日龄的虫体经低温储存后的存活差异并获取最佳的储存虫龄和时间。分别选择羽化后0、3、7、14、21和28 d的成虫和化蛹1、2、3和4 d的蛹在8℃进行低温储存试验,确定不同储存时间(7、14、21、28、35和45 d)后虫体的存活率或羽化率。结果显示:不同日龄(0~21 d)的瓢虫成虫,存活率与储存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日龄>7 d的瓢虫成虫,经低温储存21 d后,存活率为80%左右,储存28 d后,存活率仍大于70%。日龄>14 d的瓢虫成虫储存45 d后还有60%以上存活。不同日龄的蛹最终羽化率不同,1~2 d蛹在储存21 d后羽化率为70%左右,高于3~4 d蛹的50.00%和13.33%。结果表明,七星瓢虫成虫羽化14 d后在低温下储存期最长可达45 d,可在长期储存时使用。储存期不高于28 d时,可选用羽化7 d的成虫。储存期低于21 d时,可选用羽化7 d的成虫或1~2 d蛹,其中1~2 d蛹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