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3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2299篇
  697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36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曼陀罗和苍耳对污染土壤中镉的吸收与富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曼陀罗和苍耳对重金属镉的吸收与富集特征.方法:室外盆栽试验和室内原子吸收测定曼陀罗和苍耳体内的镉含量.结果:土壤中的镉刺激了植物的生长,曼陀罗和苍耳的生物量都比对照有所增加;曼陀罗和苍耳体内的镉含量随土壤中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土壤中镉浓度为100mg·kg-1时,曼陀罗地上部分富集系数为1.15,大于1,而在其它测试浓度下均小于1;苍耳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在所有测试浓度下都小于1.结论:曼陀罗和苍耳都不属于镉的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992.
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分布的羽茅6个地理种群的染菌率进行了调查,采集种子并从中分离得到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选取其中的19株进行rDNA-ITS片段的扩增、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样地羽茅种群内生真菌感染率除西乌旗为96.7%外,其他5个样地均为100%,表明内生真菌侵染羽茅并非偶然现象,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共生关系.(2)ITS和5.8S序列得到的N-J树显示,相对于Epichlo(e)属的其他参考菌株,不同地理种群羽茅中的内生真菌聚为一类,形成一个具有97%支持强度的分支.由此推测,不同地理种群羽茅中的内生真菌具有相同的起源点.(3)结合形态观察结果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羽茅内生真菌种群的优势种亲缘关系较近,可能起源于同一种内生真菌;但由于其地理分布广、气候差异大、群落类型差别也较大,从而造成不同地理种群内生真菌形态上的分化以及种群间明显的遗传分化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3.
云南微翅蚱属一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蚱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采自云南丘北地区微翅蚱属1新种,即褐胫微翅蚱Alulatettix ochrotibis Deng and Zhe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该新种近似于秦岭微翅蚱Alulatettix qinlingensis Deng,Zheng et Wei 2006,主要区别为:颜面降起在侧单眼之间不凹陷;颜面隆起纵沟的宽度略宽于触角基节的宽度;触角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2.0~2.5倍;侧面观背板上缘略波状;沟前区侧隆线向后收缩.其与断隆微翅蚱Alulatettix interrupta Deng,Zheng et Wei 2006也相似,但头顶的宽度宽于一眼宽的1.6倍,前胸背板中隆线全长完整;沟前区侧隆线向后收缩;肩部之间不具1对短纵隆线. 正模:♂,云南丘北(锦屏),1 400 m,2006-Ⅷ-05,邓维安采;副模:1♂,同正模.  相似文献   
994.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苗期、开花期和根茎伸长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500、1000、2000和4000 mg/L)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检测施硅对黄芪白粉病、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揭示硅对增强黄芪抗病性、提升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机理,为生产中蒙古黄芪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硅能增加蒙古黄芪株高、茎粗、株幅和叶绿素含量,促进蒙古黄芪生长,并以2000 mg/L硅处理效果较佳。(2)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硅能提高蒙古黄芪叶片SOD、CAT、POD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以开花期、根茎伸长期2000 mg/L硅处理较佳。(3)施硅能有效降低蒙古黄芪白粉病、根腐病的病情指数,当施硅浓度为2000 mg/L时防效均达到最高,并分别达到47.05%和39.08%。(4)施硅处理能有效提高蒙古黄芪单株干、鲜生物量、产量以及可溶性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等品质指标,并在2000 mg/L硅浓度处理下均达到最佳水平,此时可溶性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6.48%和31.96%。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硅可显著增强蒙古黄芪对白粉病、根腐病的抗性,促进植株生长,进而显著提高药材产量,改善药材品质,并以硅浓度为2000 mg/L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获得单个T-DNA插入拷贝的植株, 我们建立了一套利用Inverse PCR(IPCR)快速检测转基因水稻中T-DNA拷贝数的方法。用IPCR的方法可以扩增出与已知T-DNA序列相邻的水稻基因组DNA未知序列,由此推测转基因水稻植株中T-DNA的拷贝数。我们共对15个转化株系20棵不同植株的DNA进行了IPCR检测。其中12株表现为T-DNA单拷贝插入,3株为双拷贝插入,1株为三拷贝插入。另外4株未检测到T-DNA插入拷贝。IPCR分析结果经过Southern杂交和测序的验证。  相似文献   
996.
韦坤德  闫道广 《生物磁学》2012,(21):4006-4010,4018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4(ORP4L)肽段,制备兔抗人ORP4L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人ORP4L382-485氨基酸(ORP4Lm)的基因序列并插入到PGEX-4T—1载体中,在大肠杆菌RosettaTM(DE3)中表达融合蛋白GST-ORP4Lm。利用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中含有的GST标签进行亲和纯化。用所获得的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兔抗人ORP4L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抗体免疫特异性。将亲和纯化后的抗体偶联到CNBr-actived sepharosC beads上,利用免疫沉淀的方法,通过质谱仪分析鉴定可能与ORP4L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West—ernblotting进一步确证特异性的相互作用蛋白。结果: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GST-ORP4Lm重组蛋白,用其免疫新西兰大兔.成功制备了相应兔源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抗体可以特异识别内源性及外源性的ORP4L蛋白。质谱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论:利用重组的GST-ORP4Lm融合蛋白成功制备了有良好特异性的ORP4L多克隆抗体,并可将其用于ORP4L的蛋白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997.
记述采自内蒙古贺兰山的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平背叶蜂亚科Allantinae 1新种:贺兰山曲叶蜂Emphytus helanshanicus Wei,Li & Xiao,sp.nov.,该种与亚美曲叶蜂E.nigrotibialis Rohwer,191 1最近似,但前者后...  相似文献   
998.
通过PCR技术从粘质沙雷氏菌H3010基因组DNA中扩增出该D-乳酸脱氢酶基因,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重组表达,优化了酶纯化的条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该酶编码基因全长993bp,编码330个氨基酸,大小为37kDa。经优化表达及纯化条件后重组酶纯度可达90%。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重组酶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酶促反应pH为7.5(O.2mol/L磷酸盐缓冲液),37℃下测得对底物丙酮酸的动力学参数Km=3.39mmol/L,Vmax=6.87mmol/(mg·min),对辅酶NADH的动力学参数Km=1.43mmol/L,Vmax=1.61mmo]/(mg·min)。为酶法生产D-乳酸及利用代谢工程构建产D-乳酸的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吴得卿  魏建华  樊辉 《生态学报》2021,41(16):6476-6485
土地利用变化对亚洲象生境影响显著,明晰其影响机制是有效保护亚洲象的前提。为探明土地利用变化对亚洲象生境影响的时空过程及机制,以亚洲象残存的中-缅跨境流域-南滚河流域为例,在1988和2018年两期Landsat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遥感分类图的基础上,采用LandTrendr算法检测30年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天然林扰动,结合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模型评定的亚洲象生境适宜性分布,探究以天然林扰动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对亚洲象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8-2018年间,南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为天然林转化为其他地类,且天然林扰动强度在中、缅境内差异明显;(2)以橡胶种植扩张导致毁林为主的土地利用变化造成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生境萎缩,生境斑块间连通性降低,破碎化程度较高;(3)该流域亚洲象生境丧失过程表现为由边缘向内部逐渐被蚕食,适宜生境最终被分割为上、下游两个相互孤立的子区域。因此,抑制以橡胶林为主的热作种植扩张,恢复上、下游生境连通性,建立流域尺度的跨境保护区,是实现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保护和缓解人象冲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丛生野核桃(Juglans regia)进行普查,以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数量动态,从而获得丛生野核桃树的龄级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丛生野核桃以中龄级为主,年龄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4个坡向种群年龄结构的动态指数Vpi虽大于0,但最大仅为19.10%,且Vpi’极低,最大为1.12%,阳坡种群增长趋势最高,抗干扰能力最强,种群稳定性最好,半阳坡种群增长趋势最弱,抗干扰能力最弱,种群稳定性最差;各坡向种群均存在多个死亡高峰,阳坡最高峰在15龄级,半阳坡在15和18龄级,阴坡和半阴坡均在9龄级,存活曲线更接近Deevey-Ⅱ型;在未来2、5、10龄级后,中龄级个体数量减少,老龄个体呈增加趋势,丛生野核桃种群稳定性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对丛生野核桃幼苗的保护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