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27篇 |
免费 | 9334篇 |
国内免费 | 17342篇 |
专业分类
598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1134篇 |
2023年 | 1357篇 |
2022年 | 2047篇 |
2021年 | 2078篇 |
2020年 | 2107篇 |
2019年 | 2418篇 |
2018年 | 1559篇 |
2017年 | 1500篇 |
2016年 | 1612篇 |
2015年 | 2057篇 |
2014年 | 2979篇 |
2013年 | 2550篇 |
2012年 | 3603篇 |
2011年 | 3673篇 |
2010年 | 3059篇 |
2009年 | 3131篇 |
2008年 | 3335篇 |
2007年 | 3147篇 |
2006年 | 2969篇 |
2005年 | 2485篇 |
2004年 | 1915篇 |
2003年 | 1611篇 |
2002年 | 1436篇 |
2001年 | 1438篇 |
2000年 | 1311篇 |
1999年 | 793篇 |
1998年 | 435篇 |
1997年 | 272篇 |
1996年 | 216篇 |
1995年 | 169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27篇 |
1992年 | 122篇 |
1991年 | 119篇 |
1990年 | 92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95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68篇 |
1985年 | 71篇 |
1984年 | 53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76篇 |
1981年 | 35篇 |
1979年 | 14篇 |
1959年 | 14篇 |
1957年 | 22篇 |
1953年 | 13篇 |
1950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研究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了藏猪在2、4、6和8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并在2月龄时与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进行比较.ANOVA分析结果表明:2-8月龄间藏猪分别有10和 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2月龄时藏猪体重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和显著低于太湖猪(P<0.05),而藏猪肌纤维面积却为最大,但品种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2月龄时3个品种间分别有15和13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 (P<0.01)和显著水平(P<0.05).STEM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直线下降和上升是藏猪在2 -8月龄间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P<0.01).另外,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 -PC 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Person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56±0.109.提示:藏猪在2-8月龄间骨骼肌生长发育强度较肌内脂肪合成沉积占优势,2月龄时藏猪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其他两品种低,而脂肪酸β氧化和肌纤维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与其在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全放牧散养的饲喂方式下长期形成的品种特性相符 [动物学报 54(3):442-452,2008]. 相似文献
972.
重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包涵体复性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肠杆菌BL21(DE3) 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VEGF165) ,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了获得大量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我们对影响复性的参数:氧化型、还原型谷胱甘肽比例,复性液的pH 值,复性时间,精氨酸浓度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165) 包涵体的起始浓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初步获得了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VEGF165 二聚体蛋白。 相似文献
973.
小麦籽粒内AGPase质体型小亚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小麦籽粒中克隆了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的质体型小亚基(SSU II)的cDNA序列.其中间部分与3'端序列与大麦SSU II(Z48563)的同源性高达97%,但在5'端特异的转移肽切割位点却比Z48563缺失一段113 bp序列.本文克隆的SSU II其特异5'端序列与已报道的大麦(Z48563)、小麦(536819)、玉米(AF334960)进行多序列比对和同源性比较显示,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表明这可能是一个新的SSU II基因.另外,在检测的22个现今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中,SSU II 5'端缺失序列的现象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974.
975.
目的:对比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针对短节段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30例住院治疗短节段腰椎结核的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分期前后联合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Birdwell植骨融合分级.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8个月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2个月Birdwel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18个月Birdwel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有两例发生断钉.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融合率高,远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并能够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6.
目的:研究甲亢低骨量患者131I治疗后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0例甲亢低骨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131I治疗后口服钙尔奇D及罗盖全治疗;B组50例,131I治疗后骨质自然恢复。另设C组50例为正常对照组。于131I治疗前、治疗后3、6及12个月测定A、B两组骨密度(BMD),观察其骨质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A组随治疗时间延长BMD逐渐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腰椎(L2-4)骨密度3个月提高明显(t=-2.111,P=0.04)且12个月时达到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t=-2.290,P=0.202)。(2)B组3个月时腰椎BMD有所降低,12个月时升高明显(股骨颈t=-2.327,P=0.043;腰椎(L2-4)t=-2.798,P=0.000)。(3)6个月时两组腰椎骨密度改善幅度出现统计学差异(t=-2.416,P=0.018),12个月时差异显著(t=-3.259,P=0.002)。结论:131I联合钙尔奇D与罗盖全治疗甲亢低骨量患者,其恢复时间及疗效均用131I治疗,能有效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下降及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7.
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和基质组合的小型湿地模型净水效果及其与基质酶活性(脲酶和磷酸酶)之间的相关性, 并选出净水效果最佳的模型, 通过对两种植物(茭白和慈姑)和两种基质(石榴石和磁铁矿)进行组合构建不同的湿地模型, 对不同湿地模型进出水口水质和基质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进行优化选择。结果表明: 湿地模型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最高, 最高能达到98.87%, 最低也能达到58.06%, 对高锰酸盐的去除率最低, 最高37.91%, 最低2.51%; 湿地模型X5-X6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基本上都比X1-X4高, 总氮去除率平均高3%, 氨氮去除率平均高10%, 亚硝态氮去除率平均高10%, 总磷去除率平均高15%, 正磷酸盐去除率平均高20%, 高锰酸盐去除率平均高8%; 在相同种植数量的情况下, 茭白和慈姑混合种植的湿地模型总体上比茭白和慈姑单一种植的湿地模型具有更好的净水效果, 是实验中的最佳湿地模型; 湿地模型的脲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03—0.980), 脲酶可作为判定人工湿地去除养殖水体中总氮效能的指标, 湿地模型磷酸酶活性与高锰酸盐去除率总体上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21—0.992), 磷酸酶可作为判定人工湿地去除养殖水体中高锰酸盐效能的指标。研究为人工湿地植物和基质优化选择和基质酶活性评价净水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8.
用60Co-γ射线和Ar 诱变小麦的干种子。结果表明,经60Co-γ辐射的8个品种(系)M1代,生育期延迟;7个品种(系)出苗率、成苗率、单株越冬蘖、单株最高蘖、单株产量均显著降低,但成穗率显著提高;千粒重5个品种(系)显著提高,3个品种(系)显著降低。M2代4个品种(系)发生株高、穗型、熟期、抗赤霉变异。经Ar 注入的8个品种(系)M1代,3个品种(系)处理的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单株越冬蘖、单株最高蘖、株高、穗长、小穗数、千粒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成穗率3个品种(系)处理显著高于对照,1个品系显著低于对照,2个品种(系)的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对照;M2代1个品系发现穗型、株高均变异的植株。60Co-γ射线和Ar 可诱发部分小麦品种M1代POD同工酶的表达量和酶谱变异,M3代部分变异株POD同工酶表达量和酶谱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79.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