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36篇
  免费   4806篇
  国内免费   20989篇
  58931篇
  2024年   503篇
  2023年   1295篇
  2022年   2022篇
  2021年   2039篇
  2020年   2076篇
  2019年   2416篇
  2018年   1555篇
  2017年   1495篇
  2016年   1567篇
  2015年   2056篇
  2014年   2976篇
  2013年   2551篇
  2012年   3602篇
  2011年   3673篇
  2010年   3057篇
  2009年   3131篇
  2008年   3335篇
  2007年   3147篇
  2006年   2968篇
  2005年   2483篇
  2004年   1913篇
  2003年   1611篇
  2002年   1436篇
  2001年   1438篇
  2000年   1311篇
  1999年   793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7 毫秒
71.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复杂,病毒感染在其发病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支持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分子模拟、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调、表位扩展、旁路激活、超抗原激活和直接细胞损伤等是病毒感染导致多发性硬化发病的主要机理。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2.
大鼠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实验,观察损伤区周围软骨细胞改变,检测损伤区是否有软骨细胞生成,检测刀Ihh以及Ptch1表达阳性细胞.发现骨骺损伤骨桥形成过程中,完全损伤区中心没有软骨细胞特异的因子Col2al和ColX以及删Ihh和Ptch1的表达,但是完全损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交界间存在次损伤软骨区,存在软骨细胞凋亡,有Col X的表达,vimentin检测发现,在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间有正常肥大区软骨细胞异常分化而来的成纤维样细胞并形成软骨外膜样结构,次损伤区和软骨外膜结构逐渐被骨桥替代,在此过程中软骨外膜样结构存在Collal、Ptch1和Ihh的表达,提示Ihh可能参与骨桥形成过程.提出骨桥形成过程中损伤中心区域存在膜内化骨,边缘区域存在软骨化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3.
为了开发普洱熟茶生产的规范技术,本文对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芮之一的臭曲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酸碱度有广幅的适应性;在以硫酸铵或豆饼粉为氮源,玉米粉或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培养温度以30℃最为适宜.同时,对菌落的牛长规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大量培养,以及普洱茶的规范化生产技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关于维甲酸胚胎病理学的研究很多,维甲酸受体在器官发生、发育及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维甲酸影响这些过程的机制还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小鼠怀孕8天时,给予母体连续3次维甲酸灌胃,将导致胎儿脊柱裂,发生率为96.77%。本研究应用微阵列技术,在维甲酸诱导的脊柱裂小鼠胎儿的脊髓组织中发现了134个差异表达在1.5倍以上的基因。基因富集分析显示,母亲暴露于维甲酸导致的胎儿脊柱裂,与促凋亡和抗凋亡、细胞增殖、迁徙、细胞骨架成分以及细胞或局部粘附等基因功能簇相关,提示这些细胞成分和生物学的功能缺陷促使脊柱发育异常。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脊柱裂的全基因组基因表达模式,有助于理解神经管缺陷的病因和病理学。  相似文献   
75.
晋西黄土丘陵区若干树种水分生理及抗旱性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6年林木生长季节(5~10月)野外条件下测定了12个树种的P-V曲线水分参数。研究了水分参数的季节变化及与林木抗旱性的关系。提出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以水分参数Ψisat和Ψitlp所定义的渗透调节能力。并研究了树种的这种渗透调节能力的季节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应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林木的抗旱性予以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6.
冷型小麦旗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以典型的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同一环境背景下不同温度型小麦开花后的旗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相比,冷型小麦籽料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缓慢、含量高,整个业粒形成和灌浆期MDA积累速度慢、含量低,籽粒灌浆期防御活性氧伤害的关键性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下隆幅度小,灌浆中后期活性水平高。由此认为,小麦旗叶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与其温度型的归属关  相似文献   
77.
金百合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1 植物名称 金百合 (Liliumtrompeten)。2 材料类别 带腋芽的幼嫩茎段。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1 )芽诱导培养基 :MS 6 BA 0 .6~ 1 .0mg·L-1(单位下同 ) NAA 0 .3~ 0 .4;(2 )增殖培养基 :MS 6 BA 0 .5~ 1 .0 NAA 0 .1~ 0 .2 ;(3)生根培养基 :MS NAA 0 .3~ 0 .5。培养基含蔗糖 30g·L-1、琼脂 9g·L-1,pH 5 .8。培养温度2 2~ 2 5℃ ,光照度 1 5 0 0lx ,光照时间 1 2h·d-1。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 取金百合花序下端幼嫩的带腋芽茎段 ,…  相似文献   
78.
磷高效基因型小麦对缺磷胁迫的根际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奶箱分隔栽培试验法,进行了磷高效与磷低效小麦基因型根际土壤PH与有效磷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皆明显低于外围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特征;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根际PH和有效磷含量明显低于磷低效基因型,PH变异范围和磷素亏缺区也表现明显较大。为了进一步验证磷高效小麦基因型这的这一根际特征,同时进行了施用水溶性,枸溶性磷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溶性磷肥对根际PH和有效  相似文献   
79.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B(10),ent-kauran-16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7和8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为2~16μg·mL-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以基因序列为鉴定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其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分子鉴定无绿藻的"金标准"。该文对近年来应用在无绿藻鉴定和分型方面的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phism,SSCP)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