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43篇
  免费   4769篇
  国内免费   20732篇
  2024年   403篇
  2023年   1235篇
  2022年   1970篇
  2021年   2039篇
  2020年   2050篇
  2019年   2373篇
  2018年   1503篇
  2017年   1470篇
  2016年   1567篇
  2015年   2056篇
  2014年   2962篇
  2013年   2527篇
  2012年   3602篇
  2011年   3677篇
  2010年   3056篇
  2009年   3132篇
  2008年   3335篇
  2007年   3147篇
  2006年   2968篇
  2005年   2483篇
  2004年   1914篇
  2003年   1611篇
  2002年   1436篇
  2001年   1438篇
  2000年   1312篇
  1999年   794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61.
本研究分析肺炎肺实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谱构成,旨在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诊治的住院肺炎病例临床资料,其中肺实变的诊断基于影像学证据,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病原学检测平台,并参考感染传染科医生解读,本研究对肺炎伴肺实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86例肺炎患儿的286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5(5.8±3.1)岁,其中195例(68.2%)存在肺炎伴肺实变。总病原体检出率为76.6%(219/286),肺实变和无肺实变肺炎患儿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7.9%(152/195)和73.6%(6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的前5种病原体均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5周岁及以上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达最高77.0%(127/165),肺实变病例和无肺实变病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67.2%(131/195)和61.5%(56/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是导致本研究目标人群患病的主要病原体;病原体检出率高低与是否肺实变无关。  相似文献   
962.
为获得大孔树脂纯化岩高兰多酚的最佳工艺,以岩高兰的地上部分为原料,通过考察6种不同类型树脂(HPD-100、X-5、AB-8、D101、HPD-600、NKA-II)的含水率、吸附率和解吸率的大小,筛选出一种最适合纯化岩高兰多酚的树脂。在此基础上,选择对纯化工艺影响较大的4种因素(上样浓度、乙醇浓度、洗脱流速、洗脱体积),进行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最佳工艺。结果表明:HPD-600型大孔树脂对岩高兰多酚的纯化效果最佳,其最优工艺参数为:上样浓度0.84 mg·mL-1;乙醇浓度62.15%;洗脱流速0.67 mL·min-1;洗脱体积2.71 BV。该条件下,岩高兰多酚的提取率为229.18 mg·g-1,岩高兰多酚的纯度由8.11%提高到22.56%,回收率为67.78%。本研究为岩高兰多酚的纯化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也可为岩高兰提取物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3.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与生长利用之间主要的中间贮存物,在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揭示落叶松(Larix gmelinii)根系根序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及季节变化规律,探讨根系内可溶性糖和淀粉间的关系。本研究以落叶松根系为研究材料,在5~10月采集根系样品,采用根序法将细根分为1、2、3、4和5级,采用苯酚—浓硫酸方法和酶解法分别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结果表明:可溶性糖浓度在根序、月份及其交互差异性显著(P<0.001),1~5级根可溶性糖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42%~14.90%,4.35%~16.40%,5.67%~19.70%,5.91%~33.10%,6.95%~37.80%,不同根序可溶性糖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根序间淀粉浓度差异性不显著(P>0.05),月份间根系淀粉浓度差异显著(P<0.001),变化范围为23.36%~48.65%;淀粉浓度5~7月下降,随后上升,从8月份达到峰值,10月与5月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阐明落叶松根系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生长适应对策提供数据基础,对理解植物细根系统内部结构及功能异质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64.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典型抽样法,以四川省威远县桉树(Eucalyptus robus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重要值、灌木层和草本层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探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在5个不同林龄(4,5,6,7,8年生)下的动态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调查到植物共有210种,隶属79科151属,草本层物种数多于灌木层。草本层的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和灌木层的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戟叶悬钩子(Rubus hastifolius)在不同林龄下都占据主要优势地位。随着林龄的增大,郁闭度加大,灌木层的D、H和H′值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规律;草本层D、H和H′值均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趋势。草本层各生物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灌木层各生物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层的D、H指数是影响生物量的直接因子。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分布、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对林龄变化的响应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动态特征规律,相关结果为我国西南地区桉树林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65.
患者,女,61岁,确诊肺结节病、口服糖皮质激素7月,双手背及腕部红色斑块3个月。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棘层增厚,真皮浅、中层中性粒细胞、淋巴、组织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混合性浸润,可见散在双轮廓厚壁酵母样结构。六铵银染色见不规则肿胀菌丝及酵母样厚壁孢子。真菌培养见棕/灰褐色菌落,镜下见棕色分隔孢子。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e。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 mg/d,联合外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2次/d,连续用药4个月后皮损完全消退,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探讨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及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按超声诊断分级Ⅰ级、Ⅱ级、Ⅲ级分为62例、27例、23例,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特征,分析静脉内径与病程的相关性,并分析超声诊断分级与临床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超声诊断分级患者的静脉内径、静脉丛范围和静脉流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内径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超声诊断分级与临床症状积分、妊娠次数、既往工作站立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MI呈负相关(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瘀血综合征具有特异性的诊断价值,超声诊断分级、静脉内径与临床因素存在一定的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2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和CD44+细胞的Oct4、CD133、CD44和GAPDH的m RNA表达;检测和比较CD44-和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D44+细胞用阿霉素或β-catenin抑制剂LF3进行处理,分别使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一步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B检测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成功分离CD44-和CD44+细胞,RT-PCR检测CD44+细胞高表达Oct4、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弱表达Oct4m RNA,不表达CD133和CD44 m RNA;CD44+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显示显著强于CD44-细胞(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P<0.05),显著提高了CD44+细胞的凋亡率(P<0.05);阿霉素显著降低了CD44+细胞β-catenin和TCF-4的蛋白表达(P<0.05),LF3对β-catenin和TCF-4蛋白表达的影响与阿霉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霉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口腔鳞癌干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讨金莲花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鼻窦炎(CRS)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鼻通气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RS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鼻腔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金莲花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鼻通气功能[鼻腔最小截面积(NMCSA)、鼻腔容积(NV)]、生活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NMCSA、NV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血清IL-5、TNF-α、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腔清洁时间、上皮化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莲花液雾化吸入治疗CRS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鼻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VBI性眩晕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联合组采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改善情况、脑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动脉硬化指数(AI)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联合组眩晕症状积分、欧洲眩晕评分量表(EEV)评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侧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Vp)、左右侧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左侧动脉、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侧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AI、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VBI性眩晕,能够缓解患者的眩晕状况,疗效确切,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和脑动脉硬化程度,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970.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室重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0只SD级大鼠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5 m L/d)连续灌胃7d处理,阿托伐他汀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kg·d)连续灌胃7 d,上述干预结束后,缺血再灌注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大鼠通过阻断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式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三组大鼠心室重构指标水平、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的左室相对重量、右室相对重量、室间隔厚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乳酸脱氧酶(LDH)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5);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白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气化酶(SOD)水平低于假手术组,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IL-10、SOD水平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可有效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室重构,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