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6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不同方式处理牛粪对大豆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养殖场粪便堆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这类废弃物开展资源化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以不施肥料处理(CK)为对照,研究了生态养殖场牛粪经腐熟(DD)和蚯蚓处理(RD)后对大豆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养殖场牛粪经过两种处理后,在一定施用量范围(DD≤30 t/hm2,RD≤45 t/hm2)内,可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分株数、干物质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单株荚数、籽粒数、籽粒重,提高大豆产量(P<0.01)。施入腐熟牛粪30 t/hm2株高和单株结荚数比CK分别增加24.2 cm、63%;经蚯蚓处理后,可以提高牛粪施用量的上限,施入蚯蚓处理过的牛粪45 t/hm2时产量最高、单株结荚数最多,比CK分别增加72%和75%(P<0.01);施入蚯蚓处理过的牛粪15 t/hm2时,粗蛋白含量、蛋脂总量最高,比CK分别增加7%和6%(P<0.01)。本研究可为大型养殖场牛粪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SRAP、ISSR技术的优化及在甘蓝类植物种子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SRAP与ISSR 2种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8种甘蓝类植物(Brassica oleracea L.)的种子鉴别中。先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对SRAP、ISSR反应体系中各影响因素的逐一筛选,优化了甘蓝类植物SRAP、ISSR反应体系。进而采用30个SRAP引物组合和15个ISSR引物对白甘蓝、皱叶甘蓝、红甘蓝、羽衣甘蓝、花椰菜、青花菜、抱子甘蓝、球茎甘蓝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结果表明:M3E5与M4E5两个SRAP引物组合可以在8种甘蓝类植物之间显示较高的多态性;844和888两个ISSR引物也可在8种甘蓝类植物之间产生很好的多态,特别是844引物单独应用即可区分所有材料。  相似文献   
53.
ε-聚赖氨酸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albulus PD-1可合成一种新型非蛋白质氨基酸均聚物聚二氨基丙酸,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反向色谱,对聚二氨基丙酸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离子交换层析柱选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填料,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 H 7.5)平衡上样,含0.5 mol/L Na Cl的磷酸盐缓冲液(p H 7.5)洗脱,收集洗脱液用分子筛Sephadex G-25除去磷酸盐缓冲液。然后用C18反相色谱进一步纯化,流动相为V(甲醇)/V(0.1%磷酸)=5/95。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反向色谱,纯化得到聚二氨基丙酸纯品,回收率为39.8%,样品纯度达98.4%,为后续的聚二氨基丙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为了更好地对脱氧核糖核酸酶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建立脱氧核糖核酸(DNA)酶解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MP)、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GMP)、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M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能将酶解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完全分离并准确定量。在此基础上,对DNA酶解的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其反应机理为不存在底物和产物抑制的双底物顺序反应,动力学方程为x=1/bin(1+abt)(其中a=0.3723p0—0.974;b=-0.0493p0^2+1.1150p0-1.1103),该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DNA酶解过程,误差仅为3.31%.  相似文献   
55.
上海公园水体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薄芳芳  杨虹  左倬  由文辉 《生态学杂志》2009,28(7):1259-1265
为了解公园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状况,分析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浮游植物物种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于2008年7月和9月对上海市11个公园水体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相关分析(CCA),并绘制了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84种,隶属于8门,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2.01×105~57.60×105 cells·L-1;群落组成以蓝藻、裸藻、硅藻和绿藻为主,主要优势种有细微颤藻、无常蓝纤维藻、尾裸藻、颗粒直链藻、梅尼小环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等;7月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铵态氮、溶解氧、水温和总磷,而9月的pH值、水温、溶解氧、透明度和总氮含量对浮游植物的分布产生影响较大;其中,透明度和浮游动物量是影响隐藻、甲藻和硅藻藻类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而蓝藻、裸藻、绿藻主要受水体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溶解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中国森林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森林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资产,探索森林生态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对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净现值法计算了中国森林生态资产总价值为698.5万亿元,其中直接价值为7.5万亿元,包括林木价值4.5万亿元和林下产品价值3.0万亿元;间接价值为691万亿元,其中,气候调节价值量最高,占间接价值的48%;水源涵养价值量次之,占间接价值的27%。从森林生态资产总价值的分布来看,广西省、广东省和云南省位于全国前列,分别占森林生态资产总价值的10%、9%和9%。单位面积森林生态资产价值表现为海南省、浙江省和广东省较高,分别为954万元/hm2,915万元/hm2和888万元/hm2。森林生态资产价值研究为我国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全面的估算中国森林生态资产价值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7.
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野生啮齿动物的消化道形态与功能。小肠是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其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为了解小肠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以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低温组和常温组动物小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和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目。结果显示:(1)低温组布氏田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2)低温驯化使布氏田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3)低温驯化使布氏田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布氏田鼠的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细胞的数量发生了可塑性变化,这可能与低温环境下的高能量需求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8.
1. The occurrence of larvae of Limnephilus coenosus and L. vittatus (Trichoptera) was recorded in 103 rock pools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dry periods in spring–summer (April–May and July–early August), when a great number of the pools dried out. In early spring, 84% of the pools sampled contained larvae of at least one of the species. Limnephilus coenosus larvae were present in a higher proportion of pools that later dried out than in the permanent ones, while L. vittatus larvae were predominantly found in permanent pools. Larvae of both species were found together in 31% of the inhabited pools.
2. Laboratory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elucidate differential survival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rganic cases of L. coenosus larvae held water more efficiently than did the mineral L. vittatus cases. Full-grown (fifth instar) L. coenosus larvae also survived dry conditions better than did L. vittatus larvae. The higher survival of L. coenosus was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drought-resistant case material and a higher survival ability of the larvae themselves.
3. Limnephilus vittatus larvae were restricted by their low capability to withstand desiccation, although case material and food were available for L. vittatus larvae in all pools. Absence of case material and high-quality food in many pools, however, restricted the presence of L. coenosus larvae, but this species did not suffer from heavy mortality because of desiccation and all pool populations of L. coenosus survived until pupation.
4. The differenc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in these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pool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tial site selection by ovipositing females, as well as by larval survival. The intrinsically greater survival of L. coenosus larvae during drought, together with the water-retaining properties of the cases, allowed this species to exploit stressful and risky habitats, such as temporary pools.  相似文献   
59.
采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GATA)~4|分别与近交系小鼠BALB/c和经10年 30代培育而成的自发突变型近交系先天遗传性白内障BALB/cBk-Cat小鼠进行DNA分杂交,DNA指纹显示:(1)BALB/c小鼠个体之间以及BALB/cBk-C at小鼠个体之间没有差异;(2)BALB/c小鼠与BALB/cBk-Cat小鼠的DNA指纹在23-6kb之间的区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0.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的花耳科Dacrymycetaceae二个新种,即莽山胶角菌Calocera mangshanensis Liu et Fan和云南花耳Dacrymyces yunnanensis Liu et F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