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32篇 |
免费 | 1001篇 |
国内免费 | 3772篇 |
专业分类
11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259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404篇 |
2020年 | 413篇 |
2019年 | 443篇 |
2018年 | 274篇 |
2017年 | 290篇 |
2016年 | 290篇 |
2015年 | 411篇 |
2014年 | 609篇 |
2013年 | 504篇 |
2012年 | 716篇 |
2011年 | 658篇 |
2010年 | 565篇 |
2009年 | 565篇 |
2008年 | 610篇 |
2007年 | 598篇 |
2006年 | 527篇 |
2005年 | 460篇 |
2004年 | 341篇 |
2003年 | 286篇 |
2002年 | 227篇 |
2001年 | 238篇 |
2000年 | 227篇 |
1999年 | 155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7年 | 5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53年 | 5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食用菌重要害虫-厉眼蕈蚊属的Lycoriella ingenu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逆境温度下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虫态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虫和蛹对高温具有一定适应性,卵对高温的适应性最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力。在35-40℃高温下,相同暴露时间,各虫态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成虫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38℃下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48 h,蛹24 h,幼虫12 h,卵2h。在40℃达到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24 h、蛹12 h、卵和幼虫0.5 h。低温处理下,各虫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5℃低温下,相同暴露时间,成虫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但在0℃低温下暴露24 h后全部死亡,显著高于其它虫态;幼虫在低温下取食活动减弱,5℃下暴露24 h后停止取食,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下降;蛹对0℃的耐受力高于成虫和幼虫,暴露4 h后可以正常羽化,48 h后全部死亡;卵对短时间的低温具有一定耐受力,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降低幅度大。 相似文献
162.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对土壤水分动态及亏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引入加速其灌丛化进程,对草原土壤水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水分动态及亏缺现状,选取了封育草地、放牧草地、不同年限(3a、12a、22a)和间距(40 m、6 m、2 m)灌丛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地进行土壤水分测定,并利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CSWDI)、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lot compared soil water deficit index,PCSWDI)对土壤水分亏缺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灌丛引入过程中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低于封育草地与放牧地(P<0.05);各样地季节动态均表现为春季返潮、夏季消耗、秋季蓄积的季节规律,但不同年限、间距灌丛地表现为春季返潮微弱,土壤含水量仅为7.80%—10.90%,显著低于封育草地和放牧地(11.90%—16.09%);灌丛引入过程中各灌丛地0—100 cm有效储水量(-16.98—18.69 mm)均低于封育草地(34.67 ... 相似文献
163.
目的:观察不同全血过滤方法用于去白细胞血液制备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全血过滤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将采集后全血混匀后直接与白细胞滤器连接直接过滤;实验组采用湿润滤盘法,血液采集完成混匀后静置,先用上层血清10~20 m L湿润滤盘,再混匀与白细胞滤器连接后进行过滤。比较两组制备方法所用的过滤时间、血液回收率、过滤前后血液指标情况及24小时内溶血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全血过滤方法过滤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过滤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液回收率高于对照组,且24小时内溶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法与湿润滤盘法均能达到去白细胞血液标准,但湿润滤盘法较常规法能有效的降低过滤时间、增加血液回收率,减少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因溶血造成的血液不合格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4.
165.
目的:通过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观察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h、24h、48h、72h血清SOD、GPx和MDA水平,并根据GO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2h后,两组患者血清SOD、GPx和MDA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优良率和死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东莨菪碱静脉推注治疗,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组织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6.
为船舶、乐器等特殊行业需要的弦切板数控加工提供数学描述理论,提出的这些理论将为数控加工的数学模型建立提供基础理论,为板材纹理的视频再现提供数学方法.本文提出的理论还将为三角形下锯法提供理论依据,与制材工艺结合起来,将使传统加工工艺数学化,为科学管理和数字化控制提供了理论.本文是木材工业中用数学描述加工过程的开始,可以推进木材工业加工过程数学描述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7.
蒙古栎群落交错带(ecotone)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群落学的样地法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群落和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蒙古栎群落和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群落、蒙古栎群落和杂灌丛群落及其交错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三个地点的几种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计算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Gl)、Simpson 物种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研究发现在通化和大青沟两个地区群落交错带的物种丰富度及Shan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在桦甸群落交错带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要比核桃楸群落低,比蒙古栎群落高,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烈的边缘效应。本文也分析了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8.
一类单种群增长模型正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一种新的方法研究了一类单种群增长模型—时滞微分方程N(t)=的解关于其正平衡点N=1的振动性,所获结果改进了已有文献中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体吸附法提取黑杨萎蔫叶片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用二氯甲烷做萃取剂,气相色谱_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萃取到的气味物质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共得到19个峰,鉴定出结构的有16个峰,未鉴明的3个峰;主要组分为4号峰的(Z)_3_己烯醇,相对含量为28.71%,其次为14号峰的邻羟基苯甲醛,相对含量为10.35%。气体吸附法共分离到20个峰,鉴定出结构的有17个峰;主要组分分别为6、7、8号峰的(E)_2_己烯醛、(Z)_3_己烯醇、(E)_2_己烯醇,相对含量分别为20.78%、29.12%、29.22%。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相同组分为9种,相似性为46.15%。 相似文献
170.
为了确定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的催化亚基(PP 1c)在小白鼠不同器官组织(肌肉、卵巢、肾、胃、 脾、大脑、心、肝、肺及乳腺)中的表达模式,运用RT-PCR、Western 印迹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实验手段进行了检测 和分析.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 PP-1c在大脑中表达最高,卵巢及肺中表达次之,在肌肉、肾、心、肝中表达较低,在胃 和乳腺中表达最低;在蛋白质水平,肝中表达最高,肾、大脑、肺和乳腺中表达较高,而肌肉、卵巢、心和脾中表达相对较 低,胃中表达最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PP 1c的表达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这些结果为进一 步探讨PP 1在哺乳动物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