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双歧啤酒对常见病原菌的拮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琼脂打孔法和试管稀释法(MIC法)测定双歧啤酒及其处理物(加热、不同pH)对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某市售啤酒作为对照。结果双歧啤酒及其处理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结论双歧啤酒对常见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活性强于市售啤酒。  相似文献   
92.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方向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成纤维生长因子-2(FGF-2)在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作用及量化关系。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将第3代BM-MSCs采用不同剂量的FGF-2诱导。诱导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白蛋白和CK19的分泌;Shiff染色法检测糖原的分泌。诱导后BM-MSCs由梭形向多角形、卵圆形方向变化,白蛋白、CK19和糖原12 d即有阳性表达,以后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阳性率逐渐升高。20 ng/mL FGF-2诱导比10 ng/mL FGF-2诱导细胞白蛋白、CK19和糖原的表达量均多。20 ng/mL FGF-2具有较强的诱导BM-MSCs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3.
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常见"黄连"的识别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云南高黎贡山地区被称为"黄连"的2科6属植物的形态识别、生态及应用现状,并提出黄连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
黑龙江椴树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立蔷  周浩  曲伟娣 《植物研究》2008,28(2):183-18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及糠椴(T. mandshurica Rupr.et Maxim.)叶片的微观形态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微观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紫椴与糠椴叶片上表皮微观形态相同,而下表皮气孔器的形态类型、蜡质纹饰和角质膜的形态特征、单位面积上星状毛的数量均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些微观形态差异可作为区分紫椴和糠椴的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ABC法检测RhoA在8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未见RhoA表达.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阳性率及免疫反应评分(IRS)分剐为56.25%、1.76±1.71.Ⅰ-Ⅳ级星形细胞瘤Rho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7/20)、45%(9/20)、65%(13/20)、80%(16/20).Ⅰ-Ⅳ级脑星形细胞瘤中RhoA IRS分别为0.78 1.05、1.12 1.04、2.15:1:1.59、3.31±2.14.结论:Rho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且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表达增强,RhoA在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的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污垢是工业冷却水污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条件下,引起污垢的微生物迅速繁殖.不但会显著增大污垢热阻、流动阻力和腐蚀速率,甚至还会堵塞流道而引发停机故障.本文介绍了微生物污垢的概念,阐述了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研究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归纳了目前已知的微生物污垢的形成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微生物污垢检测方法、优缺点及其最新研究动态.展望了微生物污垢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
刘柱  华颖  江波  沐万孟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20-1425
从亚洲传统发酵食品--虾酱中筛选到一株产纤维蛋白溶解酶能力较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和常规生理生化性质鉴定,发现该菌株与芽孢杆菌属细菌的特征很相近,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分类地位,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定名为Bacillus sp.nov.SK006(CCTCC No.M 205071),并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本研究为该菌株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Abstract Most insect pheromones comprise multicomponent blends of geometric or optical isomers, and one major question is how insects produce species‐specific ratios of components for successful reproductive isolation. Key enzymes suggested to be involved in pheromone biosynthesis are acet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and fatty acyl synthetase, chain‐shortening enzymes, desaturases, elongases, reductases, oxidases, and alcohol acetyl transferases. The female pheromone composition of the Egyptian armyworm Spodoptera littoralis (Boisd.)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origin of the strain. In this review, we present a summary of the different reported pheromone compositions of the moth, including from our recent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as well as the biosynthetic routes to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and the molecular approaches involved. In addition, the key role played in the proposed biosynthetic pathways by a number of important biosynthetic enzymes, such as chain shortening enzymes, desaturases and alcohol acetyl transferases, is outlined, as well a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n the inhibition of these enzymes.  相似文献   
99.
一种纯化蓖麻毒素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提取、纯化蓖麻毒素的方法,首次将P-苯胺基-1-巯基-β-D-吡喃半乳糖苷(P—aminobenzyl-1-thoi-β-D-galactopyranoside)琼脂糖凝胶作为亲和层析介质,结合凝胶层析介质Sephcaryl S-200,通过两步层析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蓖麻毒素。MALDI—TOF测得分子量为62925,LD50为12.4μg/kg。该方法可以制备高纯度蓖麻毒素。  相似文献   
100.
冰核细菌在我国北方玉米上的消长动态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证明,菠萝欧文氏菌(Erwinia ananas)为我国北方玉米上优势冰核细菌种类,占总体INA细菌95 %以上。采用定量定性和定期取样分离方法,首次研究INA细菌在玉米上的消长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玉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是影响INA细菌在玉米上数量分布和消长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以抽雄至成熟期间分布INA细菌数量最多,高达10 7~10 8CFU/ g,比拔节至抽雄期高出2~3个数量级,比苗期至拔节期高出4~5个数量级;同时还指出,玉米不同播期,对INA细菌数量分布影响显著,差异很大,其中INA细菌分布数量消长变化,以正常播种(1.9×10 7CFU / g) >中期播种(7.9×10 5CFU/ g) >晚期播种(5 .0×10 4 CFU/ g) ;研究指出,处于抽雄至成熟期间的玉米上分布的INA细菌数量最多,因此期间(8月上旬至9月下旬) ,气温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田间结露多,加上玉米处于成熟阶段,抗INA细菌能力弱,这些因素有利于低温(5~2 0℃范围内生长)型INA细菌生长繁殖,故使INA细菌分布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