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94篇 |
免费 | 966篇 |
国内免费 | 3772篇 |
专业分类
107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258篇 |
2022年 | 364篇 |
2021年 | 395篇 |
2020年 | 405篇 |
2019年 | 437篇 |
2018年 | 266篇 |
2017年 | 281篇 |
2016年 | 276篇 |
2015年 | 396篇 |
2014年 | 591篇 |
2013年 | 491篇 |
2012年 | 690篇 |
2011年 | 626篇 |
2010年 | 550篇 |
2009年 | 558篇 |
2008年 | 592篇 |
2007年 | 584篇 |
2006年 | 508篇 |
2005年 | 446篇 |
2004年 | 326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17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144篇 |
1998年 | 82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22篇 |
1981年 | 8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53年 | 5篇 |
1950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野牡丹科6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野牡丹科国产野牡丹属(Melastoma L.)4种植物和从国外引种的蒂牡花属(Tibouchina Aubl.)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并对4种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野牡丹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为二倍体植物,蒂牡花属的蒂牡花(T. urvillean)和银毛野牡丹(T. heteromall)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野牡丹(M. malabathricum) 2n=10m(2SAT)+14sm;毛稔(M. sanguineurn) 2n=10m+12sm+2st;地稔(M. dodecandrum) 2n=12m+12sm;细叶野牡丹(M. intermedium) 2n=12m+10sm+2st。核型分析表明国产野牡丹属植物染色体为小染色体,绝对长度为0.43~1.79 µ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47~62.91,均属2B型。野牡丹属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92.
记述浩伦螨属3新种和1已知种雄螨及后若螨:胸斑浩伦螨Holaspulus sternomaculatus sp.nov.,赣江浩伦螨Holaspulus ganjiangensis sp.nov.,拟网浩伦螨Holaspulus imitoreticulatus sp.aov.和福建浩伦螨Holaspulus fujianensis Ma et Lin,2006. 相似文献
993.
为解析桃金娘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种源间关系,该文以20个不同来源的桃金娘为研究对象,在同质园栽培条件下,对其营养器官和花器官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变异分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种源桃金娘表型性状多样性。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桃金娘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在1.35以上,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2)种源内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在10.81%~63.75%之间,种源间的变异系数均值在13.08%~74.04%之间,种源间变异(23.33%)高于种源内变异(19.79%),营养器官变异(29.52%)高于花器官变异(14.06%)。(3)部分性状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株高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却呈显著正相关。(4)在欧式距离10处,20个种源桃金娘可分为A、B、C三类,A类包含8个种源,该类种源表现为植株高大、分枝少、叶大和花大等特征;B类包含11个种源,该类种源表现为株高中等、叶较大和花中等等特征;C类仅包含1个种源,表现为植株低矮、分枝多、叶小和... 相似文献
994.
AFLP指纹图谱试验体系在甜菜无融合生殖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甜菜无融合生殖品系M14子代之间的同一性及亲缘关系,从而验证AFLP试验体系在甜菜无融合生殖系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已建立的AFLP试验体系,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以及遗传距离的比较来验证这一试验体系。结果:M14子代之间及二倍体甜菜之间的同一性较好,其亲缘关系也较近。结论:验证了所建立的AFLP试验体系的适用性,同时也确证了AFLP技术在构建DNA指纹图谱中的优越性,为无融合生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净初级生产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运转研究的基础, 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及其与气候相互作用和影响方面极为敏感,是揭示干旱区生态环境特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地面气象数据、涡度相关数据、Landsat 8数据和MODIS数据,通过SEBAL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的耦合,估算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及与高程和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SEBAL模型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耦合对玛纳斯河流域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植被NPP的模拟效果较合理,能较好地反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实际情况;2013年,玛纳斯河流域植被NPP总量为7066.72 Tg C·a-1,平均值为278.06 g C·m-2·a-1,总体分布趋势是自南向北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最后减少,随着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且其月变化比较明显,7—8月达到最大值,占总量NPP的52.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随海拔增加植被NPP出现3次波动.这些波动主要由地表植被覆盖类型和环境因素所引起. 相似文献
996.
细胞微环境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时空可变的复杂集合,对细胞的行为和功能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很难在体外为细胞提供这样一个复杂的、微尺度的生长环境,致使许多体外研究结果与在体情况相差甚远。近年来,微流控技术与细胞培养技术的结合为细胞微环境的模拟和控制提供了可能。文章通过提炼微环境的重要参数及其特征,介绍微流控技术是如何满足这些参数的需求,探讨了微流控技术在体外模拟细胞微环境的可行性,并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微环境体外模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对微流控技术在细胞微环境构建中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记述采自湖北西部恙螨科Trombiculidac 4新种,吴氏叶片恙螨Trombiculindus(Plumosicola)wuhouyongi Liu et Ma,sp.nov.。武陵山纤恙螨Leptotrombidium(Leptotrombidium)wulingshanense Liu,Xiang et Ma,sp.nov.,猪尾鼠纤恙螨L.(L.)typhomyis Liu et Ma,sp.nov.和敦清徐氏恙螨Hsuella dunqingi Liu et Ma,sp.nov.,文中综合讨论了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体外已知16种寄生虫,蚤、螨和吸虱的地理分布及与宿主动物的关系等问题。模式标本存放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98.
西双版纳人工林林窗光照剖线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林窗北缘为中心,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林窗及周边N-S样带上光照水平梯度分布。结果表明:林窗的发生导致光照明显增加,从林内到林窗中央,光强呈明显增大趋势,上午雾末消退时,相对光照强度水平梯度变化曲线峰值出现于林窗中央,午后雾消退后,林窗边缘为相对光强梯度变化最甚的地段,峰值由林窗中央向林窗北缘移进。林窗边缘,林窗中央及林内光照强度日变化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型,但峰值出现和振幅不同。在太阳高度角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和对这部分氮素的来源指示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地区198个采样点,典型落叶阔叶乔木杨属(Populus)和柳属(Salix)植物叶片进行采样,测定其叶片样品含氮量和δ~(15)N值。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16.5—38.6g/kg,平均(24.0±4.0)g/kg;柳属植物叶片含氮量为17.2—36.2g/kg,平均(25.9±4.1)g/kg。研究区域范围内杨属、柳属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均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对角线型分布,与该区域大气氮沉降的空间变异相吻合。由于研究区域范围内气候因子无明显的变异,植物叶片的含氮量变化反应了大气氮沉降对植物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和植物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北京地区杨属植物叶片δ~(15)N值为-3.95‰—8.10‰,平均(1.15±2.48)‰;柳属植物叶片δ~(15)N值为-3.04‰—9.73‰,平均(2.31±2.60)‰。杨属和柳属植物叶片的δ~(15)N值均呈现出西北高、中部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与叶片含氮量空间分布趋势相反。中部城区较高的δ~(15)N值反应了交通污染对大气含氮化合物增加的影响;西北部较高的δ~(15)N值反应了该区域受人为活动排放源的影响较少,自然的氮循环是其较高δ~(15)N值的主要原因;东南部较低的δ~(15)N值则有可能是由农业活动和交通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西藏厚厉螨属一新种和毛绥螨属一新种(蜱螨亚纲:厚厉螨科,裂胸螨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革螨二新种,西藏厚厉螨Pachylaelapsxizangensissp.nov.和亚东毛绥螨Lasioseiusyadongensissp.nov,1985年采自西藏亚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