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566篇
  170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1874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We established a cytochrome b (cyt b ) phylogeny for six species of social voles. A Bayesian approach to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BI) and a maximum likelihood (ML) tree revealed a dichotomy into two major clusters, namely a Microtus guentheri cluster and a M. socialis cluster. The three main lineages that emerged within each of these two clusters were separated by the K2P divergences which are above the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in Microtus . All six species were also retrieved in the minimum spanning network. Within its present taxonomic scope, M. guentheri is paraphyletic and consists of two allopatric sibling species: M. guentheri (Syria, Israel) and M. hartingi (Anatolia and the Balkans). The closest relative to these two species is M. dogramacii , which is possibly a sister species to M. hartingi . The two geographic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as M. irani , one from Shiraz (Iran) and the other from Balkusan (Turkey). The cyt b sequence confirmed the specific status of M. anatolicus within the M. socialis cluster. Although five species of social voles occur within a radius of < 500 km in the north-eastern corner of the Mediterranean, small-scale sympatry is exceptional. Species richness in this region possibly originates from past fragmentation with subsequent allopatric speciation in refugial areas.  © 2009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 2009, 98 , 121–128.  相似文献   
72.
报道了用泰山虫草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活体黄粉虫,提取被侵染的黄粉虫体液,并测定不同侵染时间虫体液中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泰山虫草分生孢子能成功的侵染黄粉虫并长出子座;接种第2~4 d后即可导致黄粉虫体内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黄粉虫具有独特的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机制。  相似文献   
73.
几种葫芦科蔬菜病毒病的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甘肃酒泉、陕西户县及临潼3地区蔬菜大田采集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蔬菜上表现病毒病症状的毒原标样135个,采用鉴别寄主的生物学反应和双抗夹心ELISA法鉴定,结果表明引起上述地区黄瓜、西葫芦、南瓜3种蔬菜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防治3种蔬菜病毒病的结果表明,300倍、500倍的病毒必克预防效果可达到75%~78%,且治疗效果明显,药效持久。因此,认为病毒必克是目前理想的植物病毒抑制剂。  相似文献   
74.
黄河三角洲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乐生  周葆华  赵全升  王磊 《生态学报》2017,37(20):6809-6817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植被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局地植被样方调查、区域遥感影像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地形高度、地下水位埋深、表层土壤Cl~-含量等环境数据采集,综合样地植被与环境数据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并对区域NDVI与主要环境变量进行了单因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CA排序可将黄河三角洲植被分为翅碱蓬、柽柳-翅碱蓬、芦苇-柽柳、芦苇4个主要群落类型(群丛),DCCA与DCA排序图总体相似,但DCCA更清晰地表明其第一轴主要代表的是潜水Cl~-浓度等关键水盐因子,且随着水土环境系统盐分含量的减小,群落由翅碱蓬逐渐向芦苇演变。区域典型植被群落和NDVI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2个环境因素影响较大(NDVI与2个环境变量间建立的二元回归方程R~2=0.57),而土壤Cl~-含量的植被效应实际上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的影响。在区域地下水普遍浅埋条件下,地下水成为影响植被生长与分布的生态环境最敏感要素,而地下水位埋深和潜水Cl~-浓度是这一要素中的2个关键因子,尤其是后者梯度变化对天然植被分布格局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5.
程国辉  安小亚  王旭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8,37(6):712-721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菌核多孔菌Polyporus tuberaster资源,对采自吉林省露水河东升林场的野生菌核多孔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取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十字划线法研究固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从以上4个单因素实验中选出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P. tuberaster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糊精粉(20mg/mL)、氮源酵母浸粉(2mg/mL)、pH 5.0、温度2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采用试剂盒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的产酶活力,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产漆酶能力较强,酶活力最高可达386.96U/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仅为5.23U/L;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出菇实验中,二级种选用麦粒菌种,500mL罐头瓶装干料160g,每瓶接种蚕豆大小菌块3-4块,25℃培养,菌丝满瓶时间为20d;栽培种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灰粉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17cm×33cm×0.05cm栽培袋装干料520g,每袋接种蚕豆大小二级种3-4块,菌丝发菌时间为26d;在92%-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和20-21℃低温刺激下培养13d后原基分化形成菇蕾,此后加大空气湿度至97%-98%并保持温度24-25℃培养32d后子实体成熟。  相似文献   
76.
模糊聚类分析在中国伞形科当归亚族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伞形科前胡族当归亚族上属间界线划分的分歧,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形态方面以属为分类单位,定量阐明了属间亲缘关系。化学方面,以裂解-气相色谱信息为分类依据肉获得的27个种的数据揭示了当归亚族中属间的分类关系,结果表明,当归属和在中国分布的山芹属与广义当归属类群相近,并显示了东北长鞘当归和骨缘当归是一个较特殊的类群。  相似文献   
77.
利用植物稳定山体边坡是一种环保、经济、可持续的生物工程措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以亚热带典型散生竹种毛竹和雷竹地下系统结构为研究对象,描述毛竹和雷竹根系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状况,探究影响毛竹和雷竹地下系统生物力学性质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深入,3个径级的毛竹和雷竹根系长度和体积所占比重均表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0—40 cm土层中集中了80%以上的根系。毛竹和雷竹径级D≤1 mm根系占全部根系长度的比重均为最大,大小依次为雷竹鞭根(83.62%)>雷竹竹根(80.46%)>毛竹鞭根(75.70%)>毛竹竹根(70.45%),毛竹径级D≥2mm根系体积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竹根78.73%和鞭根70.23%,雷竹径级D≥2mm(43.60%)和D=1—2mm(39.76%)竹根体积比例相当,径级D=1—2mm鞭根体积为最大(50.78%);毛竹和雷竹不同生长阶段竹鞭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中龄竹鞭抗拉强度显著高于幼龄和老龄,而中龄竹鞭的弹性模量显著低于幼龄和老龄,说明生长阶段是影响竹鞭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因素;饱和含水率条件下,毛竹和雷竹根系抗拉强度与...  相似文献   
78.
毛白杨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基因型TC152无菌苗为材料,研究毛白杨悬浮细胞系建立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通过悬浮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法诱导毛白杨悬浮细胞分化不定芽,最终获得无菌生根苗。愈伤组织在MS+1.5mg·L-12,4-D+30g·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2d可建立悬浮细胞系;悬浮细胞系继代培养基为MS+0.8mg·L-12,4-D+30g·L-1蔗糖,继代周期为7d,悬浮细胞在MS+1.0mg·L-16-BA+0.1mg·L-1NAA+0.5~1.0mg·L-1ZT+30g·L-1蔗糖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可分化大量不定芽,每个培养瓶中可得到40~50个芽,个别不定芽玻璃化;不定芽在1/2MS+0.6mg·L-1IBA+20g·L-1蔗糖+5.5g·L-1琼脂培养基上可分化不定根。悬浮细胞通过固体平板培养增殖为愈伤组织块后,在MS+1.0mg·L-16-BA+0.1mg·L-1NAA+1.0mg·L-1ZT+30g·L-1蔗糖+5g·L-1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到70.00%。  相似文献   
79.
记述西藏自治区蚋属Simulium蚋亚属Simulium 1新种,以陈汉彬教授的名命名为汉彬蚋Simulium(Simulium) hanbini sp. nov.。该新种与Simulium (Simulium) jingfui Cai & An, 2008及Simulium (Simulium)liubaense Liu & An, 2009相似,但该蚋爪无基齿,拉氏器较长,食窦的形状也不同。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80.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恢复过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保护与恢复生境是有效保护大熊猫的重要途径,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恢复生境的群落结构特征,共调查了原始生境、20世纪20一30年代砍伐后自然恢复生境、40一50年代砍伐后自然恢复生境、70年代以后自然恢复生境以及60一70年代人工林等5个生境类型,21个样方。研究结果表明:各生境类型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植株数(高度>5m)、乔木层的平均胸径和最大平均胸径,以及大熊猫的生境成熟度都存在显著差异,竹子的生物量及更新能力也有一定差异。人工林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相似性低于其他自然恢复生境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相似性。研究发现,大熊猫生境恢复包括大熊猫可食竹类资源的恢复以及生境群落结构的恢复。可食竹类资源恢复所需时间相对较短,仅需约20一30a;生境的植物群落结构的恢复则要长的多,一般恢复时间50a左右才能成为大熊猫的适宜生境,恢复时间为70一80a的生境与原始生境的群落结构已十分接近。通过人工造林恢复生境,无论从竹子资源的恢复,还是从植物群落结构的恢复方面,均不是一种有效地恢复大熊猫生境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