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284篇 |
专业分类
8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为明确不同刈割处理对黄顶菊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对黄顶菊在生长季内不同时间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刈割降低了黄顶菊植株各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其中以刈割3次效果最为显著,使黄顶菊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分别较对照下降82.57%、44.53%、80.04%、91.76%;植株的高度和花序数随刈割次数的增加显著降低,其中刈割3次的花序数为0;刈割1次植株分枝数最大,出现超补偿现象,刈割3次分枝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叶绿素含量除了刈割2次出现增高趋势外,随刈割次数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刈割处理使黄顶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升高;刈割3次的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0)显著低于其它各处理,而初始荧光(F0)则显著增加;生长指标的可塑性指数大于生理指标可塑性指数,表明前者在黄顶菊对刈割处理等物理措施适应方面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总之,刈割3次处理黄顶菊的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所受影响最大,对黄顶菊植株的再生和开花结实抑制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02.
目的:探讨四种棋楠沉香(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 Qinan)黑棋、绿棋、黄棋、紫棋的红外鉴别特征和鉴定方法,为商品棋楠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和二阶导数光谱法。结果:四种棋楠沉香的特征吸收峰为:2929、1735、1659、1512、1454、1377、1329、1267、1160、1055、897、700、561cm-1。其中,1244cm-1是黄棋特征峰;1650、1384、1246、1122、849、781、759cm-1是绿棋特征峰;1602、1103、10034、861、750cm-1是黑棋特征峰;1638、1601、1388、1272、1246、1122、1032、965、847、780、758cm-1是紫棋特征峰。在二阶导数谱中,1658、1512、1454、1377、1317、1163、1128、895、780、700cm-1处的吸收峰经二阶导后强度增强,在谱图上特征性更明显。经比较,绿棋和紫棋之间的相似度比较高。结论:红外光谱鉴定法简便易行,可用于棋楠沉香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603.
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技术在昆虫机能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使昆虫体内某一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失去活性这一放射线显微手术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能性,用碳离子射线(12C5+,18.3MeV/u)对家蚕Bombyx mori幼虫进行了全体照射或局部照射。 研究结果表明: 与全体照射不同,局部照射后的个体与对照个体在存活率及茧质等性状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由于照射剂量及照射部位的不同,在照射部位出现局部的影响。对4龄第3天幼虫的造血器官进行局部照射后,其造血功能遭到破坏,血液中的游离血球数明显下降。因此利用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技术能够替代某些传统的外科手术,破坏昆虫体内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以便进行该器官或组织的机能研究。 相似文献
604.
605.
贵州因独特的山地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有毒植物资源,同时贵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对有毒植物的利用极具民族特色。为加强有毒植物识别,有效规避毒害风险,更好地开发利用有毒植物资源,通过文献收集和野外调研贵州境内有毒维管植物,对其科属种资源分布、生活型组成、毒性特征、利用价值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调查后发现,贵州有毒维管植物有523种,隶属于113科336属,其中优势科为豆科(Fabaceae)、菊科(Asteraceae)、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天南星科(Araceae),优势属为杜鹃属(Rhododendron)、大戟属(Euphorbia)、茄属(Solanum)、天南星属(Arisaema)。生活型以草本植物最多,占48.56%,灌木次之。在黔南和黔西南有毒物种分布较丰富;有毒部位以全株有毒为主,占42.48%;毒性成分以苷类为主,占43.40%;以消化系统急性中毒症状为主,占65.97%。药用植物以全株药用为主,占41.49%;功能主治用于骨伤科最多,占42.26%。利用价值有45种可食用、... 相似文献
606.
607.
608.
目的:探讨RIP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是否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并初步观察RIP3的表达是否与淋巴瘤病理恶性度相关。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淋巴瘤和非肿瘤侵润淋巴结病理组织中RIP3表达,并观察RIP3亚细胞定位。结果:(1)RIP3在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相对弱表达。(2)RIP3表达与淋巴瘤病理恶性度可能存在相关性。结论:RIP3在淋巴瘤患者病理组织中存在阳性表达,为研究RIP3是否与淋巴瘤的发病、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609.
【背景】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禽类主要病原菌之一,大肠杆菌三型分泌系统2 (Escherichia coli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2,ETT2)可通过转录调节子调控其致病性,但在APEC中转录调节子EtrA对其致病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ETT2中转录调节子EtrA对APEC致病性的影响。【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ETT2-etrA基因缺失株及回复株。比较生长性能、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及对血清敏感性的差异,基于RNA-Seq测序及Real-timePCR技术比较野生株和缺失株中与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以及毒力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野生株相比,缺失株及回复株生长特性无显著变化(P0.05),但APEC40-Δetr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血清敏感性明显增强(P0.001),运动性较野生株明显下降(P0.01),回复株的表型有所回复。转录组学筛选出7个毒力差异基因,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显著上调,参与影响细菌运动性的基因显著下调。qRT-PCR验证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结论】etrA缺失可以显著影响APEC的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及对血清的敏感性,这可为进一步探讨ETT2对APEC的致病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0.
水稻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涂朱英国(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430072)DevelopmentofRiceMitochondrialGenomeandCytoplasmMaleSterilityTuJunZhuYingguo(C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