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96篇
  8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土壤细菌DNA提取及多样性分析的T-RFLP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获得高质量的土壤总DNA是土壤细菌生态学的关键步骤之一.实验通过综合应用两个试剂盒(Soilmaster kit和DNA IQTM系统)的优点进行土壤样品总DNA的提取,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稳定的土壤DNA提取方法.另外尝试将16S rDNA序列和T-RFLP(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1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引入土壤细菌DNA群落多样性的研究中,证明T-RFLP是一种有力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872.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球变化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子,其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研究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响应,是揭示这些不确定性、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基础。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建群种短花针茅和优势种无芒隐子草两种植物凋落物,开展为期4年的长期分解实验,探究两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实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水(C)、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梯度,副区为0(N0)、30(N30)、50(N50)和100(N100) kg hm-2 a-1 4个氮素梯度。结果表明:(1)增雨和氮沉降促进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减雨反之,降水对两种凋落物影响具有差异,而氮沉降的作用不依赖于物种;(2)氮沉降缩短凋落物分解周期5.12%-14.82%,增雨与氮沉降交互缩短凋落物分解周期3.69%-28.75%;(3)降水始终有利于凋落物中碳、纤维素和木质素释放,而分解后期氮沉降对其影响不显著,凋落物分解后期主要受木质素分解速率控制。综上所述,影响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为降水,其次是氮素,二者对凋落物分解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73.
华北落叶松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标准地-标准木-分层分割法测定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分布规律,结果为:树干木质部水平方向N、P、K质量分数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大,Ca、Mg的逐渐减少。树干木质部垂直方向N、P、K质量分数随圆盘高度增加而增加,Ca、Mg变化较小。树皮N、P、K、Mg质量分数随圆盘高度的增加而增大,Ca有减小的趋势,但梢部质量分数较高;树干主要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为:K〉Ca〉N〉Mg〉P。不同个体不同组分质量分数之比分别为,皮/木 N:4.1~6.3,P:2.8~4.8,K:2.1~2.7,Ca:2.3~4.1,Mg:2.1~3.1;皮/心,N:4.9~8.6,P:5.2~7.5,K:2.2~2.7,Ca:2.6~3.8,Mg:2.0~3.2;边/  相似文献   
874.
【背景】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可引起禽类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在近年新发现的大肠杆菌Ⅲ型分泌系统2 (Escherichia coli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2,ETT2)中,毒力基因yqeH对其致病性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究yqeH在APEC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后期深入研究ETT2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yqeH缺失株ΔyqeH及其回复株CΔyqeH,通过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抗逆性、抗血清杀菌能力等试验分析yqeH对APEC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通过细胞黏附、侵袭试验、致病力测定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炎性因子转录水平,探究yqeH对APEC感染宿主的影响。【结果】构建了缺失株ΔyqeH和回复株CΔyqeH;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野生株APEC81相比,缺失株ΔyqeH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运动能力降低,对酸、碱、渗透压、氧化休克的耐受力降低,抗血清杀菌能力及致病力显著降低;与野生株APEC81相比,缺失株ΔyqeH对鸡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及侵袭能...  相似文献   
875.
南昌链霉菌的微波诱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微波对南昌链霉菌进行了微波育种,获得梅岭霉素杀虫剂生产能力高于出发菌株73%的W4-311。该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76.
In-Cell Western技术是基于近红外激光成像系统而开发的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大分子ryanodine受体2(RyR2)蛋白的检测。本研究通过对In-Cell Western固定剂的选择、细胞通透化、封闭液的选择、抗体工作浓度和心肌细胞密度等方面进行优化,建立心肌细胞RyR2蛋白检测的In-Cell Western方法,并分别用SGF和Verapamil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研究结果及方法进行了验证。优化后的In-Cell Western参数:H9C2细胞的种板密度选择1×104个/孔,选择甲醛作为固定剂,细胞经过Triton X-100洗脱液通透化处理,选择酪蛋白作为封闭液,选择1∶500稀释的RyR2一抗工作浓度。应用优化的参数检测心肌细胞RyR2蛋白,并用前期已被证明能显著提高心肌细胞RyR2蛋白荧光值的土茯苓黄酮和Verapamil进行验证,同时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细胞RyR2蛋白相比,检测结果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In Cell Western方法检测大分子功能蛋白RyR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77.
878.
酵母双杂合系统在丙型肝炎病毒NS5A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双杂合系统是在酵母细胞中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应用该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为“诱饵”,筛检了人中细胞HepG2来源的cDNA文库,获得了7个NS5A结合蛋白的基因克隆。报道了其中两个阳性克隆(#2、#16)的结果,并对“人核小体组装蛋白相关蛋白”(Human nucleosome assembly protein-related protein,hNR  相似文献   
879.
目的探讨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大耳白黑眼兔近交系培育中的遗传监测作用。方法选用F4、F5、F6和F7代共70只WHBE兔的皮肤组织样品提取基因组DNA,用60个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筛选出其中25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进行RAPD-PCR分析,再利用Popgene 3.2统计软件对共检测到的584个扩增片段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实验数据。结果①F4代扩增得到124条片段,F5代扩增得到150条片段,F6扩增得到152条片段,F7代扩增得到158条条带;其中F4代与F5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05,F5代与F6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19,F6代与F7代的共有条带数为125。②F4代与F5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7674,F5代与F6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7984,F6代与F7代的遗传相似度为0.8092。结论随着WHBE兔近交培育代数的增加,遗传相似度呈上升趋势,说明RAPD技术可以用于WHBE兔近交系培育的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880.
莱氏野村菌产几丁质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菌株CQ031021产几丁质酶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碳源为2.0%(W/V)葡萄糖,氮源为1.2%(W/V)复合氮源(蛋白胨、牛肉膏按1∶1的比例),接种量为孢悬液2mL(1×107个/mL),培养温度28℃,培养液初始pH6.0,培养时间6d;一定浓度的吐温-80对几丁质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SDS有抑制作用;粗酶液最适反应温度50℃,最适pH6.0,在40℃以下及pH5.5~6.5范围内酶活力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