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52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通过对芍药属(Paeonia L.)芍药组(Sect.Paeonia DC.)植物在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分布状况及栽培区和地理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影响芍药生长发育的气候因子,并据此划分出芍药的适宜栽培区和可栽培区;在对芍药主栽品种和促成栽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芍药的研究目标及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分析结果表明:芍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适宜在温带气候条件下生长,但忌湿热;适宜栽培区位于N 30°至N 40°之间;露天栽培需要足够的冬季自然低温积累才能完成春化过程和打破休眠。在中国,华北、华中、华东等大部分地区是芍药的适宜栽培区,但南岭山脉以南则不宜露天栽培。全世界的芍药栽培品种较多,但各国的主栽品种不同。目前芍药的促成栽培研究已有一些进展;影响芍药生长及成花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和光照,除此之外,内源激素水平等因子也对芍药花期有一定影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芍药产业化发展及研究较为滞后,建议从研究栽培控制因子、改善园艺设施、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适度发展现代栽培技术、开展鲜切花品种筛选及规模化生产以及提高人们对芍药的重视程度6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92.
以3个来源于广东茂名的土沉香[ 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种源(大白、小白和大黄)和1个来源于云南的土沉香种源的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遮光条件下[相对光强100%(对照,自然光强)、50%、25%和5%]4个种源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的光响应和CO2响应曲线、光合和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 Chla/b)值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4个种源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RGR).结果表明:4个种源的Pn均随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对照组各种源的Pn值均明显高于各处理组;4个种源的Pn值均随胞间CO2浓度的升高或相对光强的增大逐渐提高.随相对光强的降低,4个种源的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最大羧化速率和磷酸丙糖利用速率均下降或显著下降(P<0.05),而表观量子效率则略有升高.在相对光强100% ~ 25%条件下,随相对光强降低,4个种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Chla/b值显著减小;大白和小白种源的RGR逐渐增大,大黄种源的RGR差异不显著,而云南种源的RGR显著减小.而在相对光强5%条件下,大黄和云南种源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Chla/b值显著增大,RGR显著减小;大白和小白种源幼苗全部死亡.由种源间的比较可见:4个种源的各项光合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相对生长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云南种源的各项指标总体上均最低.综合来看,土沉香为半阳生植物,对不同的光环境表现出相对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3.
五唇兰(Doritis pulcherrima)具二胞花粉,授粉后1 d即有花粉开始萌发,授粉后5 d开始有生殖细胞完成有丝分裂形成一对精细胞。通过人工授粉使花粉管在子房内发育,再利用花粉管直接爆破,成功分离出五唇兰的精细胞。成对的2个精细胞在直径大小、荧光强弱上均显示出较大差异,预示2个精细胞具有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994.
E-钙粘蛋白是参与细胞间粘附连接的主要分子,发挥着维持细胞极性和组织结构完整性的功能.肿瘤组织中E-钙粘蛋白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力减弱,使细胞获得浸润性和游走迁移能力.在细胞迁移到新的位置后,E-钙粘蛋白重新表达,有利于肿瘤细胞在继发部位生长增殖,形成新的病灶.E-钙粘蛋白功能调控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机制,编码基因修饰,基因转录抑制及microRNA调节.其中microRNA通过影响E-钙粘蛋白的转录或表达在肿瘤转移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肿瘤转移的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肿瘤转移过程中E-钙粘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相应调控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探讨(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收集2009年同时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科室送检真菌抗原情况,重症医学科的(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真菌菌种分布情况以及(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情况。同时送检(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共275例,重症医学科送检最多,共178例:重症医学科(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36例(阳性率20.22%);重症医学科(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同时真菌培养阳性者25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0例,热带假丝酵母菌7例,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阿萨希毛孢子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烟曲霉1例。11例(1,3)-β-D-葡聚糖假阳性,9例存在细菌菌血症。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应加强真菌感染监测。深部真菌感染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最多见。细菌菌血症可能造成(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  相似文献   
996.
纤维素酶降解小麦秸秆最适条件的研究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对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纤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小麦秸秆降解的因素依次为: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反应温度,其最适条件是:加酶量为40u/g,酶解时间为10h,反应温度为40℃,料液比为1∶3,总糖含量达到43.24%。以米氏方程为基础,建立起最适酶解条件下总纤维素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97.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贵州7个南蝠(Ia io)自然种群4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1256~1340 bp.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延伸的终止结合序列区(包括ETAS1和ETAS2元件)、中央保守区(包括F、E、D、C、B元件)和保守序列区(包括CSB1、CSB2和CSB3元件);同时,在延伸的终止结合序列区还发现了若干能形成发夹结构的主体序列TACAT—ATGTA.在7个自然种群42个个体中共定义了16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贵州南蝠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945)和中等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12).基因流、AMOVA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贵州这7个南蝠自然群体间没有发生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98.
以来自不同水分生境的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和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比较了脱水和复水过程中两种藓类的荧光光响应曲线、光系统Ⅱ光能转化效率(ratio ofchlorophyll variation fluorescence,Fv/Fm)、光系统Ⅱ光量子产量(quantum yielding of PSⅡ,Y(Ⅱ))、光化学猝灭(photochemical quenching,qP)和非光化学猝灭(none-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脱水过程中,金发藓的抑制光强可维持在800μmol/(m2.s)以上,而湿地匐灯藓可低至400μmol/(m2.s)左右;金发藓ETR(electron transportation rate)值始终可维持在20附近,而湿地匐灯藓可降至0;两种藓类的Fv/Fm、Y(Ⅱ)、qP均下降,但金发藓较湿地匐灯藓高;NPQ先升后降,金发藓的峰值早于湿地匐灯藓,而幅度低于湿地匐灯藓.在复水过程中,两种藓类抑制光强和ETR均迅速恢复后略有下降,金发藓的恢复较湿地匐灯藓慢但波动小;两种藓类Fv/Fm和Y(Ⅱ)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金发藓均高于湿地匐灯藓;两种藓类qP略有上升,NPQ则略有下降.说明藓类植物对脱水伤害的耐受能力主要体现在复水的修复能力上,而脱水持续和程度会对不同生境的藓类产生不同的胁迫效应.从光保护能力的角度来看,生活于易产生水分亏缺条件下的金发藓比生活在水分充沛条件下的湿地匐灯藓具有更强的脱水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99.
拟小鲵属(有尾目:小鲵科)一新种--水城拟小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应洲  李松  谷晓明 《动物学报》2006,52(3):522-527
在比较和研究拟小鲵属(Pseudohynobius)已知二物种后,确定贵州省水城县石龙乡产拟小鲵为一新种,即水城拟小鲵(PseudohynobiusshuichengensisTian,LietGusp.nov)。新种与黄斑拟小鲵(P.flavomaculatus)的犁骨齿列形状相似;但新种体尾及四肢背面紫褐色,无黄色斑块;四肢长,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掌、部前半重叠;而黄斑拟小鲵体尾及四肢背面紫褐色,有土黄色斑块;四肢甚短,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仅相遇或略重叠。秦巴拟小鲵(P.tsinpaensis)背面棕褐色,体尾及四肢背面有不规则云状斑;四肢较短,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末端仅相遇。本文统计并记述了新种的外形、头骨特征、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00.
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鉴定啤酒有害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PCR快速鉴定啤酒有害菌的新方法。用基于抗酒花基因horA部分序列的特异引物对啤酒污染乳酸菌进行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个细胞(CFU),样品的预培养需12~16h。啤酒有害菌检测所需时间从传统的5d减少到2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