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7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53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环境和医疗实践中广泛存在的细菌抗生素抗性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领域的主要威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病原菌主要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而不是基因突变获得抗性,大量的研究支持病原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来源。系统论述了环境微生物抗生素抗性起源、进化及病原菌抗性基因与环境抗生素抗性组相互之间的交叉传播和水平转移机制,介绍了近年来环境微生物抗生素抗性组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方法学应用。  相似文献   
952.
为研究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结构,以青海、西藏、四川3个省份的10个地理群共91个样本黄绿卷毛菇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样本的LSU和ITS序列。结果显示:1 995bp的LSU和ITS基因序列共有8个变异位点,得到20个基因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538±0.026和0.00029±0.00002;青海玉树和青海兴海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75.70%),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结果也表明,10个地理群分成2个支系,黄绿卷毛菇群体存在明显的地理结构。中性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黄绿卷毛菇群体有着复杂的群体历史,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近期种群数量正在衰减。  相似文献   
953.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和重要阶段,与临床教学阶段相比,基础教育阶段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开展素质教育。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实现要靠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施行,积极探讨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实施途径和方法。我们课题组根据多年从事医学生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经验,针对医学生早期教育阶段的心理、生理、环境、知识结构特点,围绕综合能力培养这个核心课题,强化创新性人才培养,系统有序地按学生学习时间和课程进行各种能力的逐一培养,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判断是非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等,探索医学生早期教育阶段综合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54.
匙吻鲟仔稚鱼消化酶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出膜后0—53d匙吻鲟的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以及磷酸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匙吻鲟出膜后饲养于室内水泥培育池中,从第3天开始投喂枝角类,之后于第40天将试验鱼转移至池塘。试验材料为受精卵及出膜后第3、第6、第12、第20、第30、第40、第44、第47、第53天仔稚鱼样品。研究发现主要消化酶在出膜时或卵黄期即可检测出活力。碱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分别在出膜后3d(3DAH)和刚出膜时(0DAH)检测出活力。碱性蛋白酶活力在44DAH达到最大值[(1.96±0.09)U/fish],47DAH出现下降,但在53DAH开始上升,比活力在53DAH达到最大值[(8.84±0.59)U/mg protein]。酸性蛋白酶在44DAH达到最大值[(0.52±0.05)U/fish],比活力在6DAH出现第一个峰值[(2.08±0.09)U/mg protein],并在30DAH出现最小值[(0.83±0.06)U/mg protein]。试验期间碱性蛋白酶活力高于酸性蛋白酶。在12DAH—40DAH期间α-淀粉酶活力相对稳定,并在47DAH达到最大值[(0.42±0.03)U/fish],比活力在12DAH出现一个峰值[(1.18±0.12)U/mg protein],并于47DAH出现最大值[(1.94±0.16)U/mg protein]。发育早期脂肪酶活力较高,活力和比活力分别在30DAH[(0.20±0.02)U/fish]和6DAH[(2.28±0.22)U/mg protein]出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活力变化趋势与比活力变化趋势相似,但是最大值分别出现在44DAH[(0.08±0.00)U/fish]和30DAH[(1.96±0.15)U/mg protein]。酸性磷酸酶活力在3DAH出现一个峰值[(0.01±0.00)U/fish],之后显著升高,并在44DAH达到最大值[(0.05±0.00)U/fish],其比活分别在30DAH[(1.19±0.10)U/mg protein]和44DAH[(1.10±0.08)U/mg protein]出现两个峰值。结果表明,蛋白酶、α-淀粉酶和磷酸酶随个体发育活力增加,碱性蛋白酶在个体发育早期对蛋白质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养殖环境发生改变时,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在生长减慢时增加,生长加快时降低,而脂肪酶活力则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955.
Tau蛋白是神经元中含量最高的微管相关蛋白,其经典生物学功能是促进微管组装和维持微管的稳定性.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以配对螺旋丝结构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并在神经元内聚积.大量研究提示,Tau蛋白异常在AD患者神经变性和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对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机制及其对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具有调节细胞生存命运的新功能,并由此对AD神经细胞变性的本质提出了新见解.本文主要综述作者实验室有关Tau蛋白的部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56.
雅致玉凤花——陕西省兰科一新分布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陕西省兰科(Orchidaceae)玉凤花属(Habenaria)一新分布种——雅致玉凤花(Habenaria fargesii)。  相似文献   
957.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爆发海域的表层海水中分离得到1株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具有溶藻活性的海洋细菌,菌株编号为N10。利用液相感染法研究了该溶藻细菌的溶藻效果和溶藻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菌株N10能使藻细胞失去运动活性,并膨胀变形,细胞膜内物质聚集于一端,藻细胞最终破裂死亡。菌悬液接种到藻液中的量越大,初始细菌密度越高,其溶藻效果越强。菌悬液以1∶10的体积比接种到藻液中时,藻细胞在24 h的死亡率为83%,至72 h全部溶解死亡;体积比为1∶20的藻细胞在24 h的死亡率为71%,之后藻细胞密度略有波动,120 h时死亡率达77%;而体积比为1∶100的藻细胞密度在前24 h有所下降,死亡率达39%,之后藻细胞密度又开始明显上升;对照组的藻细胞密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菌悬液过滤液和高温加热处理后的菌悬液过滤液对海洋原甲藻均无溶藻活性,表明菌株N10的溶藻方式为直接溶藻。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数据进行同源性检索,并结合细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菌株N10隶属于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中的Muricauda sp.。  相似文献   
958.
田中平  庄丽  李建贵 《生态学报》2012,32(4):1151-1162
针对伊犁河谷北坡山地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因子沿海拔的分布方式进行研究。对研究地海拔1000-2200m植物和环境特征进行调查,选取群落样地总数为44个,共调查到植物种155种,其中乔木7种、灌木18种、草本130种,调查到的群落类型完全涵盖了研究区所有沿海拔上升的群落类型。通过NLFS高级模拟显示总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都与海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一个特殊分布格局。出现了两个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地带,其中一个是低山荒漠到落叶阔叶林,另一个是山地草原到针叶林带。土壤养分和盐分也表现出了类似多样性的分布格局。通过PCA和相关分析表明,环境因子控制着物种丰富度和它的分布方式。水分在低海拔比较重要,在高海拔温度比较重要,而由于逆温层的作用,在较高海拔的针叶林带物种多样性出现了上升。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总盐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343),与土壤全盐也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341)。Simpson指数与土壤pH值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465)。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电导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367)。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电导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477),总之,多样性指数和土样盐分表现出了强相关性。这个研究为伊犁河谷植被与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河谷区山地植被与环境关系提供基础科学理论,为山地退化植被的修复提供参考案例和可借鉴的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959.
福建中部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水团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丰歌  徐兆礼 《生态学报》2012,32(4):1097-1104
根据2009—2010年在福建中部近海24°55'—25°13'N、119°11'—119°32'E水域冬、春、夏3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总丰度与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台湾海峡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在冬、春之交变化较大,而在春、夏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冬、春两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8.90 个/m3和245.65 个/m3,夏季为236.82 个/m3。冬、春两季,该水域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相近。其数量在近岸较高,向外侧水域逐渐降低。冬季浮游动物的丰度最高为31.56 个/m3,春季最高达到831.67 个/m3。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冬、春季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与冬、春季不同,夏季浮游动物的数量在离岸水域较高,丰度最高达1053.13 个/m3,而在近岸较低,最低值仅19.17 个/m3。汉森莹虾(Lucifer hanseni)、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是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浮游动物在各季的不同分布特征与台湾海峡的季节性水团变化有关。受季风转换影响,从冬季到夏季,海峡内沿岸流势力逐渐减弱,台湾暖流水势力逐渐增强,并影响到沿岸的水文环境。这导致调查水域内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类由暖温种向暖水种演替。由于冬、春季的重要优势种类中华哲水蚤与夏季的汉森莹虾、双生水母具有不同的温度适应性,受不同性质水团的影响,在近岸和离岸水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数量高低。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各季浮游动物总数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960.
不同耕作措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及最佳观测时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连续6 a耕作模式的基础上,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常规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CO2、CH4、N2O通量日变化进行了连续48 h观测,并确定1 d中最佳的观测时间。结果表明,常规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小麦生育后期麦田CO2、CH4、N2O通量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常规耕作处理和免耕处理土壤表现为CH4的吸收汇、CO2、N2O的排放源。CH4日均吸收通量: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免耕(PZ);CO2日均排放通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免耕(PZ);N2O日均排放通量: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PC)>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AC)>免耕(PZ)。相关性分析表明,常规耕作及免耕条件下CO2、CH4、N2O通量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5 cm地温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温度是决定温室气体日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矫正系数和回归分析表明,在小麦生育后期(4—6月),CO2的最佳观测时间段在8:00—10:00,CH4为8:00—10:00,N2O为8:00—1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