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4篇 |
免费 | 353篇 |
国内免费 | 1572篇 |
专业分类
43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72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164篇 |
2018年 | 126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34篇 |
2015年 | 155篇 |
2014年 | 222篇 |
2013年 | 189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321篇 |
2010年 | 251篇 |
2009年 | 267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216篇 |
2005年 | 166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100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初步统计出江苏野生藤本植物共有35科74属153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4属12种,双子叶植物有31科69属140种。该区藤本植物以寡种科(属)、单种科(属)为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亲缘性,并受温带成分的影响。生长型以木质藤本为主(56.58%),草质藤本次之,其中,共有17科全为木质藤本,如木通科(Lardizabalaceae)以及防己科(Menispermaceae);共有13科全为草质藤本,如百部科(Stemonaceae)以及萝藦科(Asclepiadaceae)等;共有4科含木质与草质藤本植物,如百合科(Liliaceae)以及葡萄科(Vitaceae)等。高位芽植物最多(56.58%),地面芽植物(20.39%)、一年生植物(11.19%)、地下芽植物(8.55%)及地上芽植物(3.29%)的数量依次减少。该区藤本植物攀援类型可以分为4大类,以缠绕类居多(40.13%),其他依次是卷曲类(30.26%)、搭靠类(22.37%)以及吸固类(7.24%)。有性繁育系统以两性花最多(76.97%),单性花次之(19.74%),杂性花最少(3.29%);花序组成丰富,以无限花序占有绝对优势(71.05%)。 相似文献
82.
Crk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接头蛋白,含有SH2和SH3结构域,在信号传递过程中不仅承上启下,对信号强度还有着调控作用.迄今主要发现了4种Crk分子,即v Crk、CrkⅠ、CrkⅡ和CrkL(Crk Like).CrkⅡ和CrkL在分子结构上具有高度同源性,但对信号分子却具有不同的偏好性,从而体现出功能差异.本文就接头蛋白Crk的结构、Crk与相互作用蛋白质的作用机制以及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3.
采用RT-PCR法,从杜仲幼嫩叶片中分离法尼烯基焦磷酸基因c DNA全长序列,克隆并对该基因全长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杜仲嫩叶中共获得两个基因分别命名为Eu FPPs1和Eu FPPs2,测序结果表明两基因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 047 bp和1 029 bp,推测分别可以编码348个和342个氨基酸残基,在线预测表明两个蛋白序列均存在两个聚丙烯合酶位点。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Eu FPPs1和Eu FPPs2分别聚集于不同的分支,它们之间的进化距离为0.352,但是在亲缘关系上均与楤木和人参最近,进化距离分别为0.281、0.287,0.175、0.184。 相似文献
84.
自然降温过程中5个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降温过程中(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Wall.)Bl.]、浙江樟[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var.chekiangense(Nakai)M.P.Tang et Yao]、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和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Chun et C.H.Tsoong)Lawl5种常绿阔叶树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了测定,并分析r各树种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自然降温过程中,5个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有明显变化,除乐东拟单性木兰外,其他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实验期内,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浙江樟的LT50为-13℃~-19℃,抗寒能力较强,其他3个树种的LT50为-3℃~-11℃,抗寒能力较弱.根据LT50,可将5个树种的抗寒适应性分为抗寒性较弱期、抗寒性增强期、抗寒性最强期和抗寒性减弱期4个时期.各树种在不同月份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乐东拟单性木兰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温度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浙江樟的抗寒能力较强,在南京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广泛栽植. 相似文献
85.
用DArg+ MGBG 处理保持系, 降低花粉可育度, 并使其幼穗中蛋白质、DNA 和RNA含量以及蛋白酶、RNA 酶和DNA 酶活性下降,使O-·2 生成速率和MDA 含量上升。Put+ Spd + Spm 可消除或部分消除DArg +MGBG的上述效应( 对酶活性的影响除外) 。DArg + MGBG 也使POD、SOD 和CAT活性上升, 但是,多胺只能降低抑制剂对POD 的刺激作用。用Put+ Spd + Spm 处理不育系, 使花粉可育度轻度提高, 并使其幼穗蛋白质、DNA和RNA 含量略有上升,使蛋白酶、DNA酶和RNA 酶活性、O-·2 生成速率、MDA 含量、SOD 和CAT活性下降, 使POD 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86.
农田灌溉对印度区域气候的影响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全球灌溉农田面积迅速扩张,农田灌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引起广泛地关注。利用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RIEMS2.0)和最新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选取农田灌溉面积最大的印度区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雨养农田和灌溉农田的对比试验,探讨农田灌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灌溉使得印度区域年平均气温降低1.4℃,年平均降水率增加0.35mm/d。农田灌溉对印度区域气候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季风前期及6月份该区域气候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7-9月各气候要素变化较小。(2) 农田灌溉使得印度区域地表净辐射增加,且地表净辐射在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之间的分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潜热通量增加,感热通量减少;对地表起冷却作用;同时由于土壤湿度增加,蒸散作用增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潜热不稳定能量增加,导致对流性降水增加。 相似文献
87.
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的种间主要竞争关系及土地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晋西黄土区核桃×花生、核桃×大豆、苹果×花生和苹果×大豆4种典型果农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农间作模式中作物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土壤水分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与农作物单作相比,间作模式中作物的PAR和Pn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离树体越近,PAR和Pn越小;Pn与作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光照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整体趋势来看,核桃间作农作物0~100 cm土壤水分与相应单作模式间无明显差异,而苹果间作农作物0~100 cm土壤水分与相应单作模式间差异显著,说明苹果对作物土壤水分的竞争比核桃剧烈.研究区果农间作的土地利用效率平均提高70%,经济效益平均提高14%,且核桃间作模式优于苹果间作模式.为了提高间作作物产量,应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体与作物的间作距离或设置根障、定期适当修剪果树并种植耐荫作物. 相似文献
88.
【目的】构建用于比较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A. flavus)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的小鼠感染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评价真菌病毒AfPV1对宿主A. flavus致病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环磷酰胺腹腔注射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ICR)小鼠,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判断小鼠免疫抑制程度;通过滴鼻和尾静脉两种感染方法接种不同浓度的A. flavus孢子量,统计14 d以内小鼠的死亡率,确定A. flavus最佳的孢子接种量;通过小鼠组织的菌落负荷量以及肺部组织的病理观察,确定A. flavus感染是否成功;最后利用该小鼠模型评价真菌病毒AfPV1对寄主A. flavus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浓度为250 mg/kg时,能够达到免疫抑制水平;小鼠组织真菌负荷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A. flavus成功感染接种的ICR小鼠组织;在滴鼻接种模型中,A. flavus的孢子接种量为40μL(1×106CFU/mL)时比较合适评价A. flavus菌株之间的差异;在尾静脉接种的模型中,A. flavus的孢子... 相似文献
89.
林下灌草层物种种群内竞争是森林生态系统发育和演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去除边缘效应, 对3种赤竹属灌木竹种——铺地竹(Sasa argenteastriatus)、菲黄竹(S. auricoma)、菲白竹(S. fortunei)3种植物对地上竞争的可塑性响应研究。研究发现: (1)3种赤竹属竹种的垂直结构和器官(根、茎和叶)表征了在进化尺度上3种植物内源的相似性和表型可塑性差异; (2)根冠比表明在高密度条件下菲黄竹投入到地上部生物量大于低密度条件, 菲白竹类似, 铺地竹则相反, 3物种在向最大生长速率进化的过程中, 遇到生理(光合)和分配之间的交换关系而产生的矛盾选择; (3)菲黄竹与菲白竹较慢的光合速率, 表明在生理上已经对高密度处理产生可塑性变化, 并且这种可塑性是以缩短叶寿命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