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572篇
  438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为探讨朊病毒病的神经病理特征,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株或139A株的仓鼠脑组织中总tau蛋白和Ser396和Ser404位点发生磷酸化tau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应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了tau mRNAs转录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总tau蛋白含量升高而Ser396和Ser404位点发生磷酸化的tau蛋白含量降低,该现象与羊瘙痒因子毒株类型和临床潜伏期无关;感染羊瘙痒因子的仓鼠脑组织中Tau2和Tau4这两个异构体的转录水平升高。这些结果表明tau蛋白在Ser396和Ser404位点的去磷酸化可能与朊病毒病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43.
大麦主栽品种亲缘系数和对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我国大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叶斑病的抗性来源,采用亲缘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arentage)分析方法对155个主栽大麦品种的遗传系谱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其中79个供试大麦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接种2个强毒性菌株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显示,155个品种聚为6个类群,有亲缘关系的品种占全部品种14.77%。在品种间组成的11935个组合中,1763个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其COP值变化范围在0~0.7500之间,亲缘系数总和为157.5867,平均值为0.0132。根据系谱分析发现了不同育种单位所育品种的核心亲本,并追溯其主要的祖先亲本。此外,通过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发现大多数供试的大麦品种感叶斑病,高抗品种主要集中在垦啤麦系列品种和蒙啤麦3号,部分华大麦和驻大麦系列的品种在苗期或成株期中抗叶斑病。系谱分析及抗性鉴定结果揭示了我国大麦叶斑病抗性基因存在不同来源,分析结果有利于提高抗叶斑病基因筛选效率和缩小筛选范围,也将促进抗叶斑病新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4.
145.
田忠  刘茜  朱莉  刘文  朱芬  王小平 《昆虫学报》2021,64(1):30-4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促咽侧体素(allatotropin,AT)和抑咽侧体素(allatostatin,AST)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其在该虫生殖和滞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究其在大猿叶虫生殖滞育准备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前期建立的大猿叶虫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大猿叶虫CbA...  相似文献   
146.
油茶子叶体细胞胚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油茶子叶块为外植体,在附加2.0mg·L-1 2,4-D和1.0mg·L-1KT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学结构.结果表明:油茶体细胞胚可直接起源于表皮或近表皮的单细胞原胚或者多细胞团.其中,单细胞原胚先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二细胞原胚再进一步分裂后聚集形成多细胞团,最终经过球形胚、梨形胚、心形胚发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147.
在文献[10]的基础上,基于害虫治理问题,建立具有两个状态脉冲控制的HollingⅡ功能性反应的害虫治理模型,利用所定义的后继函数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系统阶一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吸引性.  相似文献   
148.
寻求与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土地开垦及其合理利用方式,是我国南方涝渍地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选择江汉平原四湖地区一个由湖泊垦殖形成的碟形微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对该地区进行综合开发的契机,对其生态学特点、开发模式等进行了重新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随地面高程的梯级递变,土壤类型、剖面结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梯级分异特征。总体上可分成5个梯级,根据对该梯级分异的具体面积和位置的分析,该地区存在水稻面积过大,低湖地区资源利用不合理,水旱轮作地区农田整治水平低,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其进行工程整治,将原有的5个梯级归并成4个梯级;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农业综合开发和优化农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梯级开发”,使该地区的农业经营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9.
田润刚  张雅林  袁锋 《昆虫学报》2004,47(5):630-638
研究观察了45种中国雄性叶蝉的减数分裂,其中44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数目变化在2n=12~26之间,性别决定均为XO型。从叶蝉总科的组型图来看,该科染色体数目变化在2n=8~28之间,峰值为2n=18(16+XO),另外几种类型2n=16,20,22也有较高的出现频率。科内染色体数目的进化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2n=22(20+XO)是该科的原始核型,易位导致的不均等互换可能是染色体数目进化的主要机制。从精子发生来看叶蝉总科与角蝉总科的关系较为密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①精母细胞体积较大,显著不同于沫蝉和蝉科;②减数分裂行为及精子变态过程相似;③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体积较大;④减数分裂前期具有典型的花束期,没有弥散期,因而不同于蜡蝉。但是由于叶蝉总科的染色体变异范围明显大于角蝉总科,而角蝉总科的核型相对较为保守,从核型上来说角蝉总科是比叶蝉总科较为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150.
为探究不同地位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kii)胜利者-失败者效应的稳定性。通过视频拍摄优势者和从属者在新的领域中各自与等重量级雄性螯虾连续遭遇战,统计胜负场数、格斗次数、时间、优势指数等多个参数。在与陌生对手的首次交战中,40个优势者中有23只螯虾取得了胜利,17只失败,胜负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从属者中获胜比例为18/40,与失败者的比例之间也没有差异,说明优势者和从属者之间原有的等级地位并不被陌生对手识别。在与陌生对手的第二次交战中,获胜的优势者中18/23的螯虾再次胜利,极显著高于失败的螯虾比例;获胜的从属者中,仅11/18的螯虾再次胜利,与失败者的比例之间不显著;而失败的优势者中,13/17的螯虾持续失败,失败的从属者中,17/22的螯虾持续失败,均显著高于获胜的比例,说明不同地位的螯虾胜利者-失败者效应稳定性不同,优势者的胜利者-失败者效应均比较稳定,而从属者的失败者效应稳定,胜利者效应并不稳定,一胜之后不能获得稳定、完全的二胜。对格斗次数、时间、优势指数等参数统计分析发现,胜利或失败的优势者以及从属者在格斗策略上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