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1632篇
  459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林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杉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的珍贵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的中山地带。采用Braun-Blanquet的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并结合典型样方法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原生黄杉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其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300 m~2的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52种,隶属24科38属,群落物种组成主要以杜鹃花科、豆科、五加科、壳斗科等种类为主;群落生活型组成分析显示,该黄杉群落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高位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占比分别为76.9%、13.5%,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较少,植物的生活型谱大致呈"L"型;群落重要值分析表明,黄杉重要值为53.6,占较大优势,是群落建群种,乌冈栎、石韦分别是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24.0、54.8;该黄杉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除均匀度指数外,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总体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上坡山脊的规律;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黄杉种群年龄结构呈"L"型分布,属于增长型种群,在一定时间内,表明黄杉仍为该群落的优势种群,林窗的出现使该黄杉群落保持持续更新。  相似文献   
262.
脱水与复水过程中湿地匍灯藓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朝阳  田向荣  陈军  李菁 《广西植物》2009,29(1):139-140
研究了脱水与复水过程中湿地匍灯藓的渗透调节能力、抗氧化保护系统以及DNA损伤与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脱水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含量均出现明显增加,脱水12h时达到最大;细胞膜透性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持续上升,抗坏血酸含量则逐渐降低;DNA损伤明显加大,脱水24h时DNA已全部降解为低分子量片段。(2)在复水过程中,以上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与脱水处理时刚好相反。表明湿地匍灯藓具备复苏植物的典型特征,在含水量变化(变水)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抗干(旱)性,其抗逆性主要体现为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63.
白透骨消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反复层析的方法,从白透骨消[Glechoma biondiana (Diels) C.Y.Wu et C.Chen]全草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以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2α-羟基乌苏酸(1)、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2)、乌苏酸(3)、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4)、3β,24-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5)、3α-羟基乌苏-12-烯-28-酸(6)、豆甾烷-3,6-二酮(7)、7β-羟基谷甾醇(8)、豆甾醇(9)、β-胡萝卜苷(10)、棕榈酸(11).除化合物(3)和(10)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4.
北京野生水鸟迁徙规律及其监测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全球暴发的禽流感疫情备受世界关注,候鸟带毒且野生水鸟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库已被世界公认,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对2006~2008年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市野生水鸟春季迁徙从2月下旬开始,4月初达到迁徙高峰;9月下旬开始秋季南迁,11月下旬达到迁徙高峰.并分别对北京地区雁鸭类、鹬鸻类、鹭类的迁徙规律进行了分析;根据北京的气候特点分析了野生水鸟的分布和迁徙特点;根据禽流感病毒与温度的关系,提出了北京的重点监测时期及物种.  相似文献   
265.
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开发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马一丁  付晓  田野  王辰星  吴钢 《生态学报》2017,37(13):4505-451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的建设,对我国华北和华东区域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锡盟大型煤电基地的开发,其对锡林郭勒盟这一具有重要生态屏障功能的典型草原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区域生态敏感性、生态弹性及生态压力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弹性及生态压力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对该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锡盟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特征。研究为锡林郭勒盟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的开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66.
张爱兵  陈建  王正军  李典谟  田洁 《生态学报》2001,21(12):2159-2165
以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测报为例,在潜山县全县设置102个诱捕点,诱集越冬代成虫,并同时记录环境因子数据,例如树高、树龄、坡向、植被等。以这些环境因子为测报因子,以性外激素诱集到的雄蛾数代表田间实际发生情况,构建了森林重要害虫-马尾松毛虫的分类测报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和概率测报模型。BP网络模型的拟合率为100%,预留样检验报准率为100%。LOGIT模型的一致对率为74%。两类模型的拟合结果和预测结果基本吻合。BP网络的测报能力优于LOGIT模型。  相似文献   
267.
目的 观察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培菲康联合匹维溴铵(A组)40例,匹维溴铵(商品名:得舒特)(B组)40例,并设健康对照组(C组)30例,疗程均为4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18/IL-10的含量.治疗结束后4周对治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A组总有效率为88.89%,B组总有效率为65.62%,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远期疗效:停药4周后随访,A组有4例复发或加重,复发率为12.5%,B组有9例复发或加重,复发率为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和B组治疗前IL-18水平明显高于C组,A组治疗后IL-18的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仍高于C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10水平明显低于C组,但在药物干预后A组IL-10的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仍低于C组.结论 培菲康能够有效治疗IBS-D,并能预防其复发,调节免疫可能是其主要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268.
生物转化对二甲苯生成对苯二甲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其生产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合成法。随着生物转化与生物催化研究的深入,其高效、环保、节能等优势越来越明显。筛选能够生物转化对二甲苯生成对苯二甲酸的菌株将会为生物催化法生产对苯二甲酸打下基础。通过建立筛选模型,利用唯一碳源法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微生物16,经鉴定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的混合菌株,该微生物可以利用对二甲苯为底物生物转化生成对苯二甲酸。实验中对诱导剂进行了选择,表明甲苯对该反应有明显的诱导作用,最佳诱导剂加入量为200mg/L。发酵液中对苯二甲酸及中间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相似文献   
269.
河北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1],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污染的血制品传播[2],且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70.
玉米优良自交系愈伤组织基因枪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慧芬  王兴智 《遗传学报》1999,26(4):397-402
利用基因枪将Bt基因导入玉米E28幼胚愈合组织中,在潮霉素浓度为5mg/L选择培养基上,经过35天的继代和分化2次选择及45天继代继续3次选择后分化再生成植株,PCR及Southern分子杂交结果表明,潮霉素基因及Bt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E282次选择的转化频率达到7.8%,显著地高于3次选择2.9%的转化频率,选择至再生的时间缩短25天;自交系Pal372次选择的转化频率为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