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0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153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目的 研究应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体复合物治疗性疫苗(YI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否会诱生S基因免疫逃逸变异株的出现。方法 选取5例用30μg或60μgYIC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下降>2log10、伴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应答,但在随访6个月后病毒DNA水平重复升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例对YIC治疗始终无应答患者和1例注射安慰剂患者作为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44周)血清中HBV DNA的S基因、前-核心基因、核心基因启动子片段,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S基因“a”决定簇及前-核心基因均未发生变异,但YIC治疗后有3例HBV的核心基因启动子1762/1764位点序列有变异,另有2例在核心基因启动子的其他位点有核苷酸变异。结论 研究显示5例出现病毒重新复制的患者并非由于发生了病毒S基因逃逸变异所致。  相似文献   
942.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其对IL-1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栓通注射剂作为基础治疗,前者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日2次、共2周。用欧洲卒中评分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情况,用ELISA法对血浆白细胞介素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依达拉奉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3水平下降较快。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心脏血管三角的形态学特点,为心脏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正常成人心脏60例,10%甲醛溶液固定;取新鲜成人心脏10例,制作出心脏的血管铸型标本。定点解剖显示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形态、位置、数目、直径及角度,心大静脉的形态、位置,进行观测。比较前室间支、左旋支与心大静脉围成的三角的特点。结果:左冠状动脉起始处与终末处的外径分别为4.18±1.36mm、4.79±1.53mm,主干长度8.99±1.26mm;左旋支、前室间支起始处的外径分别为3.30±1.02mm、3.31±1.03mm;左冠状动脉分别与前室间支、左旋支形成的夹角为173°±5.3°,117°±4.6°。对角支起于心血管三角的上角,有1-3支不等,其起始处的外径为1.78±0.32mm,长度为20.12±0.42mm。心大静脉与前室间动脉、左旋支呈深、浅相交,静脉行于动脉表面占56%、静脉行于动脉深面占44%。心大静脉、前室间支、左旋支两两相交形成心血管三角的三角与三边,其夹角分别为41.97°±11.9°, 65.05°±14.5°,70.17°±16.5°,前室间支的起始处与心大静脉相交处的距离23.04±5.36mm,旋支的起始处与心大静脉相交处的距离15.24±4.23mm,心大静脉横跨前室间支与左旋支的距离为26.28±6.31mm。结论:前室间支、左旋支与心大静脉在左心室前上部围成一闭合、开放、半闭合半开放、山峰四型血管三角。三血管以不同的角度两两相交,三角形的形状可分为A、B、C类。三角形内有数目不等的对角支及左心室前支,对角支分为Ⅰ、Ⅱ、Ⅲ型。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应充分考虑心血管三角的形态特点,尽可能避免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944.
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果胶酶分布很广,可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果胶酶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新兴酶类,在果蔬加工、饲料、纺织和造纸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果胶酶的微生物来源、分类及其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45.
全面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颌面外科的难点和挑战,精确的骨折定位是确保术后良好功能及外形的主要因素,但常规的x线检查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随着计算机辅助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三维CT、快速成型/反求工程及计算机导航技术的迅猛发展,可为全面部骨折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精确、立体定位。本文就基于计算机成像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技术在全面部骨折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6.
The tongue sole, Cynoglossus semilaevis, is a rare marine flatfish distributed in Chinese coastal waters. From a (GT)n‐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57 microsatellites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Seventeen of these loci were polymorphic in a test population with alleles ranging from three to 13, and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from 0.1613 to 1.0000 and from 0.2126 to 0.8983, respectively. Five loci deviated from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in the sampled population,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two loci was significant after applying Bonferroni correction. Three additional fish species assessed for cross‐species amplification revealed that only one locus was also polymorphic in one species. Thes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should provide sufficient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to evaluate the breeding strategy and investigate the fine‐scale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C. semilaevis.  相似文献   
947.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对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是肿瘤细胞低氧条件下产生的关键信号分子。本综述旨在总结前人研究,阐述HIF与肾癌细胞之间的内在关系。HIF成员是参与肾癌细胞对缺氧应答反应中的关键因子,并通过靶基因的调节,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肿瘤生长。其中,HIF-1α及HIF-2α在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HIF-1α及HIF-2α与VEGF密切相关,随着其的表达增高,VEGF在数量上及m RNA水平上均显著增高,显示其可通过调控VEGF参与肾癌血管生成,而HIF-2α转录激活VEGF m RNA的特异性较HIF-1α更强。HIF-3α可能存在的负性调控作用,其异构体-4的作用可能与HIF-lα的负性调节有关,其可以阻止HIF-lα与下游靶基因的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s,HRE)结合,同时可在转录水平抑制HIF-lα。HIF在未来可能有成为肾细胞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48.
目的:建立以蛋白酶Neprilysin(NEP)为靶点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筛选抑制剂。方法: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构建重组质粒p PICZα-A-NEP,表达载体通过与酵母菌X-33基因组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于染色体后实现目的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检测蛋白酶活性,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药物筛选体系,筛选抑制剂。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 PICZα-A-NEP;建立了以NEP为靶标的药物筛选模型,获得模型反应动力学参数Vmax=3.6μM/s,Kcat/Km=4.5×105M-1s-1,测定模型Z-因子为0.89,说明体系稳定可用于以NEP为靶标的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并用该模型对天然产物组分库进行筛选,在0.5mg/ml的药物浓度下,得到抑制率较高的药物为4种,并测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其中MDCNCL01000242的IC50值最低,为(8.31±0.03)μg/ml。结论:建立的药物筛选模型较为理想,适用于NEP抑制剂的筛选,可促进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949.
环境和医疗实践中广泛存在的细菌抗生素抗性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领域的主要威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病原菌主要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而不是基因突变获得抗性,大量的研究支持病原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环境来源。系统论述了环境微生物抗生素抗性起源、进化及病原菌抗性基因与环境抗生素抗性组相互之间的交叉传播和水平转移机制,介绍了近年来环境微生物抗生素抗性组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方法学应用。  相似文献   
950.
为研究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结构,以青海、西藏、四川3个省份的10个地理群共91个样本黄绿卷毛菇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和分析所有样本的LSU和ITS序列。结果显示:1 995bp的LSU和ITS基因序列共有8个变异位点,得到20个基因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538±0.026和0.00029±0.00002;青海玉树和青海兴海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75.70%),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大。系统进化树结果也表明,10个地理群分成2个支系,黄绿卷毛菇群体存在明显的地理结构。中性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黄绿卷毛菇群体有着复杂的群体历史,曾发生过种群数量扩张,近期种群数量正在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