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2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233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2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运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采用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能值密度、人均能值用量、能值产投比及可持续性指数、系统稳定性指数及优势度指数等重要能值指标,对黑龙江垦区2002—2011年间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结构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垦区各项指标都维持在较高水平,工业辅助能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产能不断提高,垦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但由此也产生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下降、种植结构不合理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本实验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融合Th细胞TT830-844表位序列的人重组Myostatin基因疫苗真核表达载体pVAC-TT-Ms,检测该基因疫苗对免疫小鼠前肢抓力的影响,为后续以Myostatin作为靶分子来改善废用性肌肉萎缩等病症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化学耦联方法合成Myostatin C-末端成熟肽(330 bp)基因序列及其N-端融合TT表位序列的DNA片段,重组质粒pVAC-TT-Ms的构建、纯化及瞬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按该类研究中的常规实验操作,并检测重组基因疫苗pVAC-TT-Ms免疫小鼠骨骼肌前肢抓力的变化。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重组Myostatin基因疫苗表达载体pVAC-TT-Ms构建成功。重组质粒pVAC-TT-Ms OD260/280比值和电泳结果显示,该质粒作为基因疫苗符合免疫动物的质量要求。细胞荧光免疫检测结果表明,瞬时转染的CHO细胞中目的蛋白明显表达。动物免疫实验初步证明,重组Myostatin基因疫苗可显著提高免疫小鼠的前肢抓力,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免疫小鼠前肢抓力平均增加了29.88%。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在真核细胞中能有效表达融合TT表位序列人重组Myostatin基因疫苗表达载体,初步证明了重组Myostatin基因疫苗可显著增加免疫小鼠前肢抓力。  相似文献   
193.
为了解云南省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基因型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对2006~2010年间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05株NPEVs进行VP1区部分核苷酸扩增和序列测定。所获得的云南地方株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原型株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与GenBank中选取的代表株构建基因进化关系树。结果分析显示:105株NPEVs分别属于HEV-A、HEV-B、HEV-C,其中HEV-A 18株(7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17.1%;HEV-B 77株(22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73.3%,表明云南省AFP病例中流行的NPEV还是以HEV-B为主;HEV-C 10株(4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9.5%;没有分离到HEV-D组肠道病毒;基因进化树中各种血清型病毒与对应原型株及代表株聚集一起,除CA2、EV90和EV76外,云南地方株与原型株位于不同分支。相同型别的毒株在5年的流行过程中变异程度亦不同,亲缘关系远近不一,表明这些病毒在云南省存在不同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194.
本文对中国首例输入性D8基因型麻疹病毒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用Vero/Slam细胞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麻疹毒株用RT-PCR方法扩增其核蛋白基因3′端的部分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3′端456个核苷酸为目的片段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2012年共报告1 105疑似麻疹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590例,临床符合病例2例,排除513例,报告发病率为2.52/10万;共采集到984份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分离到247株麻疹病毒,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5.3%;除Shanghai12-239为D8基因型外,其他均为H1a基因亚型。Shanghai12-239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参考株(Manchester.UNK30.94(D8)AF280803)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与WHO其他基因型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94.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7%~95.3%。  相似文献   
195.
为选择最适于猴头菌多糖的脱色方法,本论文先比较了活性炭吸附法、化学脱色法、大孔树脂法等三种常用的脱色方法对猴头菌多糖的脱色效果及脱色前后免疫活性的变化,发现大孔树脂法更适合于猴头菌多糖的脱色,接着对十种不同类型的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通过脱色前后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及体外免疫活性的比较,最后发现大孔弱碱性阴离子树脂D315最适合用于猴头菌粗多糖的脱色.  相似文献   
196.
以3个黑莓(Rubus spp.)品种‘Arapaho’、‘Boysenberry’和‘Kiowa’的成熟果实为实验材料,对果实的形状指标以及硬度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3个品种果实的解剖结构以及外果皮及果肉的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对果实结构与果实硬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品种‘Arapaho’果实的硬度值(0.79 lb·mm-2)大于品种‘Boysenberry’和‘Kiowa’果实的硬度值(0 lb·mm-2):品种‘Arapaho’果实的纵径、横径和单果质量均极显著小于‘Boysenberry’和‘Kiowa’果实.石蜡切片观察结果显示:3个品种的外果皮均较薄且无角质层覆盖,由1~2层表皮细胞组成;其中,品种‘Arapaho’果实的表皮细胞1层、短小且排列紧密,品种‘Boysenberry’果实的表皮细胞2层、细长且排列疏松整齐,品种‘Kiowa’果实的表皮细胞2层、胞壁有褶皱且果面局部凹陷.品种‘Arapaho’的中果皮由大量较完整的薄壁细胞组成并包含没有解体的维管束,而品种‘Boysenberry’和‘Kiowa’的中果皮内均匀分布着解体的薄壁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品种‘Boysenberry’外果皮具浅波状纹饰、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并具稀疏的表皮毛和片状分泌物;品种‘Kiowa’外果皮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波纹状纹饰;品种‘Arapaho’外果皮表面纹理紧凑致密、表皮细胞轮廓清晰且形状规则.3个品种的果肉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解体现象,但品种‘Arapaho’的果肉细胞中分布有没有解体的胶状物质.根据观察结果推测:黑莓果实果皮和果肉的解剖结构以及微形态特征与其硬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7.
目的 探讨SPF和正常鼠下呼吸道菌群多样性区别,为研究洁净环境下呼吸道菌群对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提供简便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飞行质谱和DGGE的方法检测正常和SPF BALB/c小鼠及Wistar大鼠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菌群多样性的区别.结果 SPF BALB/c小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普通小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消化道.SPF Wistar大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小于普通大鼠.结论 SPF环境造成鼠下呼吸道菌群丰度减小.  相似文献   
198.
RT-PCR扩增猕猴黄嘌呤脱氢酶/氧化酶(XDH/XO)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提取猕猴新鲜肝脏组织总RNA,用RT-PCR二步法进行XDH/XO基因片段扩增,对获得的目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与GenBank上发表的人类(Homosapiens)、小鼠(Musmusculus)、家鼠(Rattusnorvegicus)、野猪(Susscrofa)等物种XDH/XO基因进行该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DNAMAN软件预测该段核苷酸的氨基酸序列,Inter-ProScan及SWISS-MODEL工具进行XDH/XO的编码蛋白结构域及功能预测及三维结构构建。结果RT-PCR产物电泳检测得到了与设计大小相一致的目的条带,序列测定共测到683个核苷酸,DNAMAN软件预测该段核苷酸的氨基酸序列包括了1个编码5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通过该软件包中Multiplealignment对目的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NCBI报道的人类、小鼠、家鼠、野猪XDH/XO基因mRNA互补的cDNA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扩增得到的目的片段与人类同源性最高,为95.6%,与小鼠、家鼠、野猪的同源性分别为85.2%、84.3%、86.1%,说明获得的基因片段是猕猴的XDH/XO基因片段,且该基因在物种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生物信息学预测该段XDH/XO编码蛋白含有醛氧化/脱氢酶的钼喋呤结合点结构域及黄嘌呤脱氢酶结构域。结论在体外成功扩增出猕猴XDH/XO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开展高尿酸血症致病机理研究,抗高尿酸血症新药研发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探讨大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肺的影响。方法 60Coγ照射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损伤,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照射后3d,小鼠肺发生明显异常病变,TGFβ1和ICAM1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肺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物质外漏可能是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重要事件,早期检测ICAM1有助于预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200.
精子特异性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又称乳酸脱氢酶C4(lactate dehydrogenase C4,LDH-C4),特异性地存在于哺乳动物发育成熟的睾丸组织中,与精子的生成、代谢、获能等有密切关系.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人LDH-C4氨基酸序列(P07864),利用PROSITE数据库预测人LDH-C4的功能基序|利用Clustalw2、TreeView1.6.6进行LDH-C4进化树的构建|利用I-TASSER软件预测人LDH-C4的二、三、四级结构以及功能位点. 结果表明:在190~196位有1个LDH活性位点,该位点为脊椎动物各亚型乳酸脱氢酶共有的催化位点,为进化中的1个保守序列|从进化树来看,LDHC和LDHB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人LDH-C4与小鼠LDH-C4的二级、三级结构具有很高的相似性|LDH-4属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LDH-MDH)超家族中的LDH-(cd05293)家族的成员,属于NAD依赖性酶,拥有LDH-1家族具备的基本结构特点. 以上结果为研究LDH-C4基因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